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作者:John Muller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時間回溯至2014年,雷納-馬里奇(現多特助教,29歲)還是負責一支業餘球隊訓練事務的足球戰術博主,他對教練圈的“足球幾何學”非常感興趣。克洛普和朗尼克這類教練不僅會從垂直方向將球場分成兩部分或三部分,還會從水平方向將球場分為五個部分,就像瓜迪奧拉執教拜仁期間在訓練場上劃定區域從而指導球員的間距和跑位一樣。

最外側的區域很容易命名:兩翼(wings)。中間區域就是中路。對於剩餘的兩塊區域,德國人有專門的術語:半空間(德語halbraum,英語half space)。馬里奇承認,這個詞翻譯成英語就不是那個味了,但由於沒有更好的翻譯方案,所以就保留下來了。

他在知名網站Spielverlagerung釋出了一篇長文,詳述了為什麼需要重視球場的肋部區域。全文都值得好好研讀,總結起來就是肋部區域具有中路的優點(遠離邊線,活動範圍不會受限,也更接近對方球門),又能跟球門形成自然的進攻角度,有助於進攻球員展現自己的進攻意識,有利於他們嘗試頗具威脅的斜傳。馬里奇尤其感興趣的是球隊如何利用肋部區域來將防守人帶離防區。

這篇文章其實只是馬里奇跟好友討論戰術理論的方式,但它直接成了爆款。七年過去了,現在你反而很難找到不會在水平方向把球場劃分為五個區域的戰術分析圖。馬里奇的內容也引起了圖赫爾和馬爾科-羅斯的注意。有時候你還能在廣播中聽到解說們聊到肋部區域的話題。

上週我給馬里奇打了一通電話,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我們重溫那篇舊文,其中提出的肋部區域的戰術優勢有沒有資料層面的支援?他很快就淡化了自己的成績(“老實說,人們將其看得過重了”),不過還是足夠有興趣加入進來。

“我都能想象你駁斥我的所有假設。”他笑著說。

……………………

咱們先從“肋部區域不是XX”說起。

一方面,肋部區域不等於“通道(channel)”這個概念。人們有時候會將兩者混淆。“Channels”也是水平方向上的區域,但指的是防守球員之間的空間,所以這些區域的位置和大小會因為防守人站位的變化而變化。本文所說的肋部區域是固定區域,是假想的球場上的兩塊矩形區域。

教練們通常會以禁區邊線和6碼區變線作為視覺參考線來設定肋部區域的寬度,不過為了本文的分析,我們還是直接將球場寬度五等分。馬里奇倒是不大挑剔。“其實肋部區域只是視覺化訓練手段而已。”他說,“這個概念就是一項工具,就像陣型一樣。”

儘管肋部區域有許多理論優勢,畢竟沒有自帶魔法。在許多情況下,足球資料呈現的結果就是從中路到兩翼的連續變化,而肋部區域正如你所想:介乎兩者之間。像是搶斷成功率、傳球距離、或是縱向持球距離等資料,肋部區域就會分割中路與兩翼之間的差異。

但是說到球隊如何推進球權這個話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教練們對肋部區域如此痴迷了。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如果統計球隊運動戰中向前傳球總次數以及水平方向五個區域的次數佔比,我們就會發現兩個肋部的佔比都為22%,要高於兩翼和中路。原因之一自然是這是最容易往前傳的區域。換算成平均每次觸球的話,在中路的傳球,即持球人擁有最大自由度的區域內的傳球,還是擁有更高的價值。中路持球人的平均空間更大(6。9碼,高於肋部的5。6碼),更有可能向前推進(72%為向前推進,肋部則是66%),成功率也更高(到位率為79。5%,肋部則是77。6%)。不過防守方也知道要更加努力地封堵更有價值的區域。馬里奇說:“對手一定會重兵封堵中路,這是所有人的主要想法。”所以持球方會爭取佔據場上戰略價值排在第二的區域——肋部。

這並不意味著球隊就會直接往前傳。在馬里奇的文章中,盛讚了球隊在肋部區域的斜傳處理。面向對方球門的球員會調整自己的身體姿勢,以便同時觀察前方和後方的情況(我們聊到這裡時馬里奇說,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起兩翼和中路區域,球員的失誤或丟失球權的次數會更低)。更重要的是,肋部的持球人既可以選擇穩妥的短傳分邊,也可以觀察有沒有機會直接斜傳打向對方核心防區。“許多德國的教練都非常重視斜傳。”馬里奇表示。你也能從下圖看出這點。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這張視覺化資料分析圖叫做傳球聲吶圖,各個方向的長度代表該特定角度的傳球頻次。能看到最常見的傳球角度就是兩翼往中間傳,不過兩個肋部給左前方及右前方的斜向傳球也不少。這就是球隊向前推進的方式。

再看說說圖中的紅色部分。折算成平均每次傳球對應的數值,這些角度的傳球最有可能成為進球回合的一環。毫不意外的是中路區域的任何向前傳球都是好事。而兩個肋部的斜向傳球,不論是傳向中路還是分邊,也都頗具威脅,而且這類傳球的機會更容易創造出來。

也許我們可以透過比賽例項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下面是此前曼市德比中曼城的第二粒進球。右肋部的B席剛剛將球轉移給左肋部的坎塞洛,當坎塞洛面對已經換亂的曼聯防線時,B席從盧克-肖身後溜了過去衝向後點,最終接應坎塞洛的傳中完成破門。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這類進攻不好防是有充分理由的。坎塞洛接球之前就是斜向面對前方的,所以能清楚地看到5名隊友的跑動,熱蘇斯衝向了前點,而B席包抄後點。傳中之前在兩個肋部之間的轉移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劇烈剛好合適,既能把皮球傳進防守方的盲區,又不會給他們留下足夠的回位時間。坎塞洛的傳中還跟兩名隊友的跑動線路都有交叉,就讓防守方更難辦了。馬里奇的文章中解釋道:“比起常規的直傳或橫傳,斜傳會迫使對手嘗試更復雜的防守移動。”事實證明,對於盧克-肖和隊友而言,確實過於複雜了。

聊到肋部區域如何幫助進攻方瓦解防線時,馬里奇顯得最為活躍。他舉了自己在多特日常工作的例子。“身為一名中衛,胡梅爾斯是非常擅長滲透的。”馬里奇說,“他會在肋部區域帶球,將對手吸引過來。如果他朝邊路推進個5米,可能還會面對很大的防守壓力,這樣是沒法有效推進的。如果向中路推進,空間又不夠大。但如果他推進到兩個肋部區域,對手就很難應對了。”

比起在有嚴密防守的中路等球,馬里奇更希望球員們把精力投入肋部區域,把對手帶離防區,然後將球傳進更有價值的中路。“我該佔據中路位置,還是該透過肋部區域開啟中路空間,當對手靠過來的時候攻向對方身後的中路空當?”他說,“那是100年前高度現代化的國際象棋學校中的討論話題。”

這一策略很難通過當今足壇的事件資料來衡量,這類資料關注不到無球球員的行動,但是至少馬里奇的博弈論思想之一得到了業界高調的支援。馬里奇在文章中談到了內收的邊鋒和回撤到肋部的中鋒給中衛帶來的空間困境。最近數個賽季的英超聯賽,沒有哪位前鋒回撤到肋部接球的頻次比菲爾米諾更高,而薩拉赫和馬內的進球數位列英超邊鋒之首或許也不是巧合。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說到透過肋部區域撕開防線,馬里奇有一手經驗。他清楚地記得京多安如何在歐冠比賽中摧毀了門興(上賽季羅斯和馬里奇執教的球隊)防線。“那就是我七年前想法的完美具現化。”他說,“遺憾的是,我坐在被摧毀那隊的板凳席上。”

瓜迪奧拉至今在訓練中仍會透過劃線標定訓練場的肋部區域,所以曼城在肋部區域的觸球次數比例高居英超第一不會令人意外。羅德里則是肋部區域觸球次數最高的英超中場。在肋部觸球比例榜單上,曼城後面就是“英超六強”的其他隊伍和南安普頓,聖徒主帥哈森許特爾想必也對肋部區域這個概念不陌生。有趣的是,俱樂部支出和中路區域觸球次數比例的關聯度就沒這麼高了,曼城僅僅排在英超第七,被夾在維拉和諾維奇之間。出於某些原因,足壇的真金白銀似乎尤其中意肋部區域。

(譯)TA:肋部區域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儘管我們能踢出種種資料和理論,馬里奇知道肋部區域只是一種訓練工具,是討論比賽的一種方式而已。在有人給出專門的德語術語之前,球員們就已經開始利用這些區域了。“弗爵爺不需要這些術語就能比我更好地向球員們傳達資訊。”

“足球是一項非常簡單的運動,只不過有時候聽上去很複雜。”馬里奇接著說,“尤其是看我寫的文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