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王清任,1個活血化瘀方,化掉身體一切淤血

有這麼一個醫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個三十幾歲的女子,因為早年精神上受了一點打擊,每天都鬱鬱寡歡,後來經人提醒後發現自己臉上長了很多斑。

按常理來說一般是老人才會長斑,而她才三十幾歲。

老中醫給她舌診後發現,她的舌質紫暗,舌下黑粗,再結合她有胸悶和情緒低落,經常愛嘆氣的症狀,判斷她為肝氣不舒。

隨後解釋道:“ 你這種斑是黃褐斑,是因為心裡老堵著,血氣無法生髮出來,慢慢就變成了淤血,淤血反映到臉上就成了斑,應該按照氣滯血瘀進行調理。”

隨後老中醫給女子開了一劑藥物,也就是清代名醫王清任有名的血府逐淤湯。女子連續喝了四個療程之後,臉上的斑果然就慢慢消退了。

清代名醫王清任,1個活血化瘀方,化掉身體一切淤血

血府逐瘀湯,在《醫林改錯》上,能治療十九種病症,從上面這個案例就說明其實還遠遠不止。

中醫認為,人的血液暢通,身體才能健康,如果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或是血流遲緩,就會導致瘀血阻滯,導致腦梗、心梗等一系列疾病的出現,這個方子,幫助大家活血化瘀,改善血瘀體質,在一定程度上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現在人營養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氣滯血瘀,或者因為氣滯血淤得病,後因病而氣滯血淤。包括打傷啊,風寒傷啊,熬夜傷啊,久坐傷,都是氣滯血淤,他到最後面都會在這裡。而血府逐瘀湯就是專門化氣滯血淤的。

瘀血有什麼特點?嘴唇偏烏暗的,舌下靜脈怒張的,曲張的,臉印堂發黑的,黑暗的。脈象一摸下去呢,澀澀的,好像刀刮竹一樣,流得很無力的,有瘀堵。區域性呢,痛得像刀刮一樣,這些都是淤血在體內的表現。

且看血府逐瘀湯組成:

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清代名醫王清任,1個活血化瘀方,化掉身體一切淤血

來一起觀摩下這個各味如何逐瘀。

當歸是血中聖藥,行心之血,調肝之氣,養血和血,可預防它藥活血而造成耗血,故而王清任大人點兵點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

另有桃仁、紅花、赤芍、川芎這些歸屬肝經的重要人物。

桃仁破血行瘀。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川芎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行氣活血。互相配合不傷肝,溫和有力逐血瘀。

且赤芍,桃仁,川芎紅花還在心經行血,既行心血,又暢肝氣,既讓氣中之血活動起來不淤滯,又讓血中氣機活動起來不凝滯,讓血液如一潭流動的活水,祛瘀生新,逐走滯塞。

而柴胡,疏肝昇陽和胃,由於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頭痛身重等。柴胡之昇陽,能使濁氣隨降,既能解表退熱,又能調暢氣機散氣滯,氣行血便也活起來了。

牛膝,治肝陽眩暈,引藥下行。不僅能讓治療的病位往下,更可讓所逐之瘀血下行。就像古代流放犯人,牛膝就是那個押解犯人的衙役。是本方逐瘀之點睛。

加上生地清熱滋陰涼血,可令上藥行氣又無傷陰之弊,並可防血熱引起頭暈止眩,甚至瘀熱於心引起失眠心悸等。

桔梗,擔負著通肺理氣的重要職責。而枳殼是歸屬脾胃經的,看起來與前述兵將不合拍,但用方講究排兵佈陣,環環相扣,脾胃位處中焦,擔負著運轉之責,就像一個交通樞紐,調暢上中下之氣機,並可防胃氣上逆引起乾嘔等。

清代名醫王清任,1個活血化瘀方,化掉身體一切淤血

桔梗枳殼與牛膝相遇,相當於桔梗在上游,枳殼在中游,牛膝在下游,每一河段都有人負責,整個的氣機血液便運轉起來了。

由此,血府逐瘀湯既能升達清陽, 又可降洩下行,逐瘀滯,使氣血和調。全身與之相關的病症都可用其治療。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藥,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