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掃墓不過三代有道理嗎?清明要晴,穀雨要淋,3個諺語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今年在比較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清明前後下不下雨,刮不颳風,對農業的生產有哪些實質性的指導意義呢?關於這些我們可以從一些農村諺語和農民總結的經驗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同樣颳風下雨,又該如何區分好壞呢?下面就透過3個諺語來逐一分析。

老人說:掃墓不過三代有道理嗎?清明要晴,穀雨要淋,3個諺語

一、清明要晴,穀雨要淋,清明要下雨好嗎?為啥決定今年的農業年景呢?

1、清明前後下雨,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在這個熟悉的農村諺語,但怎麼區分好壞呢?“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如果配合上之句話就比較明顯了。

2、清明要晴,穀雨要淋。清明節晴天或者濛濛雨的話是一個好兆頭,但是如果是大雨的話,那就不太好了。特別是對於小麥來說,打擊是很大的。農諺認為“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同時,“麥怕清明連放雨,稻怕寒露一夜霜”。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畢竟這個時間點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大雨不利於小麥的授粉,拔節。

3、拉尼娜帶來的旱情和倒春寒還在影響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因此,農民兄弟們要及時地關注天氣的變化,適當地調整春耕節奏,保障農業生產的安全和順暢。

老人說:掃墓不過三代有道理嗎?清明要晴,穀雨要淋,3個諺語

二、清明颳風下雨好不好,下雨也是分好壞的,3個諺語揭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更多的都以為是,這是一種清明習俗中附帶的一種情感的對映。但實際上清明不單單是一種文化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因此具有較強烈的農業指導意義。特別是在春季這個農耕繁忙的時候,更是如此。那麼,清明颳風下雨好不好呢?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清明前後雨水增長,對於小麥水稻的生長都是非常有利的,才有了萬物復甦春,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2、“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在驚蟄過後,農村的雨水便多,在清明更是如此。細雨濛濛的天氣對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這不僅僅表現在大田作物上,也在經濟作物上有較為明顯的表現,特別是對於一些高單價的農產品更是如此。比如香椿。

3、“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一年時間如果沒有颳風下雨的話,那麼對於農作物的影響。長大了,而且這種影響一般是較為長期性的,可以說整個春季的氣候天氣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今年的拉尼娜現象的西北風,對南北兩地的旱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老人說:掃墓不過三代有道理嗎?清明要晴,穀雨要淋,3個諺語

三、老人說:“掃墓不過三代,上墳不過未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清明的到來,關於清明的一些傳統習俗也逐步地被人們所熱議,特別是農村的一些老人說的,關於清明的一些老傳統老黃曆更是如此。這裡面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也是農村老人特別提醒的。那就是:“掃墓不過三代,上墳不過未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理解就是現代人只給前面兩代的先人掃墓,在第3代之前的其實就不用掃了。如果去的話反而會有一些麻煩或者不吉利的說法。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1、在民間有“一墳管三代”的說法,也就說一代新人只能庇佑後三代,再後面的都已經辦不到了,所以對於當代人來說,只要祭拜掃墓三代人就可以了。

2、古代一直都是土葬,所以三代以後的土墳基本上都顯現不出來了。“一墳管三代”這個說法也是因為這個。三代以上的祖墳幾乎都已經平掉,後代人自然不用再為祖先上墳了。

那麼,這幾個諺語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呢?在你那裡你還聽到過哪些關於清明前後農村諺語呢。對農村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實質性的幫助呢?歡迎給我們評價留言和我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