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我愛殷墟的氣質,更愛她的憂傷……

走近河南博物院,一股傳神之氣撲面而來。展館猶如巨大的漏斗倒扣,據說,那是觀星臺造型。時光穿梭,古人在壇頂觀星做法,獸面紋浮雕深情凝視。閉上眼,身邊彷彿搖曳著古人狂歡的歌舞。元神出竅,俯視蠻荒,黃河曠野的一草一木,中華始祖的一顰一笑,生動不已,壯麗不已。

來河南博物院,是帶著崇敬與期待的。自己喜歡的鈞瓷汝窯,佛身造像,書法極品,上古龜文,達摩崖刻,一定可以在這裡一睹真容啊!帶著這些心中念想與興奮,恍恍惚惚進入正門。但走進展廳,密密匝匝的人流,寬闊宏大的甬道,中堂正中神秘的壁畫,突然讓人毛孔緊縮。數千年文明彷彿一尊巨人立於眼前,逼人耳目,攝人心魄,不敢有絲毫懈怠。泱泱華夏幾個大字震刻於心,讓我突然明白,數千年曆史流轉,風流人物,大地生靈,傳承不息,精品文化只能管中窺豹,真正可貴的是我們來自何方。

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骨笛

同行的朋友在跟解說員交流著,我也斷斷續續瞭解到博物院的歷史沿革,館藏珍品,名人到訪。正說話間,來到一隻小管狀器物跟前。仔細一看,是一隻笛子,有7個孔,笛身古銅色,非常光亮,一端翹起,略粗。解說員說,這是一隻骨笛,是鶴的腳骨,距今8000多年。我突然問到:這個孔這麼圓,古人怎麼鑽的?同行的朋友和解說員一笑,同時說:這是未解之謎。悠揚的遠古笛聲,似乎在祈禱風調雨順,毒害不加;又似乎在吟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跟數億年的宇宙星河相比,只是一瞬。不然,我們今天的短笛怎麼只比眼前這隻骨笛多一個孔呢?如果不用數字技術,我們還能鑽出這麼美妙的孔嗎?相通的智慧不是更證明了令人感動的血緣親情嗎?

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殷墟甲骨文

正冥想時,耳機裡傳出瞭解說員“殷商時期”幾個字,我一震,立刻打起精神,脫口而出:中原文化的輝煌!解說員茫然的看了我一眼。我明白,這裡是博物院,都是輝煌,我失態了。自己因為喜愛殷墟甲骨,特別期待見到梁思永當年帶著那幾十箱顛沛流離,晝夜摩挲即使染病也視若珍寶的文化精品。愛中華文化的深邃臻美是一方面,愛中國文人純粹至真是另一方面。雖然自己有莫名的喜愛,但其實我對甲骨,特別是甲骨文並沒有深入的研究,跟其他遊人一樣,我也是看看“天書”,是一種純樸的崇敬。看到大多數甲骨片都是60年代後出土,想想可能是夏鼐等專家領導的團隊發掘的,當下念頭即起,祖國統一後,儘快去臺灣看看那整箱的甲骨。

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鈞瓷

當來到宋代館時,我立刻詢問解說員:神垕離這裡有多遠?解說員說應該不遠吧。隨後說了一段流傳甚廣的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她指了指鈞瓷展櫃。我趕緊上前,看著這些精美的瓷器,古樸,厚重,色澤流變,珠光鮮美,絲毫沒有千年塵封之感。如果鈞瓷一片都是難得,那這幾件沒有半豪裂疵的鈞瓷器皿,豈不是人間精品?既然是精品,當然很少了,這是一大遺憾。

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汝瓷

鈞瓷對面是一尊瓷瓶,你一定知道,這是汝瓷啦。“汝”本是汝州,但汝這個字實在好,按字典解釋,沒有任何與女性、美、溫柔等相關的含義,但我偏偏望文生義,就覺得“汝”字是為汝瓷而生。你看這尊瓷瓶,高挑、俊雅,渾身上下沒有一絲雜色。淡淡的龜裂紋均勻透亮,溫潤,質柔。如果想用鈞瓷茶碗喝一壺鐵觀音,這汝瓶用手觸碰都是一種罪過。

跟瓷器一樣,博物院的佛像,書法等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數量偏少,想看夠,恐怕得去專門的展館,河南是文化大省,他日有緣,定會逐一拜瞻。

殷墟,上古的憂傷……河南博物院隨想

婦好鴞尊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博物院青銅展器是一大亮點,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件“婦好鴞尊”。它是一件以鴞鳥為型制的酒器,前喙突出,雙眼炯炯有神,遍佈周身的饕餮紋顯得莊重、神秘,一雙健碩有力的雙腿和頭部加冠的饕餮飾物顯示出主人婦好文武雙全的個性和唯我獨尊的氣勢,精美之極,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