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燒製由同一粘土成型的磚瓦時,紅磚之變紅和土瓦內部之變蘭,可幫助人們理解青瓷之最色過程。土瓦在大約1000C的溫度下燒成,其中Fe₂O;約佔6%,由於它發生固態還原反應,必然呈現蘭色。即是說,青瓷軸在1300C的高溫下有大約2%的FesO,進行氣—一液相的還原(瓦與紅磚的髮色相對應)。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1。紅磚的窯變

通常,紅磚發紅,而土瓦表面發蘭。但是在以還原焰熔燒紅磚的過程中,突然改變窯內氣氛,將其氧化,那麼其斷面內部呈蘭色,表面呈紅色,蘭色與紅色中間呈紫色。由於紅與蘭合成為紫,所以根據實驗結果查明瞭由鐵色生成合成色的過程。事實上,地球上的一切顏色都包括這三種基本顏色的合成色內,因此,青瓷的無窮的窯變色現象,是為人們所能理解的。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2。不純高嶺土的還原色

青瓷之發蘭,究竟是鹼所造成的,還是特殊成分造成的,這可用把接近紅色的幾種不純高嶺土,在青瓷窯中同時進行熔燒的方法來檢驗。當青瓷燒成美麗的蘭色時,高嶺土也燒成同一顏色,當青瓷氧化而呈現綠黃色時,高嶺土也呈現出同一種顏色。不僅如此,燒製青瓷用的匣缽,也和青瓷一樣,變成蘭色或綠黃色。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由此可知,釉的組成同青瓷的顏色並無特殊的關係。坯土的顏色依密內氣氛的變化而變化。除了鐵粉外,有機物對於原土壤的髮色不起重要作用。誠然,軸的光澤度、光滑性、釉與坯體的結合性、燒成溫度範圍、產生針孔和氣泡的傾向等,都應值得注意,但業已查明,青瓷色之出現決定於鐵粉和燒成方法。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瓷器中鐵份的還原反應

無煙煤火焰富於CO和H2,很容易進行還原,但因熱量少,容易氧化。在燒成時期,較易保持還原焰;但在冷卻時期,如何預防氧化焰,以確保青瓷之髮色,卻具有重要意義。在窯內要維持還原氣氛,必須把壓力調整為正壓。在燒成過程中,由於燃燒氣體膨脹,容易維持正壓;而在冷卻過程中,由於密內溫度比窯外高,窯外的壓力比窯內大,要防止氧氣侵入是困難的。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容變現象主要發生在這個時期。CO、H2使美麗的青瓷色生成並將它維持下去,但Oi則力圖取消這種顏色,不斷侵入窯內。Na在氧化和還原的鬥爭中不起任何作用,即居中立地位。在不為氧所侵襲的窯位,能維持青瓷色,但是面臨密的開裂處和空氣的進路則不然(位置和大小不同),例如,有的地方只從一個方向吸入空氣,這使製品氧化的一面變成綠色,而另一面則仍維持蘭色。用現在的白瓷窯燒瓷時常出現這種現象。

淺析對於青瓷的原料,瞭解青瓷文化

在吸入較多的氧氣的窯位,瓷器呈現的是黃色、橙黃色、橄欖色和紫色。然而,窯變現象不僅在冷卻過程中發生,而且也在燒成過程中明顯地發生。古時,在朝鮮,在燒成過程中若有黑煙不斷地從青瓷密冒出來,這被認為能不斷地維持還原氣氛;若此時只圖省事一次投入大量的木材,則窯內雖一時變成還原焰,但因直到第二次投材的時間間隔太寬,窯內就很快變成氧化焰。這樣,在從氧化到還原,從還原到氧化的反覆變換中,釉裡成層地出現蘭、黃、紅等各種顏色,最後生成褐、黑、黑褐、紅褐等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