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引言

楊炯曾在《從軍行》一詩中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古往今來,無數英雄好漢投筆從戎,選擇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比如東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班超,他初至洛陽時做的是校書郎的工作,每天抄抄寫寫令他不勝其煩,便嘆道:“大丈夫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賞,安能久事筆硯間乎?“隨後投筆從戎,奔赴西域,成為一時美談。

今日也有一人,他雖為平民無官無職。但卻能在海外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面積是臺灣的20倍。他是如何做到的?如今現狀又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芳伯傳奇的一生。

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羅芳伯雕像

01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羅芳伯出生在廣州一個農戶家中。這裡山清水秀遠離紛擾,鄉鄰之間相處融洽。羅芳伯自幼讀書習武,性格豪爽,頗受鄉里歡迎。他從小就立下志向,那就是憑藉才學考入仕途,報效國家。然而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34歲的羅芳伯還是屢試不中,只能在家當一個教書匠。這讓他心中煩悶不已,本以為自己能在官場縱橫,可人到中年還是這樣一番沒落光景。漸漸他開始尋找一條新出路。

當此時家鄉正掀起一股“淘金熱”,許多中國人到海外淘金。羅芳伯認為這是個機會很快便和幾個同鄉出發了。他曾在《遊金山賦》中說:“即從虎門而出,定直達乎龍宮。”由此可見,羅芳伯在離開家鄉時就有了去海開疆拓土、稱王稱霸的雄心壯志。

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羅芳伯故居

02

羅芳伯跋山涉水,經過一番艱辛,終於來到“採金”目的地——婆羅洲。剛到婆羅洲的羅芳伯還是以教書育人為生,起碼這樣能夠供應他在這裡的日常生活。與這片土地上的人熟識之後,羅芳伯就發現當地華人生活頗為艱辛,生產用具十分落後,經商貿易也沒有流通。當地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也因此導致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羅芳伯看到問題所在後,先是與當地華人一起成立“同鄉會”大力開採金礦,推動商業流通發展,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之後便開始專心處理安全問題。他組織了一支華人隊伍將境內土匪一一解決,其驍勇的指揮作戰能力令當地土著十分欽佩。不止如此,羅芳伯後面還聯合當地首領奮力抗擊外來入侵者,平定了個多處海盜,讓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地圖

隨著羅芳伯聲望漸長,他的部隊也擴大到二十萬人。當地首領更是主動歸附,將王位讓給他。就這樣,在公元1777年,羅芳伯以坤甸為首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轄110萬民眾,當地人尊稱他坤甸王。

03

羅芳伯成立蘭芳共和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一方面是羅芳伯想歸屬大清,在海外稱藩;另一方面,也是想將清朝作為靠山,免受荷蘭侵擾。可當時的大清號稱“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又怎會對這彈丸之地看重呢。所以並未承認羅芳伯身份,只同意開展貿易。雖然投靠沒成功,羅芳伯藉此機會,對外宣稱已經歸屬大清,此舉在當時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荷蘭礙於清朝國力也不敢輕易襲擾了。

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蘭芳共和國人民照片

解決了外憂問題,羅芳伯開始大力發展經濟。農業上,改進農耕技術,提高生產效益,建立採金公司統一由國家統一經營管理;軍事上,建立“工農兵”一體政策,定期組織軍事訓練,平時從事農耕生產,一旦開戰迅速集合;教育上,創辦學校,羅芳伯從清朝引來一批儒生來教學,推動了當地的文化教育。法制上,蘭芳推行依法治國政策,各屆領導人都嚴格按照法律條規行事。

在國家制度上,蘭芳也是開創了民主共和的先河。每一屆領導人換屆需要推薦並進行民主投票選舉,國家內部設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每逢大事須經“議會”商定。

華人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面積是臺灣的20倍,如今發展如何?

▲羅芳伯墓碑

在這樣井然有序的治理下,荷蘭人雖然眼饞蘭芳共和國,但始終不敢侵擾。1795年羅芳伯去世,他創立的蘭芳共和國曆經110年鬥爭,最終於十九世紀後期被荷蘭侵佔。後人為紀念羅芳伯將其墓園命名為“蘭芳園”。

結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芳伯雖然逝去,但他心繫百姓、勵精圖治,為當地作出了巨大貢獻,影響至今。而他開創第一個亞洲民主共和制國家的壯舉也將千古流傳。

參考資料:

《從軍行》

《後漢書·班超列傳》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