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

朋友老周半夜打來電話,說他被裁員了,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幾年的公司,從接到裁員通知到辦完離職手續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

朋友說突然不知道何去何從,四十歲是個尷尬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 每天睜開眼就有還不完的賬單,曾經連病都不敢生怕耽誤工作,現在卻突然連工作都沒了。

不知為何,我想起了《小歡喜》裡面的方圓,一個同樣在四十多歲被裁員的中年男人。

方圓佛系,沒有追求,每天想著養養花逗逗鳥,沒事兒上班溜出去和喬衛東吃個火鍋喝個茶,小日子過得悠哉自在,四十多歲連個總監都沒當上,從來沒有危機意識,連個基本的資格證書都拿不出。

試問,當風險真的來臨時,不裁這樣的員工裁誰呢?

老周也一樣,畢業後進入一家還不錯的公司,雖然不是什麼體制內的鐵飯碗,倒也勝在公司夠大夠穩定。

但是,大公司分工太細,老週一直負責自己手頭的那一塊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的機械重複的做著同樣的事情,隨著工齡的增加,手上的工作得心應手,日子倒也過的從容安逸。

不是沒想過跳出去看看,老周也萌發過幾次換工作的念頭,但出去面試了幾次發現自己的技能已經跟不上企業招聘的要求了,於是,又得過且過的安慰自己留在這也不錯,反正用不了多久也就退休了。

退休還沒等來,卻等來了裁員。

可是,怪誰呢?怪公司太穩定讓自己一身的才華無的放矢?怪時代前進的車輪太迅速沒有等等自己?

究其根源,還是怪自己,怪自己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怪自己沒有傍身的技能,怪自己沒有危機意識,怪自己過去的十幾年過的太安逸。

就像今年5月甲骨文中國區大裁員的那些程式設計師,據說,當裁員訊息剛出來的時候北京就有幾十家企業蹲守在甲骨文門前,等著接盤這些被裁的員工。

但很遺憾,讓這些企業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甲骨文的前員工在面試的時候多是一輪遊,即使透過面試,也多半折在技術面試環節。

要知道,甲骨文對技術人員招聘的門檻要求相當之高,必須是在中國頂級的幾所大學讀過本科且同時得有碩士學歷才有資格。

可這些畢業於名校的高材生在甲骨文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卻以這樣的結局收場,讓人實在是唏噓不已。

可見,任何時候,自身的能力和價值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

一、

自我增值,爭做π型人

對於職場人來說,要想擁有競爭力的首要前提是有一技之長,將專業做精。

但是,專業做精固然可以讓你在現有的工作環境中擁有競爭力,但是專業做精也意味著你的能力單一,可替代成本太低。

作為職場老鳥來說,保證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做精不難,但保證專業技能不被替代卻不是一件我們可以左右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日新月異,那些擁有單一能力的人抵抗風險的能力太弱,一旦風險降臨,第一個倒下的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為了風險來臨時我們有資本簡單收拾心情改換新的戰場,不妨努力做π型人。

何為π型人?簡單的說π型是具有雙專長、跨領域的高適配型人才。π型青年可在兩個領域內自由轉換,除了能在對應領域內發揮所長,更因有不同的格局和視野,經常能夠起到1+1>2的效果,這樣的人往往是公司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想做π型人,不能自我滿足,必須要不斷去學習,汲取新的知識,在有一技之長傍身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掌握一種或以上的其它能力,並確保這項能力也能擁有一定的專業度和深度。

這樣,當面對裁員危機時,我們才可以多一份選擇,多一分機會,也多一分優雅和從容。

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

二、無論何時,都要有危機意識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一隻獅子和一群羚羊,獅子每天睜開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把我的牙齒磨得很鋒利,必須全力以赴奔跑,否則我就捉不到獵物而被活活餓死。

同樣的,羚羊每天睜開眼也在想一件事,我必須努力奔跑,否則我就會成為獅子口中的獵物,被獅子吃掉。

這就是危機意識。

我朋友是做諮詢的,他說他剛工作時,企業做戰略規劃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現在,能夠拿得出清晰的3年戰略的企業,都已經不多了。更別說5年和10年以後,這個企業還是不是活著,都是未知。

社會高速發展,每年都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更別說是作為員工的我們。為了不被高速發展的社會車輪所碾沒,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會讓我們的工作具有創造性

:我們每個人在職場待久了都會產生惰性,對閒適的需求就會大於對進步的渴望,危機意識會激發我們被壓抑的進取心,點燃我們逐漸減退的熱情之火,哪怕是一絲火苗,也會照亮一大片天地,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危機意識會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

當我們對自己的工作輕車熟路後就會喪失曾有的熱情,隨著年紀的增大、家庭瑣事的增多,終究只能淪為朝九晚五混日子的上班族,殊不知,對工作的熱情是你事業成功的奠基石,它可以浸透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你的熱情終不會被辜負。

提高危機意識,可以讓我們隨時提升自己,那麼,當危機到來時,我們會比別人更優雅更從容的面對危機。

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

三、打造自己,不斷積累人脈

有人說:二十歲靠體力賺錢,三十歲靠腦力賺錢,四十歲以後則靠人脈賺錢。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收穫。

建立人脈資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主動出擊。

我工作的十幾年中遇到過很多人,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部門的行政文員,當時她只是陪同其他人來我部門找相關人員辦業務,等待的過程中見我無事她主動過來說,我是新來的**部門的小倩,可以認識你一下麼?

簡單的說,我就是她積累下的一個小小的人脈。後來,小姑娘因表現出色被銷售部門要了過去,再後來,聽說被推薦去了平臺更大的公司。

主動介紹自己、推銷自己,當別人認識你,瞭解你之後,你就多了更多的機會。

當然,光主動出擊還不夠,想要積累人脈,你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擁有可以“資源互換”的籌碼。

畢竟,商業社會,講究互惠互利,如果只想一味索取而不付出,那麼即使你擁有無數的人脈,大家也只會對你敬而遠之。

人脈就是你自身擁有的潛在的無形資產,這是一種潛在的財富,也是另一種競爭力。

我們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整理和積累人脈清單,另闢職場蹊徑,不斷為自己增值。這樣,也有助於在裁員大潮中擁有新的機會,不會逃離的太狼狽。

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

最後,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一份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如果,有一天裁員的浪潮不幸席捲而來,願你可以從容、優雅的面對。

人到中年,如何優雅的面對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