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比賽最重要的得分點,從來都在規則之外

10月初,騰訊推出了今年的高曝光綜藝《演員請就位》。從10月11的第一期到11月1日,節目已經更新了四期。

每期我都會看,也都會快進掉一些背景介紹和花絮,每期我都會特意關注導演們對演員們的點評。我覺得導演們的點評,可以說是這個節目的一大看點。

《演員請就位》:比賽最重要的得分點,從來都在規則之外

四大導演,最初幾期總有觀點上的相左,無形中讓節目更有衝突和戲劇感。

從節目策劃上,選擇這樣四位導演就很看得出策劃組背後的一些思考。陳凱歌導演資歷最深,體現權威。李少紅導演資歷同樣深厚,而經驗上與陳凱歌偏重電影的經驗不同,李少紅導演的經驗側重是電視劇。趙薇的身份,演而優則導,所以我們推測趙薇導演可以給出一些導與演兼具的觀點。郭敬明一直在站在輿論風口的角色,年輕時,我們這一代都是郭敬明的讀者,他的華麗文風影子都體現在我們初高中的作文裡。而當他後來轉型做導演,我們一邊驚歎他選的演員真的顏值美好之外,又一邊感嘆這故事講的真的稀碎。

所以節目組選擇郭敬明來作為評委,本身就是埋了一條更能接近“熱搜”的線的。跨界做導演,演的戲極具爭議,他要如何在節目中服眾,他又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這是節目的一條暗線故事線——講述導演的成長。

除了選評委的小心思之外,其實我覺得這個節目最大的亮點是現場的置景。

在三個月的錄製時間中,幕後工作人員要在綜藝現場的舞臺上,近乎一比一的還原上百個場景,從工作量角度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而從目前綜藝整個呈現出的效果來說,這一點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其實從個人角度來說,這個節目給我最大的觸動,其實是比賽本身。

賽制對於演員們來說,像是一道考題,得分高就能增加後續的參賽資格,突破自己,打破固有標籤,增加自身曝光量,為自身後續的演藝事業鋪就新的路。得分低,則可能會讓自己的弱點和缺點,更大的曝光在廣大的導演和觀眾面前。甚至可以說,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的演藝之路變成斷頭路或者至少變成走彎路。

當我今天看到這個節目的第四期,忽然就開始對賽制有了新的理解。

從10月11日的第一期開始,所有演員其實都是懵的。大家憑藉著自己對導演的瞭解和喜好,來分別挑選了自己認為合適的隊伍。

有的演員戲齡很長,希望來此打破固有的標籤。有的演員剛剛開始從業,希望向前輩們學習。

但在一個全新的節目裡,作為一個比賽,大家卻都對這個規則有所忽視。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在最初的兩期裡,演員們都很少嘗試打破規則。大家都是循規蹈矩的遵循著規則,尋求著規則內自己工作範圍和能力範圍內的一個創新。不去修改劇本,很少給自己加戲。對於自己拿到的劇本,只能說是完成了表演,卻不能說這是我給出的答案。

但在第三期和第四期開始,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對於規則本身的試探,已經陸續開始了。

作為一個比賽來說,幫你贏得比賽的,往往是規則之外的。

怎麼理解這句話?規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每個人的基礎條件卻讓每個人在比賽中所處的位置是高低起伏的。演員本身的戲齡代表的,不僅是對於演戲本身的多少,演戲之外的學習和準備,以及生活的閱歷,細節的觀察與思考,這些才是每個演員腳下的臺階。

演的多,思考深,自然臺階高。演的少,思考淺,當然臺階低。而演技之外,在整個節目中與製作組和導演們的關係親近程度,也是無法展示出來給到觀眾們的隱含加分項。生活原本如此,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其集體所在的權力都會決定每個人的曝光量。

今天我們不提藏在背面的“權力遊戲”,只說說

演員們各自本身如何在比賽裡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劇本上的創新,是規則外的最大機會】

從比賽角度來說,第一開始亮相表演的人一定是吃虧的,這在任何比賽裡都一樣。一方面因為無從比較,所以給分只能說是謹慎。一方面因為表演者本身無從比較規則能夠允許的創新空間有多大,所以只能說是努力還原比賽所規定的情境。人們的心智總會有習慣,去尋找更熟悉的事物。當你的表演無法跟後續的表演做比較時,導演和觀眾們都會做的事兒就是將最初的表演跟原本劇目做對比,那麼這就會存在很大的劣勢,記憶總是打了柔光的。我們喜歡老的電影和電視劇,不僅僅是熟悉,還有深深對於當時情景的懷念。當回憶裡的表演成為衡量現場表演的一條標準時,那麼現場表演稍微的改動,都會造成對觀眾們期待的一種悖逆。所以比賽裡最初參與表演的演員,其實是很吃虧的。

但節目進行了幾期之後,演員們也會根據前面選手的表現和導演們的反饋,來做更加深度的思考和更加突破規則的嘗試。這時,創新就產生了。而成功的創新,就會幫助演員們獲得極大的好處。我們來舉幾個創新。

10月18日第二期,陳凱歌導演組牛駿峰和郎月婷搭配演出《海洋天堂》,這裡就有一次微創新。原本《海洋天堂》是“父子情”,而凱歌導演讓郎月婷演姐姐,把劇目改成了“姐弟情”。改動之餘,還給演員們設計了不少新的表演細節。比如“姐姐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撕了月份牌。與此相對的,是痴呆的弟弟將每張日曆撿起來,用口水粘到玻璃上”。我們發現,嗯?原來還可以改劇本里的人設!這個節目不是讓演員們完全的還原原本的表演。

《演員請就位》:比賽最重要的得分點,從來都在規則之外

10月25日第三期,陳凱歌導演繼續給出了規則之外的得分邏輯——原創劇本《紅塵》。於是我們得以看到三位演員們完全脫離了原著,無從比較的新故事。沒有參照物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於是趙文浩因為人設脫穎而出。而黃堯和于小彤因為情感選擇和對規則的誤讀,而進入待定區。

11月1日第三期,趙薇導演組兩位新人考核,規則之外的創新再一次讓我們重新整理認知——這比賽還可以這麼玩:康可人和陳瑤搭配演繹《新還珠格格》的片段。從最初所有人覺得尷尬,到發現故事跟自己想的不一樣,開始進入故事,再到後來兩位青年演員本色演出兩個影視圈底層演員,導演和觀眾們一下子被真情打動。意料之外的創新,一下子讓兩位演員原本稚嫩的演技扎進了適合她們的土壤,這就化腐朽為神奇了。

《演員請就位》:比賽最重要的得分點,從來都在規則之外

而除了以上我舉例的幾個故事創新之外,

大部分這幾期失敗的案例,卻都是遵循原作一板一眼的還原。

極大的拉低了觀眾們的體驗。

比如第二期的《致青春》片段、《情深深雨濛濛》片段、《仙劍奇俠傳》片段;比如第三期的《妖貓傳》片段;比如第四期的《綠茶》片段、《101次求婚》片段、《畫皮》片段。無一不是因為曾經原作裡前輩們的演繹方式對新演員們的表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造成新人們只談模仿和完成劇本要求,完全做不到給人新的感受和驚喜。

所以我們總結起來就是,如果說創新分成很多層,其中劇本方面的創新,是新演員們得高分的最大機會。很多演員會覺得劇本跟自己沒關係,但卻沒注意到劇本對於比賽這件事本身的影響。所以在比賽過程中,無論是透過人脈努力,還是透過自己硬鋼,只要是能夠在劇本層故事層做出新的變化的,都會在今後的比賽中贏得極大的優勢。

【劇本外的準備,是規則內最大的得分點】

作為一個參與“演員請就位”比賽的演員,如果你沒有在劇本方面做努力,那麼在我來看,第二個得分點,就是劇本之外的努力了。在這幾期的比賽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聽導演們說起兩個字,叫做“細節”。表演的細節包含什麼?是一個故事中的人物,在一個特定場景下,全部的情緒、態勢語、表情(眼神)、動作……所有這些微觀的、細節的表演,都在幫助觀眾們對這個人物產生更深的理解,甚至將觀眾們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人物身上。

所以在看這檔綜藝的時候,我很喜歡聽導演們對演員們的一些點評或建議。尤其是陳凱歌導演對於人物一些細節的設計,真的能讓一幕小故事更加加分。這讓我對於經常聽的“電影語言”有了新的理解。說回演員,青年演員們如何在這部分細節演技上得分呢?這就很考驗演員們在演戲這件事之外的功力了。

他需要了解觀摩大量關於故事本身,劇本之外留白的資料。包含人物所在歷史背景、名人軼事、揣測人物性格;包含劇本創造的人物,其行為背後的動機,為什麼做這件事,為什麼這樣做,動作之外的內心戲是怎麼樣的,這個動作所要傳遞的情感和情緒、甚至對後續故事的推動都有什麼?而兩個演員之間的配合,是否又能起到互相提攜的效果……所有這些劇本上寫不出的動作,才是新演員們想在這樣一個比賽裡取得額外加分的機會。

這其中我有個印象很深的細節,是沈夢辰在第三期演《粉紅女郎》片段時,掰彎叉子的加戲環節。這個細節據說是演員本身在節目裡現場的發揮。這個細節不存在於劇本里,但因為這個細節,卻讓我們對於這個行為對人物產生了認同,這就是演員本身的素質了。

《演員請就位》:比賽最重要的得分點,從來都在規則之外

【展現的可能性更多,演員的路更長】

如果說劇本改編能力說的是演員的格局,如果說劇本之外對於角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是演員的基本素質,那麼第三個得分點,我覺得就是演員本身的更多“可能性”了。有的演員是祖師爺給飯吃,顏值有記憶點的同時,同時演技自然,如果將來在專業素質上肯努力還有靈氣,那麼一定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有的演員不算是天生就能吃這口飯。但是機緣巧合加上後天努力,也真的成為了行業裡佼佼者。

而以《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來說,想要在後續的比賽中獲得大的加分。就要努力展現出自己的“可塑性”。可塑性的核心是,你所表演的人物,區別於你曾經固有的角色,讓導演和觀眾對於你演出的多個角色都能有認同感。終極要求是每個角色都演得被人認同。但其中取巧的方式就是突破自己的固有印象。

我們來舉例,第一期裡包文婧重新演繹《天下無賊》,從一個綜藝咖,大家都覺得包文婧大大咧咧沒心沒肺,重新演繹了一個區別於以往形象的“深情女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的體現。

而還有些演員,一直都在自己的舒適區裡表演。在初期第一輪比賽時可能會因為演繹自然而加分,但在後續的賽制裡,卻可能會產生問題。

舉例是青年演員周奇,第三期節目裡演了《請回答1988》中的二兒子角色。這個角色全場表演最佳,周奇很精準的演出了在家得寵的二兒子懶散嘚瑟的精神。但本質上這個角色跟大眾所熟悉的《小歡喜》中的角色並沒有什麼區別。從演員的“可塑性”上來說,並沒看出新的可能。這個表演放在第一輪,其實完全沒問題,因為演的很好。但在第二輪的淘汰賽中,就會不那麼出彩。

所以其實從我個人對於規則的判斷來說,第一輪的選拔賽和第二輪的淘汰賽,演員們勢必要在後續有反差,展現自己更多的面,才會創造新的得分點。

總結一下,青年演員們如何在這個比賽中得分更多?

最大的得分點是故事,所以劇本改得好,得分最多。第二個得分點是演員的基本素質,對資料掌握越深理解越充分,越多劇本之外的表演設計,得分越多。第三個得分點是比賽的技巧,給到導演和觀眾越多的展示面,那麼在未來的賽制中越有可能被認可。因為大家會看得到你的“可塑性”。

這篇文章,與其說的是《演員請就位》,不如說的是我們對於一個比賽的規則做認知和解讀。而很多行為,在現實裡,其實都像是比賽。考試是比賽,面試是比賽,創業是比賽……如果想要在比賽裡取得更好的成績,研究規則很重要,學會找到規則之外的得分項同樣重要。

最重要的知識點,從來都不在老師給的考試範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