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傳統醬酒釀造工藝在人們的認知裡,一直很複雜。

總的說來也無非是投糧、潤粱、發酵、蒸煮、取酒等這些過程的迴圈繁複,用一年的時間,醬酒也就這麼釀出來了!

醬酒釀造除開復雜的工藝,還有特殊的釀造容器——窖池。在茅臺鎮,每一個酒廠都有很多窖池,特別是窖齡高的窖池非常珍貴,用其釀出來的酒質量自不必多說了。

1

醬酒發酵的窖池歷來有哪些形式?

傳統醬酒的發酵容器是

石窖

。就是用石塊、粘土、砂石築成一個長方形凹坑。

老式窖池為紫紅泥底,規格為2。7m×2。0m×2。6m(長×寬×高),容積14m 。

用方塊石和黏土砌成,外面再塗以黏土,窖底有排水溝,上面以紅土築成。

茅臺鎮歷史上釀酒的窖池,材質並不統一。既有泥巴窖,也有碎石窖,還有條石窖。

材料上有碎石、條石,形狀上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大的窖池,可裝幾十甑,小的才裝幾甑,容積不一。

泥巴窖含水量大,導致釀出來的酒質量波動大;碎石窖易漏氣,易受外界影響產品質量;條石窖堅固耐用、規範,不易漏氣,產出醬酒質量穩定。

1984年11月,茅臺啟動800噸/年擴改建工程。在新建和改建生產場地時,將全廠所有的窖池都改造成了條石窖,並對每個窖的長、寬、深作了統一規定:

規格為4。0m×2。4m×3。3m(長×寬×高),容積25m ,用砂條石砌成,為紫紅泥底,窖底有排水溝,以紅土築成,每窖可投高粱1。2×103kg。

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從此,整個中國醬酒均按照這個標準來製作窖池。

這樣的窖池,更有利於生產作業的安排,有利於酒糟原窖返回和各類引數的跟蹤分析,有利於行車起糟作業。

2

傳統醬酒石窖的條石從哪裡來?

茅臺鎮傳統醬酒的產量一直以來並不高,對窖池條石的需求量不大。茅臺鎮中華村一帶的紅砂石成為窖池條石的上佳之選。

隨著茅臺醬酒產能的逐步提升,2012-2013年『醬酒瘋』時,全市窖池數多達6。5萬口,當地紅砂石便不能滿足需求了。

窖池的使用,也有門道。

堆積酒糟下窖前,都要用木柴燒窖。燒窖的目的是消滅窖內雜菌,提高窖內溫度,並透過燒窖除去窖內在1年最後一輪發酵時產生的糟氣味。

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堆積酒糟下窖前,還要用噴壺盛酒精含量為30%vol左右的酒尾15kg,噴灑於窖底和窖壁四周,再撒大麴粉15-20kg(稱為底曲)。

每下2-3甑堆積酒糟後,用噴壺灑酒尾1次,邊下邊灑,窖底宜少,逐漸由下而上加大酒尾用量。

下窖操作時間宜短,防治雜菌感染,避免酒尾揮發,保持發酵溫度正常。

酒糟入窖後,由於酒糟中有空氣較為疏鬆,容易造成微生物有氧呼吸,妨礙酒精發酵,所以,在酒糟入窖時,可以用人工腳踩或用壓腳板將酒糟踩壓嚴實。

這個過程,叫做『踩窖』。

堆積酒糟下窖完畢,將表面扒平,用木板輕輕壓緊,撒薄薄的一層稻殼;再加兩瓶蓋糟,用稀泥封窖,稀泥厚度在4cm以上。

封窖用泥,每輪開始常需用新泥,整個大週期中途可加換1次。若原來的窖泥不臭,仍可繼續使用或摻入新泥使用,要拌得柔和。

3

封窖有什麼講究?

潑蓋糟和封泥的水,以清潔的冷水為佳。

封窖後,為防止窖泥乾裂,造成雜菌侵入酒糟,在發酵前期需經常檢視封窖泥是否有裂縫。

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耖沙開窖,將封窖泥挖除,運至泥坑內,再挖蓋糟,運往丟糟處。

掃淨髮酵糟上面的蓋糟和泥塊,每次在窖內起半甑酒糟,與潤好的新料拌和,共翻3次,使其混合均勻,再上甑蒸酒、蒸糧。

1-7輪次開窖,開窖起糟與耖沙開窖過程相同,但起糟不宜過多。採取隨起隨蒸、1窖多甑的方法蒸酒。待起至窖底時留下1甑,並準備好上輪的堆積糟,出糟後立即將堆積糟下窖。

窖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傳統醬酒發酵裝置,那就是晾堂。

所謂晾堂,顧名思義,就是攤晾的空地。

醬酒知識——釀造神秘茅臺醬酒的窖池從何而來?

地面高溫堆積發酵,是傳統醬酒區別於其它香型白酒的重要工藝操作。但這塊攤晾的空地,也有講究。

傳統醬酒的晾堂,一般以三合土築成,具有一定強度和耐水性。現在晾堂也有用水泥地的。

老酒工們認為,晾堂用石灰、黏土和細砂築成『三合土』地面,更有利於高溫堆積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