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這個表演行為,為所世很多造反的大臣所模仿,影響太惡劣了

延康元年(220)十月,漢獻帝下詔書宣佈退位,把皇位禪讓給曹丕。曹丕先是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應接受。曹丕在離許都不遠的潁川郡潁陰的繁陽築祭壇,並登壇即位,這就是魏文帝。禪讓就是指在位君主自願主動地讓位與他人,是一種和平實現權力更迭的方式。

曹丕的這個表演行為,為所世很多造反的大臣所模仿,影響太惡劣了

禪讓據說是沿襲了遠古部落首領堯讓位於比自己兒子更賢能的舜,後來舜又讓位於禹的故事。不過這是產生於戰國時代的一個傳說,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要說類似的和平更迭政權的例子,西漢末期王莽的篡漢立新就是一例。但是王莽的時候沒有搞禪讓的儀式,因此,曹丕成了歷史上第一個透過禪讓儀式即位的皇帝。

可是,與傳說中的堯和舜相比,獻帝的禪讓顯然不是自願主動的。獻帝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同意讓位於曹丕的。曹丕打著禪讓的招牌實際上是上演了一出拙劣的篡權鬧劇。曹丕附會漢室劉氏為堯之後裔的說法,硬把曹姓說成是舜的子孫,這也是曹丕為使自己的篡權名正言順搞的小把戲。曹丕裝模作樣三次辭退獻帝詔書,只不過是為掩人耳目走的過場戲。

曹丕的這個表演行為,為所世很多造反的大臣所模仿,影響太惡劣了

曹丕在即位之後,很快就娶了獻帝的兩個女兒為妻。據說舜就是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做夫人,曹丕在這一點上也(毫不含糊地)效法了堯舜的做法。前面已經說過,曹操靠把女兒嫁給獻帝自己當上了漢的外戚,曹丕也就是皇后的哥哥。曹丕娶的兩位夫人雖然不是自己的妹妹所生,但對他來說相當於自己的外甥女。娶外甥女為妻當然是有悖於儒教倫理的,但曹丕似乎已經顧不得那些了。

曹丕如此拘泥於禪讓的儀式,不惜做出種種蹩腳之舉,是因為不這麼做就無法名正言順地取代延續了四百年之久的漢王朝。實際上,對曹丕的即位並不是所有的官僚都表示歡迎的。比如當時官僚最高位上的華歆、陳群在曹丕即位時就表現得不那麼高興。

為此,兩人受到曹丕的怪罪,陳群不得不辯解說自己本來是漢朝的臣下,這樣的時候心裡就是再高興也不能表露在臉上。這也是陳群等官僚複雜心情的一種流露,雖然漢王朝早已名存實亡,但一旦它的滅亡成為現實時從心理上還是不能完全接受。出身四世三公的老臣楊彪更是不願效力於曹丕,曹丕想任他為官,他固辭不應。

曹丕的這個表演行為,為所世很多造反的大臣所模仿,影響太惡劣了

曹丕雖然受禪即位當上了皇帝,身邊卻沒有一個親兄弟,想依靠的大臣又未必絕對忠誠,都是這樣的一些人物,曹丕不能不說是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曹操生前把當皇帝比作是讓他坐在爐火之上,曹操所說的正是曹丕面臨的這個困境。既然舉行了禪讓的儀式,自己的行動就應該像個天子。而且從禪讓的道理上來說,讓出皇位的一方也是賢能的天子,想殺掉又不行的。獻帝因此得以保命,他被封為山陽公,後來比曹丕又多活了很多年。也許對於獻帝來說擺脫瞭如坐針氈般的傀儡生活,心情也許反而舒暢了許多。

在曹丕登壇即位的受禪壇前,後來立起兩塊巨大的石碑:“上尊號碑”和“受禪碑”。兩塊石碑上分別刻著群臣請求曹丕即位的上表文和記錄了禪讓過程的長文大作。

在此後七百多年的時間裡,禪讓這種充滿欺騙色彩的鬧劇經歷了晉、南北朝、隋唐,直到960年宋太祖最後一次施行禪讓為止,被作為改朝換代的套路反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