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網紅”打造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竟是這3點!

大家好,我是演講教練王小寧。

前面幾次和大家分享瞭如何“一開口就講出核心賣點和價值”、“找到自己與公眾對話的方式”、“如何成為一個在臺上講話受歡迎的人”,這次我們將分享:

三種高效自我介紹思維

(1)定位:一個身份感

定位解決的是身份感的問題。

比如說

“商業演講找王小寧”

,這就是一個定位,我希望在你們內心當中佔據一個位置——未來在任何場合,提到商業演講的培訓諮詢,能夠第一時間想到我,這就是一個定位問題。

中午我跟劉捷老師(前喜馬拉雅網路科技董事)吃飯的時候,我說:“劉老師,你在做的是關於員工主動成長的事情,所以你要把

“主動成長”

這個詞佔住,它甚至可以成為將來你出版書籍的名字。”

這就是

用一個詞彙佔領使用者心智,從而解決身份感問題。

我的先祖在 1890年用非常簡單的工具,製作出當時最小號的魚鉤,這種工匠精神在我們家族代代傳承下來。2001年我接手父親的約具廠,雖然生意越做越大,但仍然選只做魚鉤。

我相信魚鉤是彎的,但民族企業家精神百折不彎。

——佔志波 上海黑金剛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我相信魚鉤是彎的,但民族企業家精神百折不彎。”這句話是我教老佔說的,當時他即將上臺演講。

老佔:我如何透過演講來表達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那麼大的系統,你很難很短時間講清楚,你們最小的產品是什麼?

老佔:魚鉤。漁具巨頭一般都在日本,但是我們的魚鉤賣到過世界銷量第一。

我:那你可以這麼說,你們仍然選擇專注做好魚鉤,你相信魚鉤是彎的,但是民族企業家的精神百折不彎,用宏大的東西去呼應論壇主題,但是前面是一個很小的你的符號,能代表你的符號。

為世界生產中國魚鉤的老佔,老佔是一個人設,魚鉤是小的,為世界生產是大的。

以小見大+人設,就可以很輕鬆地講出個人品牌。

(2)標籤:一個符號記憶

標籤是非常粗暴的做個人品牌的一種方法,但非常好用。

標籤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做到散而不亂,

如何把個人的一堆興趣愛好、脾氣性格以及商業價值那麼多散點結合起來講。

一分鐘時間教會大家。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懶就是一個標籤,由此簡單延伸三點:

☆我平常沒什麼社交,就喜歡窩在家裡寫課件。

☆我不喜歡聽學員下課後來和我講他們的個人故事,特別是家庭故事或者情感故事,我只喜歡在課上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我也很懶得去聽學員對我的誇獎,我會更注意去聽他對我的建議。

一個“懶”的標籤就串起了我的社交、性格以及工作場景,而這三點其實都在突出我做演講教練和做培訓的價值。

這就是以點帶面,是標籤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好處,可以把很散的東西整合起來講成一個系統。

商業“網紅”打造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竟是這3點!

任何大概念的連續堆疊都會造成觀眾資訊接收的困難,要避免。

我們要

集中重複輸出一個記憶點來幫助受眾記憶。

很多名人都有綽號,投資界鯊魚沈南鵬、股神巴菲特、搖滾之父列儂、飛人喬丹……

有一個做太極電商的老闆,他做的事情關鍵詞有禪苑、風清揚、達摩院。

這個人的身份呼之欲出了——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先生,他就自帶標籤系統。

華為用中國傳統文化標籤多個產品序列,這也是一套標籤系統。

再次強調,

以小見大,講出自己的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

我們每一個商業個體都應該去考慮這件事情。

去思考你身上的特點,比如說別人經常說你的形容詞。

所以如果你身邊的人給你取綽號,一定要珍惜。

一個不需要被解釋的詞彙,再加上一個你的細分領域,它就自然成為了你的商業標籤,而且是那個主標籤。

這個方法在職場中同樣適用,跟別人講十次COO都不如跟別人講一次“你是大管家”來得管用。

因為你面對大眾傳播的時候,老百姓不知道COO是什麼東西。

就像中國老百姓最喜歡的是清華北大,如果你和他們說什麼帝國理工或者哥倫比亞,他們是沒有一個清晰概念的。

你得非常清楚你面對的是什麼受眾,要作出什麼層面的傳播,再來決定你的語言策略。

做手機的會強調,我有工匠精神;做電商的會說,我是網紅;做商業管理的會表示,我是忽悠官。

記住,

人設標籤化非常重要。

(3)差異化:一套價值點

很多創業者或者職場精英有個語言習慣——喜歡講形容詞。

比如,我非常用心,我們用的是非常好的原材料。

然後你會發現比你做得差一百倍的同行也這麼講話。

這句話根本沒有講出你的價值,這樣講話也很難講出價值。

差異化價值

就是我們要講技術價值、模式價值或者說量化標準,背書的這些東西。

當別人不能講出跟你同樣的點的時候,那個點才是差異化的價值,而不是形容詞。

商業“網紅”打造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竟是這3點!

我們需要用到更多的是

名詞和動詞。

突出差異化價值的七個關鍵詞:

☆第一、唯一、首個(先行者)

我們要理解使用者為什麼喜歡這種詞彙,背後的心理是什麼。

使用者希望我們是一個

先行者

,是

行業領導品牌

所以,只要把這種詞彙換種說法,就可以達到打動使用者的效果,它非常符合傳播學規律。

☆突破、改變(挑戰者)

使用者希望你顛覆行業,

“重新定義”

這個詞永不過時。

不是讓你真正地創新,而是讓你換一個角度去理解你做的事情。

☆只為、只做(使用者視角)

這是非常貼近使用者的視角,特別是女性產品。

比如母嬰產品,奶粉、尿不溼這類,廣告詞會說

“只為負責任的媽媽打造......”。

這跟產品沒有關係,但使用者就認為這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們在講出自己差異化價值的時候,可以從先行者、挑戰者和使用者視角這三個角度去考慮——如何表達產品。

講得更詳細一點:

很多學員表示找不出自己身上區別於他人的差異點,因為你的範圍太大了。

全中國你當然做不了第一;你說上海就有可能是第一;上海做不了第一,上海徐彙區就有可能做第一。

細分領域很重要。

教說話,我不敢說我很厲害,但教商務人士說話,我就可以跑在前面。

大家應該去考慮,在我們的個人履歷當中,有哪些是和別人不一樣的,那個差異點就非常有價值,把它打磨好,努力形成語言表達習慣。

細分領域就是要加定語,在名詞前面加定語,一個不夠就加兩個。

比如說演講商業演講科技/上海商業演講,可以層層細分。

很多創業者很吝嗇於表達自己的常駐地。

但是和觀眾講在某個領域非常用心,還不如說在上海徐彙區做得很好,

越窄就越鋒利,越鋒利就越容易擊穿使用者的心智。

很多商學院都會說:

“進窄門,見微光”

,也是這個意思。

商業“網紅”打造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竟是這3點!

人力資源跟企業品牌是有一定距離的。

但我們在做企業文化內訓的時候,或者說在理解企業管理者定戰略的時候,要考慮背後的品牌差異化,其中可能是使用者差異化、技術差異化、模式差異化。

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即興演講的方法——

喬布斯非常善用的黃金圈法則。

商業“網紅”打造個人品牌的底層邏輯,竟是這3點!

圖源:網路

我們通常都會說我做了一個什麼產品,我是怎麼做的?我為什麼做這個產品?

What & How & Why.

但喬布斯的表達方式正好相反。

Why & How & What.

先說為什麼做?當你和你的觀眾達成共鳴的時候,他們就會把注意力給你。

然後你再講你透過什麼樣的途徑去做產品,最後再說你的產品是什麼,這樣會讓你的即興語言表達得到一個非常有效的邏輯控制。

我希望大家都更像TED演講者一樣,能夠在分享中輸出

“個人故事+乾貨+動人願景”。

最後送給各位一句話,

演講的力量最終源自於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可。

以上是《讓演講成為商業力量》的部分核心觀點分享,希望對您在商業演講技巧的掌握上有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