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

最近網際網路線上教育異常火爆,其實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面對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變革,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向哪裡?

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據說,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生前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喬布斯之問”:“為什麼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

對於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2011年9月,美國前聯邦教育部長鄧肯給出了答案:原因在於“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

5G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

一般認為,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可分為三個階段:工具與技術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和學校形態的改變。電化教育、PPT課件等都是工具與技術層面的變革,慕課、翻轉課堂等是教學模式的變革,這些都是教育的區域性變革,而且都是非剛需性變革。如果學校形態不發生深刻的變革,教育結構不發生相應的變化,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變革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從本質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種文化樣式和意識形態,作為與人的身心發展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的教育,變革的難度和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我們許多人的想象。所以,要想解決教育的問題,僅僅有技術是不夠的。不能指望透過技術的革命,我們就能一勞永逸地把教育問題解決了。這是不切實際的。5G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是如此。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5G與教育關係的研究,主要仍然侷限在技術、工具與教學模式的問題上,也就是說,仍然停留在前面兩個層次上,而很少從第三個層次,即學校形態與教育結構方面進行真正的思考。

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傳統教育模式和新興的教育模式可能會同時並存,但是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改變一切的時代,一個新的教育世界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學校的曙光。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抱這種改變,積極推進教育的創新,就能夠克服各種難題,創造教育的未來,贏得中國的未來。

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

1、推開教育結構性變革的大門需要勇氣

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已經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建立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的商業社會。那麼,教育的“淘寶”何時可以誕生?以人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將何時能夠形成?如何建構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學?

事實上,從資訊科技產生以來,人們一直努力在探索變革教育。它分三個重要的階段:一個是工具與技術的變革,一個是教學模式的變革,一個是學校形態的轉變。我們知道,最初人們都是在工具層面上技術層面上去改變教育,電化教育、PPT課件等都是技術層面的變革。後來發現教育模式必須變革,才有了慕課,有了翻轉課堂。但是這些對教育還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進入到第三個層次,就是學校形態的變革。正如美國前教育部長鄧肯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在教育上的投入不能算不多,包括教育資訊化的投入,但是遠遠沒有產生像在生產和流通領域那樣的效果,根本的原因在於“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而今,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教育結構性變革的門口。能不能真正地開始變革與創造,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勇氣推開這扇門。推開了,教育的“淘寶”就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跟在人家後面走。人家做慕課,我們也做慕課;人家做翻轉課堂,我們也做翻轉課堂,那就永遠超越不了。我們只有進行結構性的變革,才能彎道超車。

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完全會顛覆傳統的教育結構與模式,必須舉全國之力,對未來學校進行全面設計。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專家要加強對於未來教育研究,學校和教育網際網路企業要主動探索未來學校的模式。我認為應該從三個層面來進行變革。

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

2、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第一,要努力建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社群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是建立在工業革命基礎上的,如果不改變,教育的“淘寶”是無法登場的。必須把以知識為中心改為以學生為中心。為什麼學生不能夠在家裡學習,在圖書館學習呢?為什麼要把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興趣、不同學習習慣的人強制性地安排在同一個教室呢?未來的教育,完全可以透過網路來學習,透過團隊來學習,自己來解決學習過程中大部分的問題。一人一張課表,隨時調整內容。學生可能不再需要我們為他提供一個非常完整的知識結構,而是在完成自己最初的知識結構以後,透過自主的學習,建構他能夠滿足自己學習的個性化的結構。重要的是學到了什麼,分享了什麼,建構了什麼,創造了什麼。

第二,建立教育的國家標準和國家教育資源庫

首先要建立國家教育標準。教育越是自由,越是定製,越是個性,越是需要建設高效優質的學習中心,越是需要國家力量的整合。教育首先要傳授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所崇尚的價值觀。對於這個選擇國家是有責任的,必須建立國家標準。這個標準應該更科學,更具個性,應該有最低限度的要求。

其次是教育資源問題。需要透過國家力量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整合到國家教育資源平臺上,輕輕點選就可以得到,而且免費。同時儘可能對全國民間教育機構甚至個人開發的各種最優秀的資源也進行整合,由國家來收集、政府採購資源。現在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浪費。每個縣、每個學校都去建自己的教育平臺,都建自己的資源中心。這就需要國家組織專業團隊,用先進的網路技術把資源整合起來。

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

3、未來學校的競爭將是課程品牌的競爭

第三,要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教育考試評價制度

什麼算好的教育?什麼算真正掌握了知識體系?怎樣才算是真正有用的?怎樣檢驗和評價學習的成果?這就需要用評價去推動改革。評價和考試是我們改革發展的風向標,現在我們評價的技術跟不上。

未來的評價主要不是為了鑑別,而是為了改進。在學習的早期過程,可以用大資料的概念,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評價的依據。在記錄過程的同時,要發現這個學生的知識點缺陷,及時幫他改進。同時,未來的考試評價會更加重視實際能力而淡化文憑學歷。未來的大學也可能出現全新的模式,可以不要限制上大學的地點,也不要管你在什麼地方上大學,只要你能夠透過嚴謹而且經過國際認證的評估,來證明你自己對某一理論的精通和理解,就可以進入社會找工作。如果這樣的話,教育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未來學校的競爭將不是學校品牌的競爭,而是課程品牌的競爭。網際網路已經提供了這種可能,一個課程可以一百萬人同時來學習,學校的優劣集中體現在課程的優劣。

雖然在相當長時間內,傳統教育模式和新興的教育模式可能會同時並存,但是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改變一切的時代,一個新的教育世界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未來學校的曙光。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抱這種改變,積極推進教育的創新,就能夠克服各種難題,創造教育的未來,贏得中國的未來。

高楨迪:擁抱“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重新定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