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如果說,

早在遙遠的西周時期,古人想要取火就只需要用3秒鐘了

,不知各位相信不相信?

可能不少人都會有點懷疑。畢竟如此迅速的取火方式,不靠一點科技實在不太可能達到。然而,

這種3秒鐘的取火方式,靠的正是現在看起來高階無比的“太陽能”。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1995年,陝西省的考古隊得到了一份報告,說是扶風郡發現了一座被盜墓賊光顧了的古墓,希望他們能過來處理一下。結果

考古隊們趕到現場,開始搶救性發掘的時候,都有點傻眼了。

畢竟“搶救性發掘”,指的是搶救墓穴,收集並保護被盜墓賊遺漏或者來不及帶走的文物。然而這一次,盜墓賊乾的可以說是相當徹底。

這座西周大墓只剩下了一點陪葬的牛羊骨頭,和一些零碎的飾品。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但在這些散亂的文物中,

有那麼一個“擺件”格外引人注目

。它看起來像是一面銅鏡,不過,

這銅鏡雖然鏡面凹陷,但頗有角度,並不像是被破壞成了這個樣子,更像是製作者的有意為之。

在場的考古隊員紛紛開始好奇起來,這面銅鏡為何會被設計成這副古怪的模樣呢?

而當週原博物館館長、知名考古學家羅西章在看到了這面銅鏡時,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原來,

這面銅鏡對他來說並不算是個稀罕物。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1972年,羅西章剛剛進入考古隊,當時省里正在修建劉家溝水庫,剛好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的墓葬,也出土了一副跟它差不多的銅鏡。不過,那時候大家普遍比較忙,也就把這面銅鏡的考據放下了。

現在二十年過去了,羅西章已經是一個經驗卓著的老考古學家了,

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面銅鏡的身份搞清楚。

周原是西周王朝的“龍興之地”

,此處發現的西周墓葬和文化實在不少。而羅西章作為周原博物館的館長,對於西周時期的物件自然十分熟悉。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西周時期,青銅器是相當尊貴的存在,很多都被用於禮敬天地。而這部分禮器,在西周的諸多禮樂著作中,都有不少記錄。他在腦海裡回憶了一下這些著作,

很快就把猜測的範圍,鎖定在了一件叫做“陽燧”的東西上。

這“陽燧”又是何物呢?

根據記載,它正是古代利用太陽能取火的工具。《周禮》中記載,在周朝,就有專門的官員,隨身攜帶陽燧,

“取火於日”

,可見,

早在3000年前,人們就基本掌握了將日光的熱能轉化為火的辦法。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而宋代科學家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更是直接指出了

陽燧是一種“面窪”的鏡子,也就是凹面鏡

。並點明瞭

陽燧的生火原理,就是極為科學的凹面鏡聚光,甚至連焦點和焦距都說得一清二楚。

當然,沈括的說法也有很多人不認同,

認為這不過是對古人生火的一種想象和模仿。

因為北宋時期,

人們早就探索出了極易摩擦生火的火鐮

,這種東西輕輕一刮就火星直冒,可比要對著陽光被曬得睜不開眼的陽燧省事多了。所以,

陽燧對不少人來說,都屬於一種比較“老土”的東西,不怎麼用,也不怎麼了解。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再說,

北宋時期的中國已經有了玻璃,也有了眼鏡和放大鏡,所以做個曲面鏡不成問題

。用玻璃做出來的凹面鏡,在取火方面肯定是比不透明的銅鏡要容易得太多。換句話說,當時的人們對於銅鏡陽燧是沒什麼概念的。

那麼,沈括該如何證明,他在《夢溪筆談》中的記載,不是基於現有陽燧而附會於古代的“想象”,而是

古代的確已經掌握了將銅鏡打造成陽燧的技術呢?

所以,哪怕有《夢溪筆談》的背書,

史學界對於西周時期的“陽燧”的模樣仍然有一些質疑。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而現在羅西章面前的這個凹面銅鏡,如果真的是《周禮》中所說的陽燧,那麼它所能反映出的意義將是十分巨大的。畢竟這代表著,

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已經學會了,利用太陽能高效率地取火造火,也能讓我們對於古代人的智慧有著更為深入的瞭解。

而要驗證這個猜想倒也不難,羅西章現在手裡的這尊陽燧,雖然已經鏽跡斑斑,直接拿來聚光的話效果極差,但是

完全可以將其仿製出來,用複製品進行試驗。

說幹就幹,羅西章立刻聯絡了光學廠,委託了他們兩件事:

第一

,測量一下這面凹面銅鏡的製作是否有章可循,

第二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他們能夠將其複製出來。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而光學廠那邊發回的訊息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首先

,這面銅鏡的弧度確實是經過精密設計過的,完全可以用來聚光。

其次

,這面銅鏡的內部構成十分透明易懂,完全可以輕易仿製。

光學廠之所以敢打這麼大的包票,其原因很簡單,

這銅鏡的製作材料,古人已經很詳細的寫出來了。

《周禮·考工記》中,對於陽燧的製作方法,寫的是

“金、錫半,謂鑑燧之齊。”

也就是說,製作銅鏡類器物時,銅錫比例應當保持各半的比例。而

光學廠經過分析,發現這銅鏡的鑄造材料比例,與《考工記》嚴絲合縫。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1995年8月,羅西章從光學廠拿到了這面熠熠生輝的銅鏡仿製品。與其他仿製出的青銅器金燦燦的外表不同,

這個凹面銅鏡渾身上下散發著銀白色的光澤。

這是因為錫的比例過高。但正是這金屬光澤,大大加強了太陽光的反射能力。

在現場諸位專家的見證下,羅西章將仿製品對準了陽光,隨後,

他拿起了一團宣紙,放在了距離銅鏡10釐米的地方

,這裡是被光學廠測算出來的

焦點所在的地方

只過了3-5秒鐘,只聽得一聲輕微的爆裂聲,宣紙被成功引燃了

,在熊熊火焰之下,在場的考古隊員無不歡欣鼓舞,慶賀著我們古代先人的智慧又一次得到了證明。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陽燧的發現,證明了

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已經掌握了幾何光學原理

。而這份三千年前的“太陽能工具”的問世,也得到了舉國的震動,甚至

有專家將其稱呼為“第五大發明”

不過,可能有些人會比較好奇,

既然“陽燧”如此神奇,為什麼一直以來如此名不見經傳呢?

對此有兩點解釋。

第一點

,陽燧雖然取火極為方便,但到底還是

受限於天氣情況

,如果連天陰雨,那陽燧的泛用性立刻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後期,我國發明瞭更為方便快捷的火鐮、火石來取火。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第二點,那就是陽燧在古代可不只是一個普通的日用品

。就像“鼎”這個東西既可以用來當作炊煮的器具,又可以當作用來敬頌天地鬼神的禮器一樣,陽燧在古代也有著極強的禮樂意義。

畢竟,“陽燧”是

“取日之精華”,算是在奪天地之造化。

所以在古代,一尊上好的陽燧,需要取

至陽之日的極陽之時

打造,可以說是神聖感拉滿。這種行為也就導致了陽燧這種東西的流通性,

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上層的干擾。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但隨著漢代以來,鐵器文化的傳播和青銅器禮樂功能的弱化,陽燧在我國開始不聲不響地走進了千家萬戶,

直到火柴傳入我國才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果各位留意的話,就會在歷朝歷代都能發現陽燧的身影

,宋代甚至出現了雙面陽燧鏡,一面照容,一面取火,可謂是既顧及了社會生活,又方便了生產生活。

陝西西周墓葬,出土三千年前“太陽能工具”,專家:偉大的古人

這些遺留下來的陽燧,作為實用的工具和禮器,其上面的裝飾,也反映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科學觀,有著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而西周陽燧的發現,更是進一步地佐證了《周禮》中凹面鏡取火的真實性,把我國利用幾何光學的歷史提高到了三千年前,在全世界中居於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