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魏王的大好時機嗎?魏國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

這是魏王的大好時機嗎?魏國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

公元前263年,魏國將要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公子無忌勸諫魏安釐王。

公子無忌說:“秦國和戎翟有同樣的習俗,有虎狼一般的野心,貪婪暴虐,喜好利益,沒有信用,不知道禮義德行。

如果有利益,不會顧及親戚兄弟,就像禽獸一般。這是天下都認同的,秦國不是施行恩惠、積累德行的國家。

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因為憂憤去世;秦昭王的舅舅穰侯功勞非常大,竟然被逐出國;秦昭王的弟弟涇陽君、高陵君沒有罪過,卻兩次奪去他們的封地。

對於親戚兄弟這樣,何況對於仇恨的國家呢?

現在大王和秦國一起攻伐韓國,更加親近秦國,我對此非常困惑,而大王還沒有認識到,是不明智的。

大臣們知道情況,但是沒有人因此勸諫,這就是不忠啊。”

公子無忌以為秦國“若禽獸耳”,不講仁義道德,這樣的國家不可以親近。他一邊批評魏王缺乏正確的認識,一邊表達自己的忠心。

敢於直白地說魏王“不明”,是仗著兄弟關係,一般的謀士少有這樣表達的。

“秦王懼,於是乃廢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涇陽於關外。”(《戰國策 范雎至秦》)秦昭王與范雎交談後,認識到“四貴”掌權對秦國的危害,為了加強君王權力、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採取的穩妥措施。

公子無忌把這事用來證明秦國“若禽獸耳”,略顯主觀和片面。

信陵君,即公子無忌,魏安釐王弟弟;孟嘗君,齊湣王堂兄弟;平原君,趙惠文王弟弟;春申君,楚頃襄王弟弟。

為什麼戰國四公子都是來自秦國以外的諸侯國呢?

秦國的王公貴族能力都特別低下嗎?

秦昭王以後,主持國家政事的是來自於天下的能人干將。所以,可能囿於自身的王公貴族身份,公子無忌根本沒有認識到秦昭王這一舉措對於國家政治的積極意義。

公子無忌說:“現在韓國憑藉一位女子輔佐一位幼主,國內有大亂,對外怎麼能夠抗拒強大的秦國、魏國聯軍,大王認為韓國不會被攻破嗎?

韓國一旦滅亡,秦國佔有韓國所有土地,和魏都成為鄰居,大王認為安全嗎?

大王想得到原先被韓國佔有的土地,現在卻要遭受強秦的禍害,大王認為這樣有好處嗎?

秦國不是無所事事的國家,韓國滅亡之後,一定會製造事端,製造事端一定本著容易和有利;本著容易和有利,一定不會討伐楚國和趙國。為什麼呢?

跨越大山、渡過河流,切斷韓國上黨而攻擊強大的趙國,這就是複製閼與一樣的戰爭失利,秦國一定不會做。

如果沿著河內,揹著鄴城、朝歌,阻絕漳水、滏水,和趙軍在邯鄲城外決戰,這是遭受智伯被滅國的禍患,秦國不敢這樣。

討伐楚國,沿著涉谷,行軍三千里而攻打黽隘要塞,行軍路線很遠,攻打的目標很難,秦國不會這樣做。

如果沿著河外,揹著大梁,而往右走上蔡、召陵,和楚軍在陳邑郊外決戰,秦國不敢這樣。

所以說,秦國一定不會討伐楚國和趙國,又不攻擊燕國和齊國。韓國滅亡之後,秦軍出動的時候,一定是攻打魏國。”

魏王要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動機是“欲得故地”。公子無忌以為這是因小失大,後患無窮。

韓國肯定會敗於秦國、魏國聯軍,好事的秦國會把誰作為下一個獵物呢?

公子無忌透過對作戰路線、戰史的細緻分析,得出秦國不會、不敢進攻趙國、楚國的結論。

所以,魏國一定成為秦國的下一個打擊目標。

公子無忌說:“秦國本身有懷、茅、刑丘,在垝津築城,而靠近河內,河內的共、汲莫都有危險。秦國佔有鄭地,取得垣雍,決開滎澤而水淹大梁,魏國必定滅亡。

大王的使者大錯,竟然在秦國面前中傷魏國附庸安陵氏,秦國想要得到許地很久了。但是秦國的葉陽、昆陽與舞陽為鄰,聽到使者中傷,毀壞安陵氏而要消滅它。

秦軍繞道舞陽的北方,往東靠近許地,那麼魏國的南部就必定有危險。

即使南部沒有危險,魏國怎麼能得到安全呢?憎恨韓國、不珍惜安陵氏,可以,但是不擔心秦國,不珍惜南部,這就不對了。

從前,秦國還在晉地河西,離開魏都有千里之遠,有河、山遮擋,有周國、韓國間隔。

從二十年前的林軍戰役到現在,秦國十次攻打魏國,五次進犯國內,邊境城市全被攻佔,文臺被毀壞,垂都被焚燬,林木被砍伐,糜、鹿被殺盡,然後國都被圍困。

秦軍長驅直入北部,東面到達陶、衛的城外,北面到達平闞,喪失於秦國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內,大縣數百個,名都數十個。

秦國還在晉地河西,離開魏都有千里之遠,可是禍患竟然像這樣,更何況如果秦國滅掉韓國而佔有鄭地,沒有河、山遮擋秦國,沒有周國、韓國間隔秦國,離開魏都只有百里,禍患一定百倍於此。”

這是魏王的大好時機嗎?魏國和秦國一起攻打韓國

等到秦軍佔有鄭地,秦國就有了滅亡魏國的便利、優勢。是公子無忌危言聳聽嗎?

“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史記 秦始皇本紀》)

水灌大梁,摧毀魏國,秦國後來的做法和公子無忌現在所講如出一轍。

具體指出魏國外交上的錯誤,但沒點魏王的名,“王之使者大過矣。”公子無忌批評使臣。

魏王想趁著一起攻打韓國的機會,吞併附庸安陵氏,但是他沒有預料到如果被秦國搶先,將給魏國的南部乃至魏國整體帶來巨大危險。

從《戰國策 魏攻管而不下》可知,安陵氏後來被秦國掌控,說明秦國和公子無忌同樣認識到安陵氏的戰略價值。

最後講到歷史教訓,雖然有地理、位置優勢,魏國二十年來被秦國打得很慘,如果和秦國一起消滅韓國,距離秦國越來越近的魏國前途非常堪憂。

公子無忌說:“從前,合縱沒有達成,楚國、魏國相互懷疑,而韓國沒有機會結盟。現在韓國遭受戰火已有三年,秦國要它屈服講和,韓國知道會亡國沒有理睬,把人質送到趙國,請求它為諸侯做先鋒與秦國交戰。

在我看來,楚國、趙國一定會和韓國一起攻打秦國。這是為什麼呢?都知道秦國的慾望沒有窮盡,沒有全部消滅天下的兵馬,沒有徵服天下,一定不會罷休。

所以我願意用合縱策略為大王服務,大王急速接受楚國、趙國的盟約,保留韓國的人質,以儲存韓國為重大任務,因此向韓國索求舊地,韓國一定會獻出。

這樣的話,軍民不用辛勞而且舊地能獲得,這樣的功效超過和秦國一起討伐韓國,而且一定沒有和強秦為鄰居的禍患。

儲存韓國、安定魏國而且利於天下,這是大王的重大時機。”

與其和秦國連橫,不如與韓國、趙國等合縱。

現在是合縱的最佳時機。韓國、趙國、楚國都有合縱的意願,或者是出於自身的處境,或者是出於對秦國的認識。

而且合縱對魏國是有利可圖的,韓國會感恩魏國,韓國、趙國還會給魏國割地。

所以,現在是大王儲存韓國,安定魏國,創立功名的大好時機。

公子無忌說:“打通韓國上黨和共、寧,讓道路通暢,因此設立關卡,對進出的收取賦稅,這是韓國用上黨作為給予魏國的重禮。

共同享有賦稅,足以富裕國家,韓國一定對魏國感激、愛戴、尊崇、畏懼。韓國一定沒有膽量背叛魏國,韓國成為魏國的屬縣。

魏國得到韓國作為屬縣,可以守衛魏都,河外一定安全。

現在不儲存韓國,周國一定有危險,安陵一定丟失。楚國、趙國被打敗,燕國、齊國非常畏懼,天下諸侯往西奔向秦國,朝拜秦王、成為臣子的日子不遠了。”

魏國和韓國交好,韓國會對魏國感恩戴德,韓國會給魏國增加財富,韓國會增添魏國的安全保障。

反之,和秦國聯合進攻韓國,天下最終成為秦王的天下,魏王將與諸侯一樣,“西鄉而馳秦,入朝為臣之日不久矣。”

利用魏王趨利避害的心理,公子無忌謹慎、委婉地勸說魏王,要從大處著想,要從長遠考慮,千萬不可急功近利。

魏王最後採納了的意見,沒有和秦國一起進攻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