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繼2018~2019年在海南過冬,今冬又來瓊居2月了,作為大山裡生活的人看海總是那麼有新鮮感。發了些短影片、圖文到朋友圈。主要是美景和讚美,以親友共享共賞為快。近日,友留言笑侃:“海南那麼久,整點自己的行嗎”。初不覺為然:哪篇、哪圖、哪句不是原創?後釋然是知根知底的友多久沒見往日風格再現。沒聽到咱牢騷感慨、不滿足僅僅作“大自然的搬運工”而激。

恰無事看電視節目“吐槽大會”,咱可沒那些後生的伶牙俐齒和思辨能力;也無高大上格局和能力縱論今昔和時政。本文避開單獨讚美,以在海南短暫生活所經歷、所見所聞,管窺之見吐槽幾則。

吐槽,百度上是如此定義:吐槽,漢語詞彙,一般是指從對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

這裡吐槽不是目的,希望海南越來越好!發展越來越快。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碼字不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分期釋出。暫定七則。

(一)海南的的最初印象

(二)如此有線服務~“冬至”日上班是對客戶的恩賜?

(三)對吐槽者吐槽

(四)如此買賣公然“雙軌制”要不得

(五)悲憫羅非魚~人之初,是孟夫子的善還是荀夫子的惡?

(六)千年東坡~文化人整人也那麼文藝?

(七)由碑引目,為碑嘆~七里村見聞

一、最初印象

未親身登陸海南島前。對海南島的印象大致有三:

最先是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及同名電影,樣板戲中歌曲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向前進,向前進……”, 以及

吳清華找到革命隊伍,面貼紅旗淚流滿面;炊事班長手和女戰士的故事,手拿菸斗形象;電影中洪常青南洋華僑和陳強飾南霸天形象深入腦海,終身不忘。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劇照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電影《紅色娘子軍》劇照

其次,就是浩然的小說《西沙兒女》以及根據小說出版的同名連環畫的影響了。還記得阿海等小孩在海灘上拾到元寶銅錢和花碗情節。以此說明西沙自古是中國的領土。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再次,就是現已仙逝的家岳父的講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家岳父是最早一批來海南雜稻制種之一,這項工作農業工作者一代又一代持續至今,每年呆上或輪值2-3個月左右,在海南(多在三亞)趕在家鄉春播前制好水稻種。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三亞,南繁制種基地 攝於2019年2月26日

他講了海南三個現象印象比較深刻。一是所在村(那時叫生產隊)一天到晚臭氣熏天,漁民把不食的小魚小蝦當垃圾倒在村寨旁,空氣中整天瀰漫臭魚味;二是本土老百姓,按他原話說,男人很懶,在家就是喝酒抽菸聊天,不下田,家裡家外事務都是婦女在做!~這恐怕是以海為生打魚人家的表觀,外人的偏見。二是本土黎族百姓羞於商品交易。賣點海產品擺家門口或路邊,放個碗或其它編織盛品,人不露面,隨買家放錢拿貨走。現在家裡還存有當初在海南購買的我們成為“海石花”的珊瑚,當初白白的,煞是好看。多年了也蒙上灰塵,顏色變黑了。

本人第一次登陸海南是2009年11月份,那是“公務”觀光了,三亞下飛機,海口上飛機。沿東海岸觀了一些景點,走馬觀花進出四、五天。印象深的除了景色就是一個價和一句話了。印象中的景點有:浩瀚藍色海洋、天涯海角、猴島上的猴子、興隆的鳥與第一次見識的見血封喉樹、博鰲玉帶灘上與碩大的海龜合影、巧遇海濱公路上正舉行

2009年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腳踏車賽

。一個價:在海口住了一晚上,街上廣告大螢幕宣傳,海口海景房5000元/平米;一句話就是本土導遊(男)聊天說:(大陸人)不來更好!把我們海南各種價格都搞高哦!~這句話是不是今天也很熟悉?這裡沒有貶這位帥哥導遊的意思,一路彼此都很和諧。反映了一種當地人心態的持續。

以在海南生活所見所聞吐槽幾則 (一)

腳踏車環島賽 2009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