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

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

比爾。布拉德利曾在《此生路途》中如是評價拉塞爾:他很少得到自己應得的那些承認。種族是一個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前期,黑人藝術家們都無法得到適當的宣傳。另外,職業籃球在全國範圍內並沒能吸引輿論足夠多的注意。更重要的,他被忽略了,因為他最偉大的成就在於比賽的微妙之處,如何想方設法的確保球隊獲得勝利,而這個社會卻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於個人成就上。

這段話很好的總結了拉塞爾當時的處境,但正如比爾。西蒙斯所言:布拉德利錯過了拉塞爾生涯中輝煌的一頁——他對勝利的沉迷。

正如2017年的NBA頒獎典禮,83歲的比爾。拉塞爾扶著柺杖顫顫巍巍走上領獎臺,眼睛掃過為他頒發終身成就獎的五個人: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沙奎爾。奧尼爾、大衛。羅賓遜、阿朗佐。莫寧和迪肯貝。穆託姆博。拉塞爾沒有急於領獎,而是顫動著手指細數著——1、2、3、4、5。

“I‘m will kick your ass!”

鬨堂大笑,卻無人反駁。

這就是比爾。拉塞爾,高傲與好勝充斥著他的一生。

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

和其他NBA超級明星相比,拉塞爾所有的光輝都幾乎只在籃球場上。這當然和當時所處時代的商業價值有關,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讓他更加專注於賽場的成功。生涯場均15。1分、22。5籃板、4。3助攻,5屆MVP,十一個總冠軍,曾有過半場搶下32個籃板、總決賽單場40個籃板的記錄。這些的背後是刻在拉塞爾DNA中的好勝心。於是他能拋開一切,專注於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相比於指環王的名號,拉塞爾鮮為人知的另一個事實是,他所在的球隊在搶七或搶五的比賽中10勝0負。和邁克爾。喬丹一樣,拉塞爾是那種能夠為了勝利付出一切,在壓力下依舊活躍的人,他能夠透過自己和其他人對壓力的迴應方式批判所有人。所以拉塞爾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幫助球隊,於是我們看到:

——1957年總決賽G7,尚處新秀的拉塞爾砍下19+32,完成比分的一球后因慣性衝進人群,卻又如16年總決賽G7勒布朗般神奇的衝到前場蓋掉了傑克。科爾曼的絕殺上籃;

——1962年東決G7,正是張伯倫場均50分那年,拉塞爾在全場拿到19分的同時將張伯倫壓制到僅有22分;

——同年總決賽G7,在隊內幾乎所有前鋒都被罰出場的情況下,拉塞爾17罰14中,30分,順帶搶了40個籃板,幫助球隊在加時賽贏下湖人;

——1968年東決G7,拉塞爾只拿12分,但把張伯倫限制的只得14分。另外,他還是獲勝球隊的教練;

在跨越兩個世紀的NBA歷史長河中,很多人能夠贏下總冠軍,但只有拉塞爾和喬丹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守護著自己的勝利。這源於內心的動力,那份不顧一切渴望勝利的動力。正如拉塞爾自己解釋的那樣:“衛冕冠軍比上一次奪冠要難得多。在你贏得一次冠軍後,一些關鍵球員會對角色球員滋生不滿,所以讓球隊把注意力集中於勝利難得多。還有,你們已經做到過一次了,所以不能依賴於那些促使人民第一次登頂的動力了。”

對其他人而言,在勝利過後,勝利本身就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對骨子裡期望不停贏下去的拉塞爾來說,勝利是一種思維狀態,一種責任,一種期望,到最後變成一種態度。如果你任由它離去,那之後將很難再重新獲得。所以他必須一場一場的堅持,用內心的渴望去戰勝年齡和傷病帶來的副作用。

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

與喬丹暴君式的獨斷專行相反的是,在拉塞爾心中,籃球是“合作”的終極象徵。在這項運動中,成功——以總冠軍為標誌——它需要的是機體的意志戰勝自私的衝動。拉塞爾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球隊,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所以他並不在乎自己在媒體前的形象,因為那些人不屬於球隊的一部分。

這是拉塞爾與生俱來的團隊意識。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波士頓,拉塞爾不需要專注於得分,所以他的能量更多集中於籃板、防守和長傳助攻。拉塞爾總能掃蕩籃筐四周,搞定突破人,並展示出超高的防守技巧。相比於張伯倫充滿戲劇性的排球扣殺式封蓋,拉塞爾總能以合適的角度將球蓋到隊友手上,以便更好的發動快攻。當然,他也不需要每個回合都這樣。就像一個曾在幾周前剛狠狠修理了街頭混混的警官,接下去的日子裡他只需要簡單露面就可以把鬧事機率壓到最低。這就是為什麼彼時的凱爾特人能夠掀起得分潮——他們在進攻端擁有足夠多的能量和一個完全適配球隊的中鋒,這些足夠凱爾特人終結防守並發動快攻。

這種影響力在當時很難用資料衡量。

有拉塞爾作為球隊的後盾,凱爾特人可以打出他們特有的比賽。球隊中每個人都被強有力的激發自身活力,做著一切對球隊有利的事情,並隨著球員的變更而不斷流傳,而這一切正是源於拉塞爾。

你從來不會聽到拉塞爾的隊友像討論喬丹那樣討論他,他們總是在稱讚拉塞爾的同時堅信不能將個人資料的價值凌駕於團隊成就之上,這是拉塞爾帶給他們的東西。人們對他賽場的回憶,總是充滿著“無私”、“犧牲”、“團隊”這些關鍵詞。他大概是唯一一位從最開始就意識到籃球在方方面面都是一項團隊運動的球員。這些東西不僅限於賽場,還囊括了他們如何團結成一個整體,互相尊重,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從他生涯的第一場比賽到最後一場比賽都是如此。

在拉塞爾的十一座總冠軍中,有至少六次都遭遇了對凱爾特人極為不利的生死戰,但最終他們還是贏了。這其中當然不乏所謂的“運氣成分”,但在一支緊密團結,毫無私心的球隊裡,坐著一位生來就為勝利和讓其他人變得更好的領導者,用最能闡述籃球意義的方式打著每一場比賽,這樣的勝利又有多少“運氣成分”可言呢?

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

1969年,當拉塞爾率領凱爾特人贏下最後一座總冠軍時,拉塞爾命令除球員外的所有人撤出更衣室。他解釋到,自己想要和球員們品味這一刻。拉塞爾後來回憶說,他當時說不出話來,用手揉著自己的臉,有幾秒鐘終於撐不住了,那不是哭泣更像是一個男人被感情淹沒。拉塞爾清楚,他的球隊太老了,他們打了太多的比賽,他們本不能獲勝,但他們還是贏了。

是的,他們贏了。

於是,這就是比爾。拉塞爾了。

一個永遠充滿鬥志卻秉承團隊至上的勇者。宛如一隻好鬥的公羊,用樸素且有效的方式捍衛著族群的利益,身先士卒,永不退縮。所以他的名字代表著團隊與個人至高榮譽的FMVP獎盃、所以他八十歲高齡依舊每年降臨總冠軍頒獎典禮、所以他會對科比——這位與自己精神屬性如此相符的後一輩傑出者如此鍾愛……

他曾十分認真的對科比說:“如果你是我的兒子,我會非常自豪。”

作為紫金人的宿敵,執拗的拉塞爾曾說自己一生都不會穿湖人的隊服。但,科比去世時,這位86歲高齡的老頭子食言了。拉塞爾穿上了24號球衣,坐在彼時還叫做斯臺普斯的球館裡,淚眼婆娑。

而現在,他們又要相遇了。

比爾.拉塞爾,被團隊與勝利填滿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