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下滑又裁員 老牌魅族的路到底在何方?

在眾多手機品牌中,魅族絕對算是一個“另類”。如果用一個詞彙來概況魅族,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日前,魅族又確認了裁員的訊息,這已經不是魅族第一次裁員了。反覆的組織架構調整、數次裁員、銷量下滑、高層變更等不好訊息接二連三發生,創立才15週年的魅族似乎提前步入了中年危機,人們不禁要問,魅族到底怎麼了?魅族的路到底在何方?

魅族近幾年雖然銷量尚可,但和第一梯隊的差距也十分明顯。另一方面,魅族這兩年也一直沒能拿出獲得市場認可的產品,去年釋出的旗艦產品Pro 7到今年上半年釋出的魅族M15,市場反饋都比較平淡。根據前不久賽諾公佈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報告顯示,魅族一季度的出貨量僅有391萬部,與第一陣營相比差距明顯。

這兩年,魅族在黃章的帶領下,調整頻繁。2017年,魅族實行雙品牌運營策略,魅族專注於高階市場,魅藍品牌則面向年輕人市場。時隔一年,今年5月,分拆一年的魅族和魅藍再次合併,人員架構也再次發生變更,種種跡象表明,分拆後的市場效果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加上創新乏力、產品缺乏新亮點,導致使用者換機意願比較低,整體手機市場看起來並不樂觀。在經歷2017年的智慧手機寒冬後,中國廠商們在2018年第一季度再次感受到了什麼是“雪上加霜”。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執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1-3月,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

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分列前五名,市場份額佔比合計高達77%。這意味著,在國內手機市場,其他手機廠商能分到的蛋糕越來越小。在存量市場博弈下,位於第一陣營的華為、小米、OPPO、vivo必然會蠶食第二陣營的金立、魅族、中興、聯想等品牌的市場份額。受此影響,國產智慧手機品牌或將進入更為激烈的競爭階段,行業加速洗牌。未來如果找不到新的爆發點,第二、三陣營智慧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銷量下滑又裁員 老牌魅族的路到底在何方?

資料顯示,2015年,透過價格戰,魅族整體的手機出貨量為2000萬部,但代價慘重,淨虧損達到10.37億元。2016年的機海戰術使得銷量增長到2200萬部,然而到2017年,魅族整體的手機出貨量下滑到2000萬部。

可以看出,魅族依靠魅藍的機海戰術策略並沒有達到理想效果。2017年,在黃章的領導下,魅族氾濫的機海戰術得到了抑制,但市場不盡人意。而在中高階市場,魅族近幾年由於戰略混亂與旗艦手機失利,魅族錯過了衝擊高階市場的最佳時機。在高階機的投入研發不足,錯誤的定位,高階處理器以及全面屏的缺失,都是魅族銷量不佳的因素之一。

從渠道看,網際網路手機賴以生存電商模式在不斷淡化,O2O在不斷向線下渠道傾斜。不過,線下渠道的維護和成本非常高,與OPPO和vivo相比,魅族的線下渠道還是一塊短板,魅族要想虎口奪食,又何談容易。

魅族其實也曾一度輝煌過,經典的外觀設計和flyme系統也被同行借鑑過,然而這些年,魅族卻一直堅持個性化,魅族手機雖然較自身有明顯進步,但進步略顯不足。

從PRO 7和魅族15來看,魅族似乎只是為了個性化而個性化,不顧產業的發展和使用者需求的變化,比如“全面屏”這種潮流,魅族遲遲沒有跟隨。

在供應鏈上,華為、小米等一線大廠手握巨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對供應商有議價權,能夠拿到更好的螢幕和晶片,上游廠家被一線大廠壟斷的情況下,二線手機廠家話語權就會越來越弱 ,即便魅族想要集中精力打造一款高階產品,恐怕也會受制於供應鏈。

魅族之前與高通關係緊張,一直都是以聯發科的晶片為主,魅族旗艦的效能,似乎也總比友商差一些,價格沒有優勢,配置、外觀甚至使用者體驗都沒有強過競爭對手,魅族拿什麼和友商競爭?

可以說,缺失主流晶片是拖累魅族的一大原因,Pro7就因此慘遭滑鐵盧,魅族和高通的專利官司讓魅族錯失了很多機會。

在國內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不少手機廠商早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海外,魅族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除了進軍海外,魅族也開始涉足智慧裝置,智慧配件,魅族聲學,生活周邊等,但效果十分有限。

總體來看,魅族要想在手機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需要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出來。除了需要具備差異化的技術,還需要在市場營銷、渠道建設等諸多方面苦練內功。2018年已經進入下半年,魅族16被寄予厚望,據悉這款產品將搭載高通驍龍845處理器,但能否帶領魅族上演“王者歸來”,總體來看並不樂觀。不管如何,今年對於魅族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因為所有跡象都表明,留給魅族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