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導語

改革開放以來,招商引資工作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支柱產業、培育專業人才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招商引資工作的推動下,城市化程序得以加快,產業結構得以最佳化,經濟社會發展得以持續。

然而,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產業結構調整轉換速度加快,產業競爭愈發激烈,人才引進更加困難,各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一些以前行之有效的做法已經逐漸不適應新形勢、新局面下的招商引資工作,如何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影響招商引資工作

成效主要

問題

PART/01

產業政策不持續

當前,地方政府招商行為以及產業政策的匹配,極易受到黨委政府政策的調整而改變,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換屆,對招商行為的延續性影響較大。一個產業剛剛起步,或者初現雛形,但是由於政策突然變向,一些專案投資及配套工作不能持續推進,進而錯過了發展機遇甚至“夭折”。

PART/02

產業規劃“同質化”

一些地方政府熱衷於追求熱點專案,而非因地制宜研究當地實際。如盲目開展“光伏產業”“資訊化產業”“電競產業”“文旅產業”等,許多地方都打造了“電子競技中心”“某某古鎮”“文化產業園”“大資料中心”等,並以此為重點開展招商引資。結果一是加大了招商引資的難度,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二是本地特色產業資源供給不足,發展受到影響,在許多地方出現了產能過剩,一些地方出現了商業用房(地)過剩,一些投資商血本無歸。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PART/03

部門協調不力

某些職能部門缺乏“全域”思維,一些工作人員或不瞭解招商引資工作,或因職能分工不明而不願積極配合。一些視窗部門,如工商、稅務等在產業政策法規等方面學習存在不足,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服務質量需要升級。一些好的專案,有可能因為一些服務細節而“流產”。

PART/04

片面追求資料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往往過於看重投資、產值、營收、稅收等經濟資料,特別是投資額。希望借招商引資快速拉動地方經濟指標上漲,略顯“急功近利”。這樣帶來的弊端,限制了一些初期資料不是很好,但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入駐,不利於以產業集聚人氣。

一些地方政府為一些看似投資資料很可觀的企業、專案配備了相當優惠的政策,配套了資金、土地等資源,但由於市場風向的轉換,該企業(或專案)的投資未能及時轉換成效益,以致於大量優質土地資源閒置或產出不高,對地區經濟社會貢獻不大。

PART/05

資訊渠道不暢

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目標或者產業培育方向往往來源於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檔案、領導講話等“體制內”資訊,缺少對市場的深入分析,未能及時掌握產業動向,把握熱點或商機,做了“無用功”。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PART/06

招商活力不足

有的地方招商引資行為還是靠行政化手段驅動。雖然有的地方建立了專門的招商公司、產業園區等載體,但是實質招商行為卻“部門化、行政化”嚴重,缺乏與市場對接的活力。招商人員多來自於體制內,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缺乏暢通的晉升和薪酬管理機制,面臨“兩難”的境地,處境尷尬。招商人員的待遇、績效考核等難以兌現,挫傷了工作積極性。

相關部門,如人大、政協、統戰、宣傳等多個部門對招商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問詢,各種專題彙報會、調研會層出不窮,各類彙報材料、調研報告、資訊報送等文字材料要求,使得招商人員的大量精力用於專題彙報、撰寫文字材料、編制表格、彙總資料,真正從事市場分析、招商對接的人員及精力不足。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提升招商工作效果的建議

PART/01

科學編制產業規劃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充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用好本地資源,堅持人民立場,重人氣、輕資料,注重對周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突出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用好本地的資源,如地理環境、文化、人才等方面優勢,因地制宜制定產業規劃,並以此為指導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用好本地資源,保護本地產業,如某些地方政府在打造“古鎮、文創園”等特色產業園時,應當保護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不宜“一拆了事”。要保護好當地特定歷史風貌,倡導就地改造升級,避免大面積“重建”,導致大量商業面積閒置,以文化招商、人氣招商形成地區獨有的特色。

PART/02

保持政策的持續性

準確掌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應有科學的預判,政策的制定應具有超前性,靈活應對市場風向的轉變。招商過程中,還應倡導“契約精神”,不能因為黨委政府決策變更或人事的任免而隨意終止合作。黨委政府在換屆前,應當對已經承諾(簽約)的招商條款,及時研究兌現執行。政策制定要注意明確政府部門、產業園區、招商公司的權責,明確退出機制和路徑,避免後期產生糾紛。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PART/03

發揮部門的協同力

應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佈局,完善頂層設計,統一思想,明確招商團隊以及與產業相關部門的配合職能。注重與工商、稅務、環保、消防等部門的協同,建立招商引資“綠色通道”。加強調研工作,少開會、少發文件,多實地考察,切實瞭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發展狀況,確保為企業做的服務工作能夠有效、精準、落到實處。

建立政府部門與企業的定期互訪機制,交流專案推進的難點,協商解決,提高產業落地及培育效率,交流形式可靈活多樣,如茶話會等。地方政府對那些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部門、個人,應建立考核獎勵,鼓舞其幹勁。

PART/04

提高招商工作的專業性

將與市場的對接放在招商團隊工作的首位,深化行業分析,仔細研究企業年報,並透過行業協會、專業諮詢公司等,全方位、多角度瞭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及行業的發展趨勢,精準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和產業培育工作。招商團隊可採用企業化經營,採用靈活的工作機制和用人體制,謹防招商團隊“部門化、機關化”。

採用績效考核,鼓勵發揮招商人員的創造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注重專業人才的培育,針對招商方向,有計劃培育專業性人才隊伍,如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大資料智慧化、文化旅遊、汽車製造等行業,既要培育瞭解各個行業的“雜家”,也要擁有深入瞭解某個行業的“專家”。

為什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成效不高?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PART/05

創新招商工作手段

改變過去單純的政策招商、土地招商、感情招商等手段,引入招商“4。0”模式。以資本招商,建立產業扶持基金,透過公司化運轉,透過基金公司對企業、專案做可行性研究並評估,篩選優質專案進行投資,確保資金有的放矢,以政府、銀行小部分資金做“槓桿”,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到產業建設中來,增強產業園區的“造血”“輸血”能力。

以“商”招商,建立招商重點行業的“熟人圈”、“朋友圈”,為已經入駐的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建立長期的聯絡,經常性的交流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產業培育計劃,鼓勵其幫助宣傳,引薦企業。以產業鏈招商,注重引導和幫助企業延伸和豐富在本地區的產業鏈,透過新成立公司、尋找合作伙伴,打造地區性產業叢集,吸引和培育配套企業入駐。

PART/06

以技術為招商重點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應多關照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的掌握情況,除企業的發明專利數量以外,還應重視其企業的科研成果市場轉化率。將那些擁有核心技術,市場潛力較強的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在技術研發、人才保障等方面給與更多的支援,鼓勵企業入駐後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逐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