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NBA考慮多項改革措施:賽季中進行錦標賽 常規賽縮減至78場”,“vid”:“u0032xp8nmy”,“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1026208048_640480/0”,“desc”:“影片:NBA考慮多項改革措施:賽季中進行錦標賽 常規賽縮減至78場,時長約1分2秒”})

據著名記者沙姆斯-查拉尼亞報道,NBA官方已經向30支球隊發出議案,提出了在2021-22賽季進行重大改革的建議。

計劃中的改革專案包括:常規賽變更為78場,設定賽季內錦標賽,增加季後賽7-8號種子賽,季後賽四強根據常規賽戰績重排。根據規則,NBA需要三分之二的球隊和球員工會同意,然後將建議的改革方案落實。

這四項改革方案一旦實施,將對聯盟的賽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NBA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方案落實,將會起到怎樣的效果?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常規賽縮減至78場:這是負荷管理的時代

在NBA發放的改革建議中,第一個專案就是常規賽場次縮減,從目前的82場比賽,減少到78場。

壓縮常規賽場次的呼聲由來已久,最近兩個賽季達到了高峰,起因是負荷管理已經成為聯盟潮流,漫長的常規賽看上去不合時宜。

負荷管理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真正在聯盟流行,開始於上賽季。猛龍主管球員身體保養的亞歷克斯-麥肯尼,針對萊昂納德的身體狀況,進行了有效的負荷管理。“小卡”在常規賽休息了22場,並且背靠背只打其中的一場或者兩場都不上。猛龍的這個操作,換來了萊昂納德在季後賽大爆發,猛龍拿到隊史首冠,麥肯尼以負荷管理建功獲得續約並晉升為球隊副總裁。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負荷管理的核心思維是常規賽比賽太多,對於球員尤其是球星消耗過大,這會影響他們在季後賽的身體狀態,進而破壞球隊戰略目標的實現。這絕非危言聳聽,在2015-16賽季,勇士為了追求常規賽歷史最佳戰績,庫裡、湯普森和格林在常規賽總計缺席6場比賽,而勇士在那個賽季總決賽的對手騎士,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讓詹姆斯、歐文和樂福總計休戰了40場,結果庫裡在季後賽受傷,勇士成強弩之末,而騎士在季後賽越戰越勇最終逆轉奪冠。

露天看臺資深籃球記者凱文-丁在專欄文章中坦言:“勇士在總決賽搶七中的失利,讓我們重新審視在常規賽全力以赴是否值得,為了長遠目標犧牲幾場比賽讓球員輪休是否更合適?勇士主帥科爾在接受採訪時就已經表示,以後會控制好球隊的節奏。”

即便科爾意識到控制球員在常規賽的消耗,勇士還是在2018-19賽季的季後賽連續遭遇傷病打擊,導致三連冠夢想破碎。當然,我們不能將球員的傷病都推給常規賽的身體損耗,但兩者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聯,這種關聯恰好可以解釋,為什麼八九十年代的NBA對抗那麼激烈,球員卻沒有負荷管理的說法,而如今不惜以缺席比賽為代價休息,難道現在的球員太矯情?

“有人總是說過去的比賽對抗性多麼強,但他們並不知道,身體對抗並不是產生傷病的主要原因,我們常見的膝蓋、腳踝和跟腱等部位,通常是不會因為對抗中的推拉產生傷情的,”前灰熊副總裁霍林格說,“導致身體受傷的主要因素是比賽中的加速和減速,現在的籃球模式要求場上的球員要做大量的加速和減速運動。以前的比賽,無論進攻還是防守,位於弱側的球員,通常不需要怎麼動,而如今注重速度和空間的打法,大範圍的轉移球,讓攻守兩端的運動量都大增,這與過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邁克爾-喬丹可以一年打3000分鐘,但1989年的比賽和2019年的比賽完全不一樣,同樣的上場時間,給球員帶來的身體消耗相差很多。”

喬丹在公牛打球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97-98賽季,全聯盟比賽節奏最快的球隊是凱爾特人,場均打94。9回合,而本賽季的NBA,比賽節奏最慢的國王,場均也要打97。4回合,已有19支球隊場均回合數超過100。正如霍林格所言,更快的比賽節奏,更多的移動,帶來了更大的身體損耗,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傷病,併產生了負荷管理的需求。

本賽季開戰至今,已有234名球員有過傷病記錄,因傷總計缺陣場次達到了1834場,其中勇士傷情最為嚴重,本賽季有12名球員進過傷病名單,傷員總計缺席比賽149場。本賽季已有13名球員以負荷管理為理由缺席比賽(缺戰原因為rest,也就是休息),其中既有萊昂納德等早已啟動負荷管理模式的球員,也有像莫蘭特這樣的小將。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聯盟一直在採取措施減輕常規賽負擔,比如縮減背靠背次數等,但專業人士指出,這樣的措施效果不大,喬丹和科比的訓練師格羅佛就表示,真正的休息就是不打比賽,增加睡眠時間。“休息是充足的睡眠,睡眠才是真正有效讓身體得到恢復,讓能量得到補充的方式。”格羅佛說。

NBA這次提議減少常規賽場次,正是對應負荷管理的需求。但是,這存在一個問題,常規賽場次減少了,商業合作伙伴尤其是轉播商的利益如何保障?在2014年,NBA正式宣佈與ESPN/ABC和TNT達成新的轉播協議,這份協議為期9年,總價值是驚人的240億美元,平均每年的轉播費高達26億,而之前的合同年轉播費是9。3億。按照新合同的規定,ESPN/ABC每年支付給NBA14億美元,TNT每年支付12億美元。

轉播商支付了高額的轉播費,必然有利益回報的要求,NBA將常規賽縮水,轉播商在廣告等方面的收益怎麼辦?這就是NBA為什麼在壓縮常規賽場次的同時,提出了另一個建議,那就是在賽季進行期間增添錦標賽。

賽季中錦標賽:NBA的瘋狂十二月

NBA計劃在賽季進行期間增設一個錦標賽,比賽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舉行,30支球隊都參加,小組賽採用分割槽賽制,產生6個分割槽冠軍,加上兩個外卡名額,形成錦標賽八強,接下來進行單回合淘汰賽,最終決出錦標賽冠軍。NBA將設定冠軍獎金,奪冠球隊的每位球員都將拿到100萬美元,教練組獲得150萬美元。

在之前的報道中,NAB設立錦標賽是效仿歐洲足球的杯賽模式,但從具體操作來看,NBA更像是模仿NCAA的瘋狂三月,製造NBA的瘋狂十二月。瘋狂三月是NCAA一級聯賽男籃錦標賽,參賽球隊的選拔方式是各分割槽冠軍加外卡球隊,賽制是單場淘汰直至冠軍產生。

瘋狂三月是全美狂歡,帶來財源滾滾,僅電視轉播這一塊,瘋狂三月的電視合同是2011年至2032年總計196億美元,平均每年9。3億美元,而實際上瘋狂三月的比賽通常是二十幾天,也就是每年不到一個月的賽事,就能拿到9。3億的轉播費,這還沒有算贊助金和廣告費。瘋狂三月的參賽球隊也分錢,只要是進入錦標賽的隊伍,無論是否在錦標賽贏球,都至少能拿到167萬美元的獎金。進入16強的球隊,會拿到500萬美元。如果闖入四強,獎金是830萬美元。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NBA在賽季進行期間有全明星週末,這原本是聯盟在漫長的常規賽激發球迷興趣,保持賽事熱度的重要專案,但最近幾年,全明星賽漸成雞肋,儘管NBA採取了包括取消東西部對抗,改成隊長選拔東西部全明星混編組隊,兩支球隊分別代表公益組織出戰,全明星賽贏球方球員獎金由之前的5萬美元增加至10萬美元等多項改革措施,努力增加全明星賽的看點,激發參賽球員熱情,但效果只是在2018年全明星賽曇花一現,在2019年又回到了令人昏昏欲睡的狀態中,收視率只有3。8%平歷史最低紀錄。

NBA本賽季常規賽的收視率已經呈現下降的態勢,兩大轉播商ESPN和TNT的收視情況較上賽季分別下滑了20%和23%,地方電視臺總收視率較上賽季跌落13%。全明星賽熱度不斷降低,常規賽收視狀況下滑,這直接影響轉播商和贊助商的利益,進而會影響NBA的長遠收入,NBA必須要採取措施改變現狀,錦標賽應運而生。

錦標賽的建議,是為NBA增加新的賣點,尤其是一場定勝負的模式,會讓賽事更加緊張刺激,甚至冷門迭爆,這正是NCAA瘋狂三月吸引人的地方,NBA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帶來新的收視爆點,進而能夠讓聯盟與贊助商和轉播商的合作以及未來的續約談判中立於不敗之地。

季後賽7-8號種子賽:NBA的“最先四場”

在NBA本次的改革建議中,涉及到季後賽的有兩項,第一項就是加入7-8號種子賽,根據相關報道,這個種子賽可能採取的模式是分割槽的第七、第八與第九、第十進行比賽,爭奪兩個季後賽席位。

這個種子賽很像NCAA瘋狂三月的最先四場(First Four),最先四場的八支球隊由32個聯盟冠軍中排序最低的四隊和外卡球隊中排序最低的四隊組成,這八支球隊分組廝殺單場淘汰,勝出的四隊與另外的60支隊伍,組成瘋狂三月的64強。

最先四場是瘋狂三月的預熱專案,以單場淘汰和爭奪錦標賽名額的方式,將瘋狂三月的熱度帶動起來。NBA計劃中的種子賽與最先四場有著相似的賽事目的,讓季後賽尚未正式開戰,熱度先起來。

種子賽可以讓在常規賽中距離分割槽八強很近的球隊再次獲得衝擊季後賽的機會,以上賽季為例,東部第七魔術和第八活塞常規賽勝場分別是42場與41場,東部第九黃蜂與第十熱火勝場都是39場,4支球隊之間差距並不大,而這樣4支球隊參加種子賽,比賽會非常激烈,難分伯仲的對抗才是收視率的法寶。

當然,常規賽戰績有些時候是差距不小的,同樣是上賽季,西部第七馬刺和第八快船,勝場都是48場,而西部第九國王與西部第十湖人勝場分別是39場和37場,國王和湖人未進季後賽就說不上“遺憾”了,勝場差距擺在那裡,不是多贏兩三場就能彌補的,但是如果上賽季就有種子賽,湖人能夠參加,與快船來一場季後賽名額的洛杉磯德比,那將是怎樣的盛況,那場球的收視率和相關收益將有多大?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種子賽是預熱,但就NBA的季後賽而言,它甚至可能比首輪還要吸引人。我們還是以上賽季為例,季後賽首輪8組比賽,有兩組4-0,4組4-1,1組4-2,只有掘金和馬刺那輪系列賽打了搶七,由於強弱分明,NBA的季後賽首輪往往呈現強者虐菜的狀況,而這很不利於收視率的保障,種子賽的方案,也是對首輪相對平淡的一種補償,讓季後賽不至於一開始就出現索然無味的情況。

季後賽四強重排:讓最強球隊進入終極對決

NBA本次推出的計劃改革措施中,第四項是重置季後賽分割槽決賽的四支球隊,以常規賽戰績安排對陣,而不是以前的以分割槽對陣。這個方案可以避免一種情況,那就是西部決賽成總決賽。

自喬丹的公牛王朝結束後,西強東弱成為聯盟的競爭格局。1998-99賽季至2018-19賽季,21個賽季的總冠軍,有14個賽季是西部球隊奪冠,哪支球隊從西部突圍,哪支球隊就是總冠軍,雖然這並非鐵律,但卻是聯盟最近二十多年來的大趨勢。詹姆斯在東部連續八年進總決賽,到了西部第一年無緣季後賽,雖然這裡面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詹姆斯的傷病,但西部競爭激烈還是可見一斑。

西部最好的兩支球隊,可能就是聯盟最好的兩支隊伍,但由於分割槽賽制,這樣的兩支球隊在總決賽前就會相遇,導致很多個賽季西決質量遠勝總決賽,比如2018年季後賽,勇士在西決打到了搶七才過關,但在總決賽對騎士卻是橫掃,這不禁令人想起2002年季後賽,湖人在那一年西決與國王大戰7場涉險過關,那個系列賽湖人曾總比分2-3落後,科比和奧尼爾在第六場之前都是徹夜難眠,通電話商討比賽對策,可見比賽有多麼緊張多麼扣人心絃,但到了總決賽,湖人4-0輕取籃網,冠軍系列賽贏得輕鬆愉快,當時就有東西部差距太大,湖人與國王應該在總決賽對決的呼籲。

一文讀懂NBA四項改革 自此再沒有東西決到底是好是壞?

聯盟本次的改革方案,正是針對最好球隊在季後賽過早相遇的問題,力爭讓總決賽成為最高質量的比賽,從而帶來賽季終極對決的收視爆點。

結語:常規賽與季後賽的相輔相成

NBA的四項改革建議,兩項屬於常規賽範疇,兩項屬於季後賽,而季後賽的改革方案基礎是常規賽戰績,常規賽打得越好,對季後賽越有利,這是常規賽與季後賽在改革中的相輔相成,而這一切都將以收視率為核心的經濟收益進行體現。歸根結底,職業聯盟在商言商,以更有看點的產品(比賽),換來更加豐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