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銀行家有多難?

成為銀行家有多難?

圖片來自網路

我國不缺銀行行長,也不缺銀行家的傳統,但確實很缺合格的銀行家,中國工商銀行某行長曾說過時代呼喚銀行家精神,所說的銀行家精神是筆者看過最認同感的了,銀行家應有心懷天下的赤子之心,銀行家應有尊重企業家的敬畏之心,銀行家應有業貴於專的工匠之心,銀行家應有與企業同氣連枝的同理之心,銀行家應有慎獨慎微的律己之心。

對於絕大多數進入銀行的人來說,往上升職的第一個職位,恐怕就是行長。

如此多的行長,但現在卻鮮見有誰是成為了銀行家,或者依靠學識見解能成為銀行高層的呢?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

一、銀行行長疲於奔命,無暇考慮學問

銀行行長好乾嗎,不妨看看咱中國有多少行長吧。

根據銀保監會公佈的資料,截至2020年6月末,我國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11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607家。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城市商業銀行135家、民營銀行19家、農村商業銀行1500家、農村信用社694家、村鎮銀行1633家。而每個銀行又有多家機構網點,中國銀行業協會2019年對外發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2。8萬個。

當前銀行業務已經同質化,銀行職工乃至銀行行長的幸福感都風光不再,各行長吐槽最多的就是我們的銀行太多了,行長壓力太大了。壓力最主要什麼呢,不外乎是幾點:

1、任務不好完成

我國的銀行大多數是以綜合發展為主,綜合發展,意味著承接的指標紛繁多樣,個人金融的,公司金融的,存款,貸款,中間業務收入等等。任務至上而下,做的最多的是加減乘除,上級機構將任務加碼後分配至各基層網點,筆者曾在基層支行,曾經數過在開門紅期間,承接的指標超過50項。

2、隊伍不好帶

有資料顯示,近期,有些銀行的兩年內入職的新員工,離職率高達70%,而且,35歲以下的員工,離職率更高,成為了銀行“離職潮”的主要人群。員工離職無外乎是兩項,錢給的不夠,心受委屈了。但員工負面感受影響最直接的又是銀行行長,大指標行長可以挑大樑,小指標必須依靠員工,但小年輕一受不了壓力,二不缺錢花在工作上比較自我,隊伍確實不好帶。

3、過程管理精細

不知從何年開始,銀行傾向於數字化轉型,流程匯入等等等等,銀行越來越像是一臺機器,精細化的過程管理,讓銀行行長們根本沒有喘氣的機會。從12月到次年的一季度是轟轟烈烈的開門紅,開門紅還沒結束,二三季度夏秋攻堅的方案又出來了,四季度剛剛過了一個國慶假期,年末收官以更大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任務按程序被分解到每個周,哪一項方案都動輒扣員工績效,甚至取消週末輪休,同時揹負的指標對應的五六個部門拿著鞭子在後面趕,打盹的機會都沒有。

二、做好銀行行長只要說好話,賠笑臉,不需要金融學思想

說中國銀行太多了並不言過其實,最主要是銀行業務太同質化了,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三項,存款,貸款,收入。最後都會以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經濟增加值)衡量。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貸款放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到最後,各行長最看重的,就是存款了,存款為王,效益為王。

也許有人好奇,銀行內部是怎麼考核存款收入的?其實銀行內部對存款就是以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unds Transfer Pricing)利率核算,按“上存下借”計算,網點的存款借給總行,總行按照FTP利率給予收益,網點支付儲戶的利息後,差額就是網點的淨收入。

前述所言,銀行機構如此眾多,那銀行的存款來自於哪些呢,答案就是機關部門和大企業。有錢的主往往不缺錢,統計來看,沒有哪個行的存款是靠貸款客戶支撐的。僧多肉少,維護這些大部門大客戶,本質上也無需銀行行長們有多專業,做的最多的兩件事就是:說好話,賠笑臉。

說好話,賠笑臉,簡單的6個字,卻蘊含了中國上千年來的厚黑學、詭辯學,唯獨不需要金融學。

你們身邊的行長們是怎麼樣的?快評論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