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 不信邪,不認命,科學挑戰人生的各種“界限”

文/老劉   圖/網路

很多人的公眾號:畫虎嵐

改版後第43篇原創

43 | 不信邪,不認命,科學挑戰人生的各種“界限”

蘇炳添,亞洲百米王者,在東京奧運成功跑出9秒83的成績後,他又多了一個牛逼的外號:

中國子彈。

以預賽第一的成績闖進決賽,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

重新整理了世界對中國、亞洲以及黃種人的認知。

這樣的牛逼,怎麼吹都不過分。

就這個事,我記得在寫全紅嬋的時候突出的是”鈍感力“,蘇炳添要突出什麼?

不要自我設限。

首先是年齡的限制。

蘇炳添在跑出9秒83這個歷史級別的成績的時候,

已經32歲。

對於一個短跑運動員來說,這個年紀意味著早已度過身體的巔峰。

之前對亞洲短跑者來說,28歲其實是一個關卡,很多人在26歲到28歲之間選擇了退役。

蘇炳添之前,有“小劉翔”之稱的梁嘉鴻,25歲那年就選擇了退役。

我們再對比一下曾經的百米賽道之王,天才博爾特什麼時候退役?

31歲。

其次是身高的限制。

我們都知道蘇炳添的身高不高,有多不高呢?

1米7多點。世界頂尖百米運動員的身高普遍在1米85左右,博爾特多高1米95。

跑步嘛,一寸長一寸強,博爾特用41步能夠完成比賽,

蘇炳添需要48步。

足足要多跑7步,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再次是人種的限制。

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一個黃種人能夠以預賽第一名的成績闖進決賽,

連進入決賽都屈指可數。

大家普遍認為,因為人種和身體機能的差別,黃種人在田徑專案上幾無優勢。

甚至有無數的學術、論文出來研究,

強調這一點。

但這些都不在蘇炳添的考慮範圍之內。

東京奧運會以後他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現在跑了9秒83,我覺得還有空間還可以提高。我覺得根本沒有什麼極限之說。”

好可怕,這麼男人難道還準備在3年後的巴黎,再次挑戰自己嘛?

人最怕無形的界牆,而他們是先鋒,是旗手,用自己的非人一般的努力,打破了一直以來禁錮在人種之上的枷鎖。

最後,我們不光心靈雞湯,也要實打實看下,牛逼的人究竟是怎麼讓自己可以做到這麼牛逼的:

1、訓練

他一週訓練6天,4-5小時一天,跑步前至少1個半小時熱身,跑步後1小時的放鬆。

其次,他不是在跑道上就是在健身房裡,跟其他跑步者相比,他的步幅沒有優勢,就透過健身用肌耐力和爆發力來湊。

2、自律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狀態保持最佳,他的生活作息是這樣的: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準時關機睡覺!

始終如一,你做得到嗎?

其次,寫訓練日誌,每天寫!

日誌用來記錄每天的訓練內容外,和給自己制定目標,總結訓練處不足的地方。

3、技術

蘇炳添在2015年前沒跑進過10秒大關,技術的瓶頸讓他想到用技術的方式解決。

在這之前,他的起跑腳為右腳在前,槍響後,左腳首先向前邁出。

而世界頂尖短跑運動員在起跑時都是左腳在前,右腳向前邁出。2015年蘇炳添決定改變起跑腳。其中的難度好比如把一個右撇子強行改為左撇子一樣。

添哥說:“當時怎麼發力的都不會了。”

但是技術的調整最終收穫了回報:發力更流暢,步幅縮小,步頻加大。

2015年他以9秒99的成績兩次開啟10秒大關。

且問我們自己人生的界限是什麼?打算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