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錯版銅幣

清代末期是一個銀幣、紙鈔、銅幣並行的年代,而至嘉慶年間才開始發行新式銀元,直至光緒年間,金銀幣才較為廣泛的鑄行。據悉,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而光緒元寶就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

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錯版銅幣

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錯版銅幣

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錯版銅幣,正面中央為“光緒元寶”,外環珠圈,上緣紀地文字為“安徽省造”。下緣紀值文字為“當十”;背面中央鑄“飛龍”圖及珠圈。由於當時鑄造錢幣不成熟,造幣時機器模具偶然轉動,導致錢幣正反圖案偏移,方向不一致,製造出一批錯版光緒錢幣,因此錯版錢幣實屬難得,由於外形與正版錢幣沒有差別,圖案設計新穎,小巧玲瓏,深受各界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有幸徵得一枚光緒元寶(錯版幣),此枚光緒元寶錢幣品相精緻,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流通痕跡明顯,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錢幣圖案位置偏移,與一般的錢幣不同,因此屬於錯版錢幣,極其罕見。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都是我們國家成長的足跡,也正是這歷史銀河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也使它在錢幣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