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撰文、圖片/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這是當今最著名的拉力賽,WRC世界拉力錦標賽不可缺少的一站!”這是九屆WRC車手世界冠軍塞巴斯蒂安•勒布給蒙特卡洛拉力賽的定位。

每年一月贏下拉力圈、乃至賽車圈的開年盛會——在法國濱海阿爾卑斯山區所舉辦的蒙特卡洛拉力賽,被公認為是拉力車手的一生追求,亦能看出其有無成為世界冠軍的潛質。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一直以來,征服這項賽事的哲學無非如此:出色技能、熟知變化和臨場發揮,當然運氣不可或缺。多次現場直擊的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告訴您這項賽事的一些背後故事。

歷史

比大獎賽更悠久

作為F1“皇冠上的明珠”——摩納哥大獎賽創始於1929年,可相比“家族”裡的蒙特卡洛拉力賽,只算“小弟弟”。

早在1909年,遵循摩納哥阿爾貝一世親王的指令,摩納哥汽車俱樂部(ACM)開始籌備“集結賽”。初衷只為振興全年幾乎歌舞昇平,唯獨在一月份有些冷清的大公國旅遊業。因在同期,二十公里外蔚藍海岸的重鎮尼斯人頭攢動。兩年後,該計劃正式付諸於實踐。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首屆賽事擁有數個出發點(巴黎、柏林、布魯塞爾、維也納、日內瓦和濱海布洛涅),該傳統直至1996年終結。與如今的比賽以秒錶說話不同,當時的蒙特卡洛拉力賽是十足的“打分專案”。由主要歐洲國家的汽車俱樂部領導擔任評審團,按照比賽車輛的“優雅度”,乘客在競賽過程的“舒適性”和抵達大公國時的“車況分”,主觀臆斷來決定勝負的歸屬。

最終,腳踏車運動員出生的法國商人昂立•羅吉爾(Henri Rougier)駕駛只有25匹馬力的Turcat-Méry,以36。2公里/時的“龜速”奪冠,用50金法郎的參賽費,博得1萬金法郎的不菲獎金。如此“回報率”遠高於當時大賭場的最高賠率1賠35……然而,賽事結果公佈後引發很大爭議,令經典一度陷入“一次性”局面。

除了因一戰停擺12年,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是一項跨越歐洲大部分地區的集結賽——參賽車手從歐洲各地出發,翻越惡劣天氣頻現的阿爾卑斯山脈,抵達陽光明媚的蒙特卡洛,只為參與一場紳士大派對。賽事的挑戰性很快在汽車發燒友中傳開,二戰前的最後一屆收到超過200個車組的報名。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歐洲勝利日”四年後,蒙特卡洛拉力賽重登歷史舞臺,賽事仍叫好叫座!連蘇格蘭、蘇聯都有人參賽。同時,專業化步伐正式開啟。其一、車型從乘用車向賽用車轉變,諸多車廠認識到贏下這項賽事對品牌的意義;其次,賽事開始增加“客觀題”——從匹配標準時間的“山地測試”到1961年首度設立“計時特殊賽段”,“速度比耐力等其他因素更重要”的理念被寫入規則。真正的“冰雪賭坊”拉開戰幕!

“賭坊”

輪胎選擇決定比賽

時光飛逝,蒙特卡洛拉力賽堪稱WRC賽歷中擁有最獨特地位的賽事,自世界錦標賽於1973年創立,除1974年“贖罪日戰爭”所導致的石油危機,1996年、2009-2011年因FIA(國際汽聯)引入“強制賽事輪換”,賽事告別頂級舞臺外,這裡從未旁落過揭幕戰的殊榮。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蒙特卡洛拉力賽雖被劃作柏油路賽事,考慮到賽事在冬季的阿爾卑斯山區舉行,這就奠定了“難以預測”的基調。WRC名宿米克•希沃寧曾在採訪中表示:“對這場拉力賽,我有些愛恨交加。若只是一名旁觀者,一定愛死她啦。而我要是自己參賽,在結冰的下山道路中使用著錯誤的輪胎配方,我一定會怨念無比。但真正的拉力賽挑戰不就是這樣?”

因為……阿爾卑斯山區會讓一個賽事階段,甚至一個賽段的路面情況變得複雜——從全乾燥的柏油路變成結冰路,甚至雪地,情況可怕到實時變化。加上車手們是沿著狹窄難行的山間公路前行——路旁一邊是懸崖峭壁,另一邊是岩石牆,一旦犯錯幾乎都沒補救的機會。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想贏比賽?就必須要會賭——直白說就是選擇正確的輪胎!考慮到冰、雪是蒙特卡洛拉力賽無法迴避的要素。也就根本沒一種輪胎能完全適應這裡多變的路況,這也就是魅力所在。

取勝的關鍵?曾給六屆世界冠軍塞巴斯蒂安•奧吉爾擔任氣象分析師的蘇格蘭人斯圖爾特•勞登曾表示,細緻的“氣象情報戰”會左右比賽走向。“去年那個週末,我幾乎沒怎麼合過眼!一直在會商並‘翻譯’氣象資訊。只為幫助車手選擇較為正確的輪胎。”

其實,現役車手是非常幸福的!只用做簡單的“四選一”——軟和超軟胎、有釘和無釘冬季胎!而在現任豐田Gazoo車隊領隊、四屆世界冠軍托米•馬基寧所奮鬥的“群星逐鹿”時代,各式輪胎層出不窮,輪胎技師甚至會親自上陣刻制些特殊花紋,N選一的感覺有沒有!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當今,隨著全球氣候異常,也不乏出現極端案例——無論在山上還是山下,一律晴朗乾燥,完全變成另一副模樣的“簡單”賽事。

盛地

從大賭場到圖裡尼山路

名字雖稱為“蒙特卡洛拉力賽”,但這確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法蘭西拉力賽”。歷史上,摩納哥境內的賽段僅有“縮水版”的F1大獎賽賽道(與當今FE電動方程式版賽道極其接近)。其因賽事在2007年慶祝75週年所特別增設,僅維持了2年。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談及拉力賽仍有的顯著特色,當今WRC中越來越少的夜間賽段不得不提。更令車手頭疼的是,這是整個賽季的開幕賽段!多數情況下,在蒙特卡洛賭場的賽季發車儀式結束後,就得行駛超過200公里的行駛路段,應對那些放在白天都不容易比的賽段。

“這是揭幕戰週四晚上的慣例,在黑暗中開啟新徵程。首先,蒙特卡洛拉力賽標誌性的複雜路面狀況肯定逃不掉。其次,賽段的氣氛又那麼震撼,再加上一個冬天過後休整後的那種躍躍欲試。綠燈還沒真正亮起,你就已心跳過速,手汗溼透賽車手套。”前現代廠隊車手海登•帕頓描述夜間賽段的與眾不同。

而賽事的精髓——圖裡尼盤山路(Col de Turini)實至名歸,法國D2566和D68公路的交匯點已和本項賽事畫上了等號。缺席賽程僅一次的經典路段海拔1607米,曾令包括科林•麥克雷、馬庫斯•格隆霍姆等很多世界冠軍陷入麻煩。前世界冠軍阿里•瓦塔寧的話很有深意。“圖裡尼山路就是這麼有魔力,因為非常難!作為一個拉力車手,它會給你上一堂如何謙卑的課,你不能不在乎,因為每次比賽前都需要溫故。”

延續百年的“冰雪賭坊”,帶您認識蒙特卡洛拉力賽

即使賽車頂著強烈頭燈穿過擠滿人群小鎮路口的那種“刀光劍影”已無法重現,可你若和筆者那樣見過這片拉力聖地凌晨三點的人聲鼎沸,就會感嘆這就是拉力迷的天堂。

多年來,兩位法國車手將“地頭蛇”的稱號演繹地淋漓盡致——“路霸”塞巴斯蒂安•勒布和“傲嬌”塞巴斯蒂安•奧吉爾分別7次奪冠。一些經典賽車,例如“瘦弱”的Alpine雷諾 A110, “科幻感”的藍旗亞Stratos,“粗獷”的奧迪Quattro A2,“常青樹”的三菱藍瑟EVO,還有雪鐵龍塞納,大眾Polo……只有最佳賽車才配得上週日下午迎接公國統領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