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清明時節

除了祭奠祖先,寄託哀思

還有另外一些英魂,一些往事

不能忘,千萬不能忘

▼戳下圖看看這些絕不能忘的人和事▼

祭奠先人,緬懷先烈

清明節除了掃墓紀念先人

還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呢?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融匯了古代上巳節和寒食節兩大重磅節日精華,實現從小節氣到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華麗逆襲”,清明節的傳統自然不止掃墓這麼簡單。

如果你是單身

古清明有踏青相親的傳統

如果你想二胎

吃五彩蛋習俗不妨瞭解一下

如果你是文青

曲水流觴的高咖玩法適合你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別再以為清明節只有掃墓

清明節,沒那麼簡單

清明節的華麗逆襲

清明最初只是一個農事節氣,並不作為祭祀節日而存在,而古代春祭主要還是這兩個“大佬”級節日話事:

上巳節&寒食節

01

上巳節:祭祀之餘找物件搞文藝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古代人認為三月初萬物復甦,好比整個自然復活一般。因此從周朝開始,古代人便大多選擇此時去水邊舉行祭祀活動,目的是“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至於上巳節的主要習俗

簡單來說就是

去河邊洗澡祛除穢氣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而根據周禮,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上巳節正好是這些女子一年中為數不多可以出門的日子之一,男男女女相聚河邊,久而久之上巳節成為了女子公然出門物色物件、約會談情的日子。

因此上巳節也從河邊洗澡,逐漸轉變成臨水“相親會”,在那一天全國上下停止勞作,沐浴祭祖結伴踏青,單身男女則忙著談情說愛,連杜甫都忍不住吐槽:“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魏晉以後,上巳節更是增加了“曲水流觴”這一文藝青年式玩法,即眾人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01

寒食節:廣東多地仍保留相關習俗

上巳節過後不久,便是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的寒食節。

相對於“嗨起來”的上巳節

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的寒食節

則顯得有點“高冷”

寒食節只能吃寒食的傳統源於古代“改火”習俗,古代民間留有的火種,過一段時間要用新的火種換掉,因此這段時間只能吃冷食,潮汕地區清明吃薄餅、肇慶食用粽子和發糕餈等均由寒食節風俗演變而來。

因為寒食節禁火,所以,唐代人在寒食節祭祀先人時不能燒紙錢,更多是選擇將紙錢掛在墳前的方式,這也是廣東多地方言仍將清明掃墓稱為“掛紙”的來由。

由於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三個節日基本挨著過,人們還常常將各項習俗延至清明,因此到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地位逆襲,將上巳、寒食兩大節日精華融匯在一起,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習俗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原來你是這樣的清明節

融匯了兩大節日精華的清明節,除了最重要的掃墓祭奠風俗,吃五彩蛋祈求生育,放“神燈”祛除厄運等諸多清明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01

清明還和生娃有關?

在一些地方

清明吃雞蛋

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

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據相關專家介紹,清明吃雞蛋習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專家稱,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巳節。

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裡,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

在農村的一些地區,還有兒童之間“撞雞蛋”的習俗。倘若要探究清明節裡吃雞蛋、撞雞蛋的象徵意義,其中應該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02

廣州人是怎麼過清明的?

傳統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後人透過對先人墓地的清掃、添土、拜祭、獻花,既表達對逝者的離別之苦、思念之切,更祈求先人降吉祥於子孫,庇佑後代事業有成、身康體健,同時也讓先人的墓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嶄新氣象。

03

有地方過兩個清明,祭兩次祖?

在閩南部分地區,一年要過兩個清明節。

一個是固定在三月初三

傳統民間過的“古清明”

一個是節氣“清明”所在

先人新逝或社會祭掃烈士公墓過的“新清明”

而談起掃墓,客家人同樣不是在傳統的清明節上上掃墓,而是選擇春秋兩祭。

之所以選擇春秋兩祭,一是清明節處於三荒四月時候,過去的客家人連祭祖的三牲(雞、豬肉、魚)也難於辦齊,更不要說其他祭品的操辦;二是清明正值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家家戶戶忙於插秧,一旦季節錯過,收成就有問題。

因此,客家人的祭祖,又叫掛祖,或叫做釃地,都在農閒的農曆一月和九月,九月秋收後又有牲禮可祭祖。

04

清明為何要沉迷於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

清明節不止掃墓,還曾與約會相親、文藝青年、生孩子有關

在古代,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更是為了祈求放走晦氣,消災解難。許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把自己知道的災禍疾病寫在風箏上,然後等風箏升到天空中時就剪斷風箏線,讓它隨風飄逝,希望帶走所有的穢氣,帶來好運。

05

古代清明節也放假嗎?

自2008年起,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一起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長假”。那麼在古代清明節人們放假幾天?

在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一道,首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放假4天,到唐肅宗當皇帝時,或許覺得小長假不夠長吧,將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在中國節假日史上,清明節首次成為了真正意義的“黃金週”。

到元朝的時候,清明節與寒食節從功能和活動內容上看,在事實上合成了一個節日,仍與元正(旦)一樣,是元代最重要的節假日之一。

直到明、清兩代,寒食清明二節才完全退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序列。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方金鎔

部分資料據華商報、光明網、介面新聞

影片載入中。。。

寒食節與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