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自己添光,宋真宗強行秀操作,令這帝王禮儀從此成為笑話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而泰山作為五嶽之尊,能夠在泰山上封禪歷來被視為是帝王的最高榮耀。不過既然去泰山封禪能夠給自己臉上添光,按理來說,那古代帝王豈不是個個扎堆去泰山封禪?不過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在中國的2000年封建王朝,近500名皇帝中,只有6位帝王去泰山封禪了,他們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為了給自己添光,宋真宗強行秀操作,令這帝王禮儀從此成為笑話

從封禪名單上來看,這就值得玩味了,為何其他帝王都不去封禪呢?難道是資格不夠嗎?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真是如此。司馬遷在《史記》裡對封禪一事是這麼描述的:“自古受命帝王 ,曷嘗不封禪 ?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簡單來說,想要封禪,那必須是功至、德洽、符瑞、受命四點,不過還有預設的條件是大統一。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大家公認的千古一帝,那自然是有資格的。重振漢朝的漢光武帝雖然沒有漢武帝那麼威名顯赫,但也符合這些條件,而到了唐朝這個泰山封禪就有些水分了,畢竟連名氣最大的唐太宗都沒去封禪,唐高宗和唐玄宗不免過於牽強。

如果說唐朝兩位是有些水分的話,那宋朝的宋真宗就直接將泰山封禪變成了一個笑話,乃至後世皇帝都不再去封禪了。

為了給自己添光,宋真宗強行秀操作,令這帝王禮儀從此成為笑話

提到宋朝皇帝,人們最先想到的要麼是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要不就是被俘虜到北方,受辱至死的徽欽二帝,再或者就是12道金牌急招岳飛歸來,妄殺忠臣的趙構,對於宋真宗一般人估計還真沒什麼印象。宋真宗在位期間,雖然沒有徽欽二帝那麼昏庸,但是也沒多大的建樹,其執政期間最大的事當屬與遼國簽訂的“澶淵之盟”,這條盟約雖然換來了宋遼數十年的和平,不過也是在能打贏的情況下,主動要求和談的,這多少令人覺得不恥。

為了給自己添光,宋真宗強行秀操作,令這帝王禮儀從此成為笑話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真宗心裡還是有點數的,知道自己佔了優勢還被迫簽了城下之盟,多少令人詬病,為了給自己挽回一些面子上的榮耀,於是厚著臉皮去泰山封禪了。要知道,當初唐太宗手下勸他去泰山封禪時,憑藉唐太宗那樣的功績,他還謙虛的回答自己不堯舜,且天下尚未太平,沒有必要勞民傷財,以此拒絕了封禪。

可宋真宗這一封禪,導致後世好大喜功的乾隆都放棄了泰山封禪這一想法、當初乾隆登上泰山時,一度想要在此封禪,但是經手下提點宋真宗在此封禪過,便掃興的放棄了。

當然啦,除了宋真宗的行舉令泰山封禪權威性降低外,後世不封禪的原因還在於隋文帝、唐太宗的拒絕封禪,給了後世君主很好的表率,畢竟連這兩個稱得上千古一帝的人物都謙虛的拒絕封禪了,如果自己功績不行卻強硬封禪的話,那便會和宋真宗一樣遭後世恥笑。鑑於這個原因,當初有人勸明成祖封禪時,他便以兩位皇帝功高蓋世卻拒絕封禪一事而推辭了。

為了給自己添光,宋真宗強行秀操作,令這帝王禮儀從此成為笑話

最後一點則是,泰山封禪還有加權皇帝權威這一作用,昭示著君權神授。可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自朱元璋廢掉宰相制度後,皇帝的權威已經足夠大了,根本也不需要透過“封禪”這種方式來加權皇權。不舉行封禪還勉去了勞民傷財之舉,這比封禪引起無端的責罵而言,顯得更加妥當,這也是後世泰山封禪棄用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