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今天,隋唐長安城的地面建築大多早已消逝在歷史的煙塵中,我們只能通過歷史文獻、詩人的吟詠、考古的碎片,來想象和重構這座世界都會昔日的神采與榮光。長安不僅是隋唐帝國政治、經濟、軍事的中樞,也是中國文化乃至東西方文化交融匯聚的中心。在當時的世界上它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都會”。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世界都會長安

唐代長安的前身是隋代的大興城,為方便起見,人們通常直接稱之為“隋唐長安”。開皇二年(582 年)六月,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宰相

高熲

[jiǒng]親自負責,而具體工程則由著名的建築大師宇文愷主持。

高熲(541—607年),隋朝開國功臣、宰相。周靜帝即位,左丞相楊堅專政,陰圖禪代,他早知道高熲熟習軍事,計謀豐富,便想延攬入丞相府,於是派人傳達他的意思,高熲十分高興地說:“願意接受驅使。即使事業不能成功,我也不怕滅族之災。”

隋朝建立後高熲成為宰相,歷任左衛大將軍、左領軍大將軍、平陳元帥(楊廣)長史,統軍滅亡陳朝,打退高麗和突厥的入侵,受封齊國公。善於識別和推薦人才,為人謙遜,不居功自傲。為相執政近二十年,竭誠盡職。因反對廢除太子楊勇(他的女婿)得罪獨孤皇后,處以免官削爵。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以“誹謗朝政”的罪名下獄賜死。

唐代史學家杜佑評價:“歷觀製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興也得太公,齊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強也得商鞅,後周有蘇綽,隋氏有高熲,此六賢者,上以成王業,興霸圖,次以富國強兵,立事可法。”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大唐盛世下的胡姬酒肆

營建新都工程進展非常順利,僅僅歷時九個月,一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新都就拔地而起。因隋文帝早年曾被封為“大興郡公”,這座新都就以“大興”為名。第二年正月,為了即將到來的遷都,文帝還特意大赦天下。三月,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隋文帝正式遷入大興城。

隋唐長安城是大一統王朝的直接產物和象徵,也只有這座偉大的都城,才可以和天下一統的政治局面相稱,這也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長安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個系統規劃的全新都城,這一點使其與中國古代絕大多數都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唯一可與之相提並論的,或許只有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了。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雪夜訪普圖

有一則著名的“太祖雪夜訪趙普”的故事,說的是某天夜晚,宋太祖趙匡胤冒雪走訪趙普,二人確定了一個先南後北、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其實,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方略並不是北宋初年才提出來的。

周世宗柴榮是太祖郭威的內侄和養子,剛繼位時他就立下宏願:“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955 年夏,東平人王樸(906—959年)向後周世宗獻了一篇《平邊策》,內中首先提出了“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

他說:“攻取之道,從易者始。”主張先向南唐開刀,因為南唐與後周的邊界線最長,易於實施騷擾,使對方疲於奔命、民困財竭,同時也可以偵察對方兵力的虛實、防備的強弱。等到對方疲敝已極,再趁機進攻,迅速奪取江北各州。佔領江北後,攻取江南之地就易如反掌了。南唐既平,則南漢、後蜀可傳檄而定。南方地區統一之後,燕雲各州就會望風歸順。後周世宗對王樸的統一方略大為讚賞,不但將王樸倚為干城,而且在此後的軍事行動中基本遵循了這一戰略方針。

王樸除了獻《平邊策》外,並規劃開封、修訂曆法、考證雅樂,深受柴榮重用。957年,周世宗再徵江淮,任命王樸為東京留守,授以“便宜從事”。959年,王樸猝逝,周世宗聞訊後以王鉞叩地,大哭不止,追贈侍中,祀其畫像於宮中功臣閣。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周世宗的千里錦繡江山便宜了趙匡胤

周世宗沒有完全實施王樸《平邊策》中提出的戰略方針。在王樸去世的同一年,在征服了南唐的江北各州後,他沒有繼續向南方挺進,而是立刻轉兵北上,希圖用武力收復被契丹佔領的燕雲十六州。只是因為在進軍途中染上重病,他才被迫停止進攻。這件事引起了後人無限的感慨。人們一方面被後周世宗敢於向強敵挑戰的氣概和魄力所折服,另一方面也對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結局深表同情和惋惜。

王樸在任開封知府和東京留守期間,為拓廣京城匠心獨運,“凡通衢委巷,廣袤之間,靡不由其心匠”。他拓寬道路,疏浚河道,又許臨街開店,取消坊市分離制度,促進了商業的繁榮。至宋取代後周前夕,開封已經初步具備了帝都的風範。之後經過北宋的發展,開封在11 世紀至12世紀初成為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都市。故宋人說:“今京師之制,多其所規為。”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一天路過功臣閣,風吹開半邊的門,趙匡胤正好面對殿內王樸的畫像,他竟肅立不動,整理御袍,肅然鞠躬。左右侍從問道:“陛下貴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對他的禮遇為何如此之重?”趙匡胤以手指袍說:“如果這個人還活著,朕不能穿上這件黃袍。”(“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舊五代史》)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區域性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206 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國後,在怯綠連、斡難、土兀剌三河之源建立起自己的統治中心——四大斡耳朵,這時候,蒙古帝國還沒有正式意義上的都城。直到第二代大汗窩闊臺即位後,1235 年始在蒙古高原鄂爾渾河畔興建

哈剌和林城

,作為帝國的首都,此後歷經貴由、蒙哥兩位大汗,相沿不改。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蒙古政權的統治中心南移,以大都、上都為核心的

兩都巡幸

體制開始確立。從13 世紀開始,元朝靠著這兩座城市構建起了它基本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每一位皇帝都要在這兩座城市之間來回巡幸:春天,從大都北巡上都;秋天,從上都返回大都。如此往復,年年如此。大都和上都,兩座都城構成了元帝國兩大神經中樞。

上都位於今天內蒙古正藍旗的閃電河附近。1251 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即位後,任命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事務。忽必烈來到漠南後,將牙帳駐紮在桓州、撫州之間的金蓮川,建立了歷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忽必烈發家的金蓮川幕府

此時的漠南草原,因蒙、金戰爭,原有州城大都遭到破壞。為安頓幕府人員,忽必烈於1254 年先行重建撫州城,1256 年,命謀士劉秉忠在附近選擇合適的地點建立新城,劉秉忠選中桓州之東、灤水北岸地勢平坦的龍岡作為新城基址。

劉秉忠(1216—1274年)是忽必烈早年最重要的謀士。他早年在家鄉邢州擔任吏員,後出家為道、為僧,博學多才,於易經、天文、地理、律歷、奇門遁甲之術,無不通曉。後被高僧海雲推薦給忽必烈,受到重用,為元代立國規模的奠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上都、大都城的規劃,都出自其手,可稱得上是元代都城建設的總設計師。

1271年,劉秉忠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1274年八月,劉秉忠忽然無病而逝,元世祖聞耗對群臣說:“秉忠為朕盡忠三十餘年,小心謹慎,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學問之深,惟朕知之。”1275年,元世祖追贈劉秉忠為太傅、趙國公,諡號“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諡文正。元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有元一代,漢人位封三公的,僅有劉秉忠一人而已。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白雲千載空悠悠——元上都遺址

新城的建設總共花費了三年時間,到1259 年才最後完工。這座屹立在草原上的新城,被命名為開平。元朝建立後,確立兩都之制,開平府在中統四年(1263 年)正式被命名為上都。元上都的建築佈局既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佈局觀念,也考慮到蒙古族遊牧生活的特點,是一座富有特色的草原城市。

1259 年蒙古第四代大汗蒙哥去世後,126 0 年三月,忽必烈於開平即位,隨即與留駐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之間爆發了長達四年的汗位爭奪戰。燕京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軍事基地的作用,有鑑於燕京城屢經戰火、殘破不堪,忽必烈決定在城外選址營造一座新城。

同上都一樣,大都城的總設計師也是劉秉忠。劉秉忠選定至元四年(1267 年)正月丁未為黃道吉日,新城建設在這一天正式破土動工,1276 年,大都城建設基本完工。1283 年,城內基本設施修造完備後,元朝正式開始了舊城政府機構、稅務機關與商鋪等搬遷工作。1284 年,元朝建立管理大都城的機構——大都路總管府與留守司。1285 年,舊城居民也開始大規模搬遷進城。大都城的建設,歷經十多年,至此基本告一段落。

古代名士除了出將入相之外,還要會一個辣眼睛的特技——蓋房子

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

寬闊的街道、交錯的衚衕,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交通,交易變得異常便利。大都常年居住人口四五十萬,來自天南海北說著各種方言的商賈、僱傭軍人、旅行者、外交使節、傳教士、匠人云集於此,波斯、阿拉伯和高麗的商人們把馬匹、人參、麻布等販運到大都,再把各種日用品、紡織品和書籍販運回去,元大都成為中世紀的一座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