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Noctilux-M 50mm f/1。0

對新鮮感的熱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少不更事時,世間之大,我們的追逐不一而足;當人生行將進入下半局時,我們又多在懷舊中尋覓新鮮。

那些大撒把付出的智商稅難道不是我們為自以為是的聰明、成熟、富有支付的溢價嗎?如果快樂那麼容易尋得,成年人又怎麼會羨慕小孩?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稅賦可能是人與社會之間最堅固的契約。每個人都盼望著與其第一次邂逅,而一旦締結成約,又會在抱怨與不捨中恪盡職守。

然而,智商稅比較特殊。上交者無不為此甘之如飴卻又不容踐踏。

去年,搭配著m10p,我購得了一枚產於1990年的徠卡夜神。然而近期很火的一款國產新鏡也號稱“夜神”。如此巨大的價差,不由令我偷偷懷疑了一下自己的智商,隨即迫切的想看看這枚

夜神到底神不神?

帶著疑問,我訪問了某度搜索引擎,結果令我驚訝。“國產夜神”的搜尋量4380000,徠卡夜神搜尋量236000。

粗暴得出結論:國產夜神比徠卡夜神“神了”19倍。無巧不成書的是,後者的價格剛好也比前者貴了19倍。

素質強於徠卡?

細觀之下,國產夜神的搜尋結果多是橫評、開箱等型別的文章。在目所能及、心力有餘的範圍內,我學習了幾篇來自攝影專業網站、科技垂直自媒體、入口網站科技頻道的文章。本著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原則,我也借來了一枚銘匠夜神與我手中的徠卡50 1。0 v3和曾經上手體驗過幾次的現行版夜神進行了對比。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懷著與我相同的疑問:“國產夜神到底神不神?”,那我可以為你進行一個

簡明扼要地彙總——國產夜神真的挺神的!

做工:總體而言,做工優秀,但仍無法與徠卡相媲美。究其原因我認為:“設計美學非原生、品牌訴求無法共情”是癥結所在。對標我非常中意的蔡司zm系列鏡頭,國產鏡頭廠商的提升空間其實是巨大的。

以銘匠新推出的50mm/f0。95為例,國產夜神在做工上比較用心,而且各有特點。銘匠儘可能的還原了徠卡現行版夜神的外形,並且提供了2種顏色,經典的黑銀,方便搭配機身。

一些小細節也看的出廠家的用心,如在鏡頭蓋的開合方式上就比較別出心裁、又如可以在鏡頭上操作黃斑聯動的調整等。

在徠卡使用者比較在意的光圈環手感這方面,銘匠夜神的手感偏軟,個人認為不適合把玩,介於無極與明確手感中間。對焦環的阻尼比較舒適,對焦行程與徠卡老夜神的感覺相似,比較長。

素質:除了抗眩光能力稍弱,銳度、色散的控制都不輸徠卡,甚至更優秀;但優秀的素質反而令細節過於突出、氛圍被削弱、空氣感薄弱。這或許也是很多人至今鍾愛老頭的一個原因吧。

下圖分別為兩枚鏡頭在同一場景下的不同呈現。請各位自觀。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Noctilux-M 50mm f/1。0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銘匠50mm f/0。95

在這裡,我會多講感受、少些橫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的眾多評測中檢視具體的樣片對比。

“狗頭”的自我顛覆

拋開這些硬素質,我倒是想談兩個問題:

【為何超大光圈的鏡頭越來越多?】

【新鏡素質何以顛覆以往“副廠”頭的“汙名”】

由於傳統單反相機的市場地位正在被無反取代。技術的創新方向自然向無反相機傾斜。

由於CMOS技術的成熟,無反相機省去了反光鏡這一結構,這也直接縮短了法蘭距。這裡不

細表

法蘭距技術層面的問題,大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相較於單反相機而言,無反相機最大的優勢就是由法蘭距縮短帶來的機身輕便、光圈更大。

而以徠卡為代表的旁軸相機陣營同樣也覆蓋了這一優勢。

由於佳尼索三強中,索尼最早在無反領域取得成功,但是鏡頭陣營始終談不上強大。因此,M卡口的鏡頭開始透過加轉接環的方式被應用於索尼無反。在整體形態保持美觀的情況下,透過直觀的實時對焦,或相位對焦等技術,很多旁軸陣營的神鏡被索尼無反使用者所青睞。與此同時,一些無反使用者也成為了消費升級為徠卡的潛在使用者。

因此,不止是國產夜神。銘匠們的野心一定不僅是在M卡口,也覬覦著未來無反相機這一廣闊市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鏡頭素質的重要性對於任何一位攝友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副廠頭≈狗頭曾經是行業的鐵律,但是隨著鏡頭所用鏡片的不斷創新,副廠頭的素質已經得到了飛躍式提升。

曾幾何時,鏡頭中的鏡片是“看天吃飯”的,原料的稀缺程度以及手工研磨的成品率決定了一支鏡頭的素質和價值。雙非夜神的不菲價格就將這兩點屬性演繹到了極致。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鏡片日漸成熟、研磨技藝日漸高超,鏡頭的成本逐漸被規模化生產所削減。

下圖為銘匠夜神的光學結構圖,如此“堆料”的設計,其素質可想而知。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靠高素質鏡片“逆襲”最為顯著的例子之一就是HOYA與Sigma的合作直接將Sigma Art系列的鏡頭推向了一個素質高峰。也使得一段時間內,Sigma的幾款Art鏡頭幾乎成為我的單反主力。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III + Sigma 35mm f/1。4 DG HSM Art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III + Sigma 35mm f/1。4 DG HSM Art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VI + Sigma 85mm f/1。4 DG HSM Art

成年人的智商稅

面對素質更優,價格便宜19倍的鏡頭,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選擇銘匠?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需要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選擇徠卡?或者說,我會在怎樣的情況下甘願交付智商稅?

攝影圈有很多Beef,但是素質與味道之間的Battle從未止歇(最近嘻哈節目看多了)。素質黨在極力辯護的同時,也會心癢於那些頭頂玄學光環的器材;玄學黨也會在胡跩歷史文化加成的同時暗自懊惱出門旅遊還是應該帶個單反。

熾熱的愛往往帶來偏激,剋制反而讓我思考更多可能。對於素質與味道,在不同的場景下,我更願意看到不同的答案。

在舉起徠卡時,我希望能夠與我心之嚮往的瞬間最快共情。因此失焦也好、崩邊也罷,情感訴求達到了,高潮依舊。場景的些許失真反而像黑膠唱機播放的音樂、鉛筆在日記本上留下的碳粉,賦予歲月以蒙塵。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Noctilux-M 50mm f/1。0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Noctilux-M 50mm f/1。0(剪裁)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SUMMARON-M 28mm f/5。6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Noctilux-M 50mm f/1。0

而當我窮目而觀時,我願意那些細緻和宏偉都能夠盡收眼底。我寧願為了三腳架、雲臺、漸變鏡、定焦鏡頭而犧牲腳下的輕鬆,換取最詳實的記錄,以滿足我對這一場景的無限想象。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VI + Zeiss Distagon T* 2。8/15mm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VI + Sigma 35mm f/1。4 DG HSM Art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Canon EOS 5D Mark VI + Zeiss Milvus 50mm f/2

回到文章的主角。徠卡的夜神是從1966年走來的傳奇,她的鋒芒在50 1。0的四代鏡頭中達到了巔峰。曼德勒的藝術視野給這枚傳奇鏡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這種印記同樣刻畫在八枚玉、七枚玉之上。

而銘

誕生於手機都能達到1億畫素的時代,徠卡也早已進入ASPH紀元,甚至更有AA的極致選擇。在相對擁擠的賽道,“銘匠們”絕無另闢蹊徑的可能,以高質低價的方式入場是最為合理的選擇。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 + 銘匠50mm f/0。95 © Shiguang

對新鮮感的熱衷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少不更事時,世間之大,我們的追逐不一而足;當人生行將進入下半局時,我們又多在懷舊中尋覓新鮮。那些大撒把付出的智商稅難道不是我們為自以為是的聰明、成熟、富有支付的溢價嗎?如果快樂那麼容易尋得,成年人又怎麼會羨慕小孩?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

Leica m10-p + 銘匠50mm f/0。95

徠卡夜神vs國產夜神,19倍價差的鏡頭究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