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影視劇中的乾隆皇帝形象往往很不一樣,有時是俊朗無雙的深情帝王,有時是風趣幽默的開明之君。其實要了解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最好從多角度觀察,歷史上的乾隆皇帝曾經接見過英國使臣,我們不妨聽聽他們對乾隆皇帝的看法。

這裡所說的英國使臣,就是乾隆皇帝80歲大壽那年和他見面的馬戛爾尼使團。馬戛爾尼使團來中國算得上清朝的一件大事,當然這是針對史學家而言,畢竟這場會面是兩個國家的來往,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清朝的一些情況。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這場會面過後,乾隆皇帝曾給英王下了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眾所周知清朝曾經實行過“閉關鎖國”政策,而我們在書上看到的乾隆皇帝閉關聖旨通常是這樣:“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其實客觀來說,這段描述不夠全面。要看全面的歷史,就得仔細瞭解馬戛爾尼使團來到清朝的經歷。我們先看看馬戛爾尼使團來清朝的背景:1764年,英國發明家哈格里夫斯製成了珍妮紡紗機,從此工業革命正式拉開序幕,英國的工業技術迅速發展。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機器的生產能力當然比人強,英國經濟被機器抬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英國十分希望與東方的清朝建立貿易往來,開闢新市場。馬戛爾尼就是帶著這種使命來的,他所生活的年代,無數歐洲學者都稱讚東方的中國如何強大美好。

伏爾泰就說過:“在道德上,歐洲人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徒弟。”馬戛爾尼從小在這種文化氛圍下長大,對中國充滿嚮往,他預先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從義大利人那裡打聽中國皇帝有什麼喜好,得知中國皇帝重視天文後,馬上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七政儀”拉到了禮品名單中。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除此之外,他還準備將英國流行的的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迫擊炮等物品介紹給乾隆皇帝,按照馬戛爾尼的設想,這些東西又先進又好用,中國皇帝一定會感興趣。

馬戛爾尼帶著590多件禮品以及隨行使臣,於1792年9月26日從英國乘船出發了。由於海上條件惡劣,使臣團不少成員都患病死去,屍體沉入大海。這一年11月,坐在北京城裡的乾隆皇帝接到了地方官員送上來的英王預約函: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聞天朝大皇帝八旬大萬壽,本國未曾著人進京叩祝萬壽,我國王心中十分不安……今本國王命本國官員公輔國大臣嗎嘎爾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賞見此人,我國王即十分歡喜,包管英吉利國人與天朝國人永遠相好……我惟有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壽綿長。”

但是,乾隆皇帝雖然知道了有個英吉利國的使臣要來清朝,卻不明白這個國家從哪兒冒出來的,他叫人把《大清一統志》搬過來,查了半天資料也沒找到任何英吉利的記載。乾隆皇帝考慮再三,還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讓他們從天津登陸。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只是,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的來意產生了誤解,他以為馬戛爾尼只是聽說了天朝上國的威名前來稱臣納貢,心裡喜滋滋的,便下了好幾道聖旨讓沿途官員招待馬戛爾尼等人。1793年,馬戛爾尼到了天津,準備去熱河行宮見乾隆皇帝。

哪知道面還沒見上,馬戛爾尼等人就因為禮節問題和清朝官員起了激烈衝突。他們不肯對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又對清朝官員把他們稱為“貢使”、把禮物稱為“貢品”的行為感到十分不滿。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見到乾隆皇帝後,馬戛爾尼等人的禮節到底是怎樣的,弄不清楚。英國方面記錄他們只是單膝跪地,沒有磕頭,但和珅卻寫馬戛爾尼行了三跪九叩大禮。馬戛爾尼迫切想和乾隆皇帝談通商的問題,但始終沒得到機會。

他想給大臣福康安展示一下槍炮,也被福康安拒絕了。乾隆皇帝認為“進貢”已經結束,他們應該趁早回國,無奈之下,馬戛爾尼只好把談判條件交上去,其中包括了不少對英商的優惠條件。沒想到乾隆皇帝一筆拒絕了,連談判的機會也沒給。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馬戛爾尼無功而返,憋了一肚子氣。乾隆皇帝給英王回覆,以聖旨的形式頒賜:“天朝撫有四海……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內心的想法就是:你們遠道而來辛苦了,這次進宮給我的東西,雖然對我天朝大國而言沒什麼稀奇,看在你們誠心的份上,我就破例讓衙門收下。其實我們這裡什麼都有,不缺這些,你們的使臣也沒必要待著了,還是早點走吧。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馬戛爾尼提出的條件部分帶有殖民性質,乾隆皇帝拒絕也可以理解,但他從頭到尾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正視英使的樣子,依然把他們看成“海夷”,沉醉在天朝上國的幻夢中。大清的愚昧落後,在這道聖旨中盡顯無疑。

乾隆曾給英王下一道聖旨,內容讓人尷尬無語,盡顯大清愚昧落後

英使臣團回去後寫了不少評價清朝的文字,其中就有馬戛爾尼的看法:“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和外表……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很顯然,從這個事件後,馬戛爾尼等人完全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放棄了正常通商,改盤算如何用武力手段強制開啟清朝口岸。不少史學家認為,鴉片戰爭的爆發,早在乾隆時期就埋下了隱患。乾隆皇帝複雜多面,在這場歷史事件中,他封閉的眼目讓人感到痛心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