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通常來說,一個皇帝在位期間,只會為自己修建一座陵寢。雖然不排除有些皇帝為防盜墓賊,修建幾座疑冢,但絕大多數皇帝都不會進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程。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皇帝是個“奇葩”,他並沒有修建疑冢的打算,卻先後三次遷陵。

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嘉慶元年,嘉慶帝為皇子旻寧與鈕鈷祿氏舉行大婚,鈕鈷祿氏成了道光的原配夫人。可惜的是,鈕鈷祿氏紅顏薄命,在嫁給旻寧後的第十三年便染病離世,終年二十八歲。旻寧與鈕鈷祿氏的感情很好,妻子亡故後,旻寧終日鬱鬱寡歡。為了厚葬自己的福晉,旻寧向父親申請了一塊地,在京城福晉為鈕鈷祿氏修建了陵寢。

修陵工作總共進行了三年,嘉慶十六年,鈕鈷祿氏被旻寧以皇子福晉的身份葬入王佐村園寢。十年後,旻寧登基,將自己心心念唸的鈕鈷祿氏追諡為皇后。道光非常想念鈕鈷祿氏,想要在百年之後與她合葬在一起。於是,在與文武百官討論萬年吉地的過程中,道光不止一次提出要在王佐村擴建皇后的陵寢,將孝穆後陵擴建為合葬陵。

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不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道光卻遇到了麻煩:

首先,在王佐村修建帝陵是違背滿清祖制的。

早在乾隆年間,乾隆便規定了“昭穆之制”,也就是皇子的陵寢必須修在先皇的西方,這是大清的家法,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若道光在王佐村修建皇陵,便會違背這一原則。因此,在道光提出在王佐村修陵後,文武百官紛紛上書請求道光收回成命。

其次,在王佐村修建帝陵會影響當地百姓的利益。

若要將孝穆後陵擴建成合葬陵,勢必會擴大陵寢的佔地面積。從道光的規劃來看,擴建工程起碼要遷走一座村莊,以及多座老百姓的墳墓。遷村事小,遷墳事大,雖然道光是皇帝,但他也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強令老百姓遷墳。

最終,道光迫於壓力,不得不選在東陵修建吉地,廢止了王佐村的陵寢計劃。

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決定在東陵修建帝陵後,道光開始著手選址籌建。在選址這一問題上,道光始終維持著一個宗旨,那就是重在“地臻全美”,至於地宮的規模是次要的。透過史料我們能夠了解到,道光是個比較迷信的皇帝,他在選址時更在乎陵墓的風水,而不是陵墓的華麗程度。

經多次考察,道光最終選定了東陵的繞鬥峪。為了討個吉利,道光還將繞鬥峪改名為“寶華峪”。選定墓址後,道光指派大臣開展了營建工程。寶華峪陵的營建工作總共進行了六年,陵墓竣工後,道光皇帝頗為滿意,破天荒地在宮中舉辦了宴會,嘉獎了承辦工程的大臣。

過了一段時間,道光又將孝穆皇后的陵寢遷到了寶華峪。

原本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誰知寶華峪陵的質量出了問題。道光八年,負責看守東陵的大臣向朝廷彙報,寶華峪陵發生了嚴重的滲水事故,地宮成了“水簾洞”,最深處的積水甚至深逾一尺七寸,連孝穆皇后的棺槨都被泡在水中。

道光龍顏大怒,當即做出兩個決定:

一是懲辦所有負責寶華峪陵工程的大臣;

二是重新選擇萬年吉地。

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既然寶華峪陵被廢棄,該在哪裡修建新陵呢?

大臣們建議道光在東陵另選吉址,以不違背滿清祖製為原則重新挑選陵址。不過,經過這番折騰,道光已經不顧一切了,他對東陵這塊寶地失去了信心,決定在其它地方選址。

甚至於,為了另選吉址,道光從民間“請”來一大批風水先生,要求他們前往房山、薊州、密雲、易州等地,重新挑選風水寶地。雖說在此期間,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道光繼續在東陵選址,但道光已經鐵了心,執意在其他地方尋找風水寶地。

最終,道光對西陵界內的龍泉峪非常滿意,決定將此處作為自己的安息之地。

龍泉峪陵工程始於道光十一年,於道光十五年竣工,工程歷時四年,耗費了二百四十萬兩白銀,超過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該陵建造得很是特殊,與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獨樹心裁之作。慕陵以精緻小巧的建築模式、清麗淡雅的建築風格、工藝卓絕的楠木雕龍成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燙蠟後褐然的色澤,灰黃交融的牆垣,配以藍天白雲,綠樹金頂,典雅肅穆,清碧絕塵,自有一番幽遠神秘、古樸超然的氣度。

慕陵雖然外觀上保持了 “節儉”之意,但其材質結構卻異常精美。其圍牆採用磨磚對縫、幹擺灌漿工藝到頂,不塗紅掛灰,改變了傳統的上身糙砌灰磚,刷紅漿,下肩幹擺的做法;用精巧別緻的石牌坊代替琉璃門;尤其令人驚歎的是慕陵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全部採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加之兩建一拆的經歷造價驚人。好在龍泉峪陵的質量很好,在竣工後並未發生滲水事故,道光在觀察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將孝穆皇后的靈柩遷進龍泉峪陵地宮。

因為“風水”二字,道光原配鈕鈷祿氏死後竟被折騰三次,實在可憐

據此算來,道光一生先後遷過三次陵,他的原配夫人鈕鈷祿氏也被折騰了三次,可以說,這種情況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參考資料:

【《清慕陵》、《破解道光帝遷陵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