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旁生說妙法

久遠之前,有一天鵝王住於無熱惱湖中,名為護國。護國天鵝王育有兩子,一名崗瓦為兄長,一名辛傑為小弟。

崗瓦性情粗暴、舉止笨重,經常以拔毛、手撓、摳抓等方式傷害其它天鵝。眾天鵝將崗瓦劣行告知護國天鵝王,天鵝王知曉後不由心想:將來我若將老大扶上王位,它性格如此粗暴,定會逐漸毀壞掉我鵝群,看來還需另謀主張。

於是它就喚來兄弟倆說道:“你們兄弟各帶五百眷屬飛往江、河、湖、海等處巡視,先回來者即可繼承王位。”崗瓦、辛傑便攜帶各自眷屬飛臨各處。

它們先來到鹿野苑梵施國王治下國土,那裡有一梵具湖,深廣浩淼、壯闊莊嚴竟超勝大海。林林總總之花、木嚴飾周圍,種種禽鳥各出和悅雅音。崗瓦一見就不願再離開,它便與眷屬縱情陶醉在這湖光山色之中。辛傑之眷屬亦請求它能帶屬下於此地安居享受,但辛傑卻說:“等我們返回先得到王位,再回來享受也不遲。”

辛傑隨後便率領眾天鵝飛回無熱惱湖,並搶先繼承王位,然後它又帶五百眷屬飛臨梵具湖。此次它們無有任何負擔,自由愉悅盡度自在時光。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梵施國王治下民眾多有人目睹過辛傑天鵝王飄逸、秀雅之身影,眾人皆認為此天鵝實為整個水域之莊嚴,它之風姿已遠超所有飛禽,故而每日都有成千上萬人爭相圍觀。

諸大臣將情況彙報與國王,國王當即就召集捕鳥者,吩咐他們務必以溫和方式抓獲天鵝王,眾人遂用一種不會傷害天鵝王身體之網將它捕獲。當時辛傑無奈說道:“我被眾人精進不懈地逮住,現已落入他們虎口。希你等天鵝速速遠離此地,逃命去吧。”結果除一隻天鵝留下來陪伴辛傑外,其它天鵝盡皆紛紛潰逃。

捕鳥者捕得天鵝王,尚有一隻天鵝還緊緊跟隨它,此種景觀眾人鹹嘆稀有。人們將天鵝王押至國王那裡時,那隻不肯離去之天鵝也同至王宮。國王一見頓感稀奇:“這隻天鵝從何而來?”

眾人回答說:“大國王,我們並未逮它,是它自己前來。”國王因感罕見難睹故而對之生起信心,他急忙將能引領天鵝跟隨自己之天鵝王送上獅子寶座,而辛傑則以人言為國王宣說十善法等善說。國王聽後下令道:“從今往後,凡我國土之中,任何人都不得殺害水生動物。”

當時之辛傑即為後來之釋迦牟尼佛。與此公案相同之大護國天鵝之事蹟,在《三十四本生傳》中有記載。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一野獸王,名為金腹。金腹獸王之身軀具有不可思議功德威嚴,甚為莊嚴、可愛,任何人見之都不免震驚萬分,並百看不厭。

獸王自己也知道自身有如是功德,故而它常常擔心會招致獵人等惡人損害。有一烏鴉見它悶悶不樂便問道:“你為何經常陷入恐懼、擔憂之中?”

獸王就坦言說:“許多人都覬覦我身體,因此我才惴惴不安。”烏鴉主動提議說:“我亦懼怕貓頭鷹侵襲,想來我們可互相保護:白天我守衛你之安全,夜晚則需你對我進行保護,你看如何?”獸王馬上接受了它所提建議。

其後有一雙手被人捆綁於身後之人順水漂來,湍急水流中,那人哭叫道:“何人能拯救我痛苦?若他能解脫我,我願成他僕人、信使。”

獸王恰巧率領獸群偶至河邊,它馬上就發現了驚恐哀嚎之落水者。當那人悽慘大叫之時,其餘野獸全都四散奔逃。而諸菩薩即使身為惡趣中旁生形象,但其本心則絕非如此。它當時馬上就生出悲心,立即準備跳進河中救人。

烏鴉因不違諾言,始終於白天緊跟獸王、保護它免受傷害,此時看到它正準備救出落水者,就急忙告誡獸王道:“獸王,務必放棄此人,萬勿草率行事,此人根本不知報恩,純屬忘恩負義之徒。”

儘管烏鴉如是勸說,但諸聖者只考慮眾生利益,絕不顧及自身得失,因而獸王未聽烏鴉勸阻,直接跳入水中,就如母親待兒那般將此人馱於背上,順利脫離水面。上岸後又以種種方式將捆綁他雙手之繩子鬆開,不大功夫,那人即緩過勁來。

獸王勸他道:“你勿於此停留,應趕快返回。”被救之人雙手合十,跪於獸王腳下頂禮說:“你既救我性命,我願做你僕人、信使。”

獸王回絕說:“我何需僕人及信使,只是我面板會招惹眾人將我殺害,故而請勿將此事告訴外人。生存於世,我之身軀能令太多人們歡喜且生出貪心,你切記勿向人提及曾見過我,以此報恩已足矣。”那人忙不迭答應後就離開此地,臨告別時還繞轉獸王三匝,且在它腳下頂禮。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當時鹿野苑大自在部國王權勢顯赫、財富圓滿,他有一王妃名為月光姆,素以夢兆準確而著稱,所夢之事後來無不應驗。有次王妃在寶座上安睡,於後半夜時分,她忽夢見一野獸王,通身毛色異常鮮豔,且坐於獅子寶座上為眾生宣講佛法。

王妃心中很是喜悅,她醒來後即刻就將夢境告訴國王。國王對王妃所夢深信不疑,同時也深覺稀有,他想一旁生怎能宣講佛法?王妃則又以悅耳言詞勸說國王,請他無論如何都要將夢中獸王找到。在王妃幾次三番請求下,國王終於對大臣下令道:“迅速集合起我國所有獵人。”

待獵人們全部集合後,國王對他們說:“據傳我國境內有毛色鮮豔之野獸王存在,你們務必以溫和方式用安全之網將其捕獲後交與我,絕對不能傷害它一根汗毛。”

獵人們各個面呈難色:“大國王,從小到大,我們都以打獵為生,也去過眾多地方,但從未聽說過有此種獸王,更未曾目睹。若國王知其大致方向,再對我等下命令,我等即可想法抓住它。那時我們定會依教奉行,保證令國王滿意。”

國王就又對大臣下令道:“你們去鹿野苑廣為宣佈,言在我國境內有一膚色鮮豔、美觀之獸王,若有人見過請速速向國王彙報,我定會賜其大量獎勵,並贈與五座城鎮。”大臣聽令後如是照做。那曾見過獸王並被其搭救者聽到訊息後,心想:我是知恩圖報,抑或向國王彙報?

一般而言,貪慾增長之人可謂無惡不作,這人也不例外。當其貪心猛增時,他又想:如我能得大財富,我即可向往昔怨敵復仇。除貪慾增上外,嗔心之火亦開始焚燒此人心相續。他想:報恩之事暫且放下,先以獸王獲取大批獎勵、報仇雪恨為快。

下定決心後,此人即於第二日一早就啟程向王宮進發,還隨身帶有鮮花以為供養。來到王宮門口,他發現此處彙集有眾多大臣、侍衛。一一通過後,他最終來至國王面前。供上鮮花,他以大恭敬心說道:“大國王,在某某地方,有一遍佈各種林木、飛禽、野獸之地,分外莊嚴。當地有一金腹野獸王,被成千上萬野獸圍繞,我可向國王指示這隻皮毛格外鮮豔之獸王。”

國王聞言非常高興,他馬上欲率臣民共同前往。這忘恩負義之人就充當帶路者,引領眾人向野獸王住地進發。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烏鴉為遵守此前對獸王所作之承諾,白天一直在各處巡察。看到有人進入森林中後,它飛快向獸王報信說:“大獸王,我過去勸告過你勿搭救那落水者,因他不知報恩反而還要趁機害人。

果不其然,他現已帶領很多人奔向我們這裡。”聞聽烏鴉所言,其它野獸皆心生恐懼,它們紛紛四處逃竄。獸王此刻心想:我若不保護其它動物,它們今日肯定會被人全部消滅,捨棄眾生遠不如捨棄自己性命為好。

如是打定主意,野獸王就親自迎向國王及眾人。此刻,那不顧來世亦毫無悲心之人迎面看到獸王時,立即用兩手向國王指指點點說:“大國王,它正是獸王。”話音剛落,此人雙手立刻掉落於地,因一些猛厲之業無需觀待時間即可成熟。

國王頓感稀有,他問那人為何會如此,斷手者痛苦不堪地呻吟說道:“大國王,何人竊財非算盜,忘恩負義方為賊。”

國王又問他此話何解,那人便將全部經過講與國王。國王聽罷不由義憤填膺,他對不知恩圖報者說:“你這低劣之人該當遭受此種痛苦,為何你不碎身成一百塊?為何不天降金剛矛摧毀你醜陋身軀?”

國王了知獸王不可思議威力功德後就對諸大臣說:“各位智者,我們應對獸王表示最大恭敬。你們均應返回城市,清掃乾淨街衢,將大小城邑全部除塵灑掃,尚應噴灑檀香水,還需設定妙香香爐,並豎立勝幢、飛幡等物。地上亦應以鮮花遍撒,務必將整座城市裝扮成花園一般。”

如是吩咐後,國王即將獸王帶回並迎請入城,城中成千上萬人都手捧鮮花列隊歡迎。國王以最恭敬之禮儀請獸王坐於莊嚴獅子寶座上,具威望之王妃、太子、大臣及村落民眾團團圍坐於獸王座下,聆聽它為眾人宣說佛法。

國王及眾眷屬聞已即開始守持五戒,無邊眾生都因獸王傳法而獲善根。國王終將森林等地賜予眾野獸,並從此將無畏佈施施與所有旁生。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又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五百隻水鳥之王。眾水鳥中有一老水鳥常食其它水鳥之蛋及幼雛,儘管行為如是惡劣,但它經常都偽裝成行動遲緩、單足獨立之苦行者形象。

眾多水鳥對此都心生厭煩,它們紛紛集中於水鳥王前請求解決之道。水鳥王知其劣跡昭彰,於是便私下作偈子揭露它惡行。

老水鳥恐懼異常,立即皈依水鳥王,水鳥王告訴它說:“何時諸鳥無爭執,彼時即為快樂時。”老水鳥聞言深感恐懼,於是就飛往別處。自此之後,其餘水鳥就開始恆享幸福生活。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釋迦牟尼佛又曾轉生為一能言鸚鵡,它設法使梵施王皈依佛門;當釋迦牟尼佛示現為天鵝王、孔雀王時,為他眾宣說佛法從而利益眾生之事蹟,上文已有敘述。

如是諸菩薩即便身為旁生之軀,但依其無比智慧力,依然可成熟眾生善根,令其皆趨入善道。對他(它)們之智慧,我們理應生起恭敬心。

又久遠之前有一鮮明仙人,當時在其住地有一尼枸盧妙樹,蓊鬱枝葉竟遍覆一聞距之地,鮮明仙人即住於此樹下。他以神通欲觀察並計量此樹樹葉總量,於是便花費十二年又七日光陰才最終得到確切數目。

釋迦牟尼佛當時也轉生為一仙人,名為碧藍仙人。他到鮮明仙人處與之交談時,鮮明問他:“於此整個世間,有無婆羅門能了知眼前尼枸盧大樹之樹葉總量?”

碧藍回答道:“我就明瞭樹葉總數。”鮮明非常驚奇,他試探說:“若你知道,就請報出數目。”結果碧藍根本不看樹葉、樹幹,竟脫口而出樹葉數目,他完全是以自身智慧力方能於一剎那間如實說出(藏文原文中有具體數目,可查閱),且所得數量完全等同於鮮明透過計算而得之結果。

鮮明對此非常滿意,他由衷讚歎道:“我費盡十二年又七日心機方以神通算出樹葉數量,你卻看都不看一眼就一口報出,此到底是你智慧力所為,抑或有天尊前來相幫?”

這並非依賴天尊傳語,確實是我自己親算。即使虛空有邊際,我亦不會說妄語。”碧藍如是回答。

當時之鮮明仙人即為後來之舍利子比丘。

慈心覺者:大德足跡‖一生必讀鉅著:釋迦牟尼佛廣傳 (122)

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為野蠻人王,名為柘香嘎。當時有一種姓高貴、地位顯赫之婆羅門,名為蓮精,他有一善妙且富智慧之女兒。野蠻人王有一子名虎耳,本欲迎娶婆羅門女兒為妻。

但婆羅門自恃種姓高貴、又有智慧,故而傲慢不已,根本就不理會野蠻人王之請求,斷不肯輕易將女兒嫁與虎耳。

柘香嘎即以智慧及辯才摧毀婆羅門傲慢心態,他憑對吠陀及世間論典之精通徹底制伏婆羅門,使婆羅門在恭敬、讚歎之餘,心甘情願將女兒嫁與虎耳。相關細節在《虎耳經》中有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