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馬奎爾與瓦拉內少見的換位,這體現出了朗尼克戰術上的又一個求變。這個策略的目的,是構建一個相對好的向前傳遞體系。從實際情況來看,曼聯在進攻構建的初始環節沒有問題,但往進攻終端的輸送上問題比較多。最終能在落後的情況下追平比分,依靠的還是現階段固定下來的“分階段”高位逼搶,B費與弗雷德上下半場的兩次機會就是這麼來的。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進一步來說,朗尼克整了個新活卻有諸多瑕疵的關鍵點,恰恰凸顯出了拉什福德目前的“困境”。

【雙中衛換位,朗尼克想要幹啥】

達洛特的位置相對拖後,在進攻組織階段,與雙中衛形成了高位的三人站位。橫向寬度上來看,足夠了。更為關鍵的是,馬奎爾與瓦拉內進行了換位,朗尼克的預期是啥?

首先,我們要來分析曼聯最近幾個賽季的後場“中長距離”出球體系。大框架上,是馬奎爾在左中衛的位置上,完成進攻左半扇的縱向聯絡,以及聯絡右側。林德洛夫呢,更多的是在右中衛完成進攻端更多的縱向傳遞。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圖1:20-21賽季,馬奎爾(左)與林德洛夫(右)的長距離傳遞資料

瓦拉內與林德洛夫的出球能力基本均勢,差異在於:長傳這一項上,林德洛夫稍稍領先。逆足出球能力上,瓦拉內更好。

那麼,朗尼克選擇了馬奎爾、瓦拉內作為首發中衛,並進行了位置互調,到底想要幹啥?簡單來說,就是瓦拉內在左側透過他的中短距離傳遞聯絡中前場,尤其是受壓下,他的逆轉傳遞質量值得信賴;在達洛特回收的過程中,居中/右中衛不斷處於空位的馬奎爾,就可以頻繁送長傳。

後場高位的基本態勢,如下: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圖2:瓦拉內在受壓情況下,逆足的向前傳遞,非常精準(0。5倍速)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圖3:馬奎爾連續在中路空位,向前場放了2次長傳

透過這兩個gif,我們可以看到思路,同樣,我們也能感受到“問題”。

【交替前插,依然彌補不了進攻縱深上的缺失】

本場比賽,曼聯的無鋒陣站位職責非常“細緻”:桑喬是拉邊的接球點,而且,主要接中短距離傳遞。B費、博格巴、埃蘭加甚至是弗雷德,交替前插。

說白了,就是4人最佳化體能,輪番去衝擊對方防線的身後。

以上圖3為例,馬奎爾連續長傳,可以找到拉邊的隊友。但在萊斯特城的限制下,後續組織推進效果一般。再回到高位繼續組織,那馬奎爾的傳遞就會更多地瞄準縱深。本質性的問題展現出來了,曼聯前插的隊員,有對抗體格的沒有機動性(博格巴),有機動性的缺乏對抗衝擊力(B費、埃蘭加、弗雷德)。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圖4:瓦拉內與馬奎爾本場比賽的傳球線路

曼聯的進攻組織,可以繞開萊斯特城的高位封鎖,但是來到邊路後,無法肋部破局。高位的過頂傳遞,少了進攻縱深的衝擊。這一點,從上面的傳球資料圖可以看出來。也就是說,馬奎爾上圖3的這套標誌性作業後,曼聯的這種思路就打不開了。因為,缺少縱深衝擊。

而此前曼聯能帶來進攻縱深的是誰?拉什福德,以及“進階”中的青木。

【首回合的進球,以及拉什福德如今的替補“困境”】

首回合交鋒中,拉什福德接中衛長傳完成了縱深衝擊的進球,曼聯一度追平了比分。相信,朗尼克不會看不到。但此番把拉什福德放在替補席上,原因是什麼?

或許,他在等待前場隊員去消耗對方,然後把拉什福德作為後手。猜測來看,老將埃文斯被阿馬泰換下,有這方面的因素。也或者,是拉什福德目前真的就支撐不了首回合的那種縱向衝擊了。

覆盤曼聯:朗尼克整了個新活,但充滿瑕疵的實際凸顯了啥?

之所以說是“或者”,是因為我們看不到球員訓練的實際情況與身體資料,也不能深度瞭解球隊內部究竟是如何部署。

但有一個問題可以確定,朗尼克又一次完成了新的嘗試,看懂這一點並不難。同時,曼聯陣容結構的不合理再度展現出來,球隊硬體的問題究竟有多大,朗尼克時代我們能窺探到很多。要是接任者是滕哈格或波切蒂諾,硬體問題或許會暴露的更加徹底。

有點無解,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