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原本可以躲過這場風波

海天味業,原本可以躲過這場風波

作者丨牧歌

編輯丨堅果

千億市值的“醬油茅”海天味業,在這個國慶假期過得並不順心。醬油的顏色有多深,海天遭遇的誤解就有多深。

短影片平臺上的“海克斯科技”,成為了海天醬油新的標籤,而隨著被扒出國內外產品標準不一致,更是瞬間點燃了大眾的怒火。

關於食品安全的專業問題,自然也該由專業人士給出解答,公眾和媒體可以給出質疑,但卻無法定下結論。不過拋開新增劑方面的爭論,海天在公關上所展現出的姿態也並不討喜,甚至於從某種方面來說,海天的傲慢迴應給本就棘手的輿情危機澆上了一層油。

1

“雙標門”後的災難級公關

9月下旬,有網友質疑海天醬油疑似在國內和國外採用雙重生產標準,並曬出了相關圖片。其中,在日本銷售的海天醬油僅有水、大豆、小麥等天然原料,以及食鹽、砂糖等調味劑,而在國內銷售的部分海天醬油產品,則多了焦糖色、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新增劑。

除此之外,更有網友指出,海天醬油為了壓縮成本,在低端產品中沒有使用更安全但價格稍高的山梨酸鉀,使用的為食品防腐劑苯甲酸鈉,而後者則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頂著國內調味品行業龍頭企業頭銜的海天味業,無論是在市場規模還是品牌認知上都鮮有對手,作為上市公司,其市值曾一度逼近7000億元,成為A股市場風光一時的“醬油茅”。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海天系產品更是國民級別,尤其以海天醬油最為代表,

去年全國醬油產量為788.15萬噸,海天一家就獨佔了265萬噸,

市場領先地位可見一斑。

但即便已經是行業霸主,此次突然爆發的負面輿情還是讓海天味業慌了陣腳,海天味業先後在9月30日和10月4日連發兩則公開宣告,表示“所有產品新增劑的使用均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法規要求”,並不存在所謂的“雙標”行為。

不過,這兩封義正言辭的宣告並沒有讓海天味業在輿論上挽回頹勢,尤其是釋出的第二篇公告,傲慢的態度更是給本就緊張的消費者關係澆上了一潑熱油。

海天味業,原本可以躲過這場風波

在這篇公告中,海天認為,

“用食品新增劑來誤導消費者認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要麼是不明真相,要麼是別有用心”

。此外,海天還表示,

“用所謂‘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不僅打擊了中國老百姓的消費信心,更會嚴重影響‘中國造’的世界聲譽。”

這種“扣帽子”式的宣告,一邊把提出質疑的網友安上居心不良的“罪名”,一邊又標明自己“民族企業”的身份不容褻瀆,在事件真相併不明朗的情況下,這種公關方式不僅沒有直面問題,反而刻意上升高度和綁架公眾情緒,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2

海天為何急於自證清白

除了公關回應上的失敗之外,海天味業選擇“硬剛”的時機似乎也撞在了槍口上。在剛剛過去的9月,正是短影片博主“辛吉飛”靠著“科技與狠活”在網路上大火的節點,在短影片中,辛吉飛透過用各種食品新增劑“合成”了人們常吃的東西,吸引了大批網友的關注。

不過翻開辛吉飛的歷史作品則可以發現,其並沒有發表過針對海天醬油的言論,唯一一期與醬油有關聯的影片內容,也沒有與海天味業聯絡到一起,。

而海天味業在外部輿論都在討論食品新增劑問題的時候,卻突然站出來“自證清白”,

甚至還宣稱要起訴造謠者,難免會讓不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的普通網友將其與辛吉飛聯絡起來,進一步造成了海天味業在輿論場上的被動。

在迴應的過程中,海天味業的公關路徑還走了一步臭棋,那就是拉上了行業協會。10月5日,中國調味品協會官網釋出宣告稱,“支援因輿情受到影響的調味品企業依法維權,追究網路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雖然行業協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客觀獨立的第三方,但在整起事件中,由於辛吉飛過早的奠定了網友們心中“食品安全吹哨人”的形象,因此大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不同聲音,就更容易被認定成“無良資本”的化身,即便真的佔理,也很難挽回路人緣。

而海天醬油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撇清關於自身的負面傳聞,也很有可能與其今年並不理想的業績表現有關。

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交出了近年來最差的中報成績單,雖然淨利潤仍有33。93億元之多,但1。21%的同比增速,已經降到了近些年的最低點。

海天味業,原本可以躲過這場風波

在2021年年報中,海天味業給2022年定下的目標是

“計劃實現營收280億元,利潤74.7億元,營收利潤雙12%增長”。

在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海天味業自然將更多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下半年。

在這種因素驅動下,企業急於擺脫負面輿情困擾的心情可以理解,只不過並不恰當的迴應時機和並不高明的迴應方式,讓原本的小問題釀成了大危機,綿延近半個月仍然不乏批評的聲音。

按此形勢預計,口碑大大受損的海天味業,今年的總體業績目標恐怕將更難完成。

3

傳統企業的公關反面教材

在國內的調味品企業中,海天味業算得上是比較善於“借勢”的企業之一,尤其在營銷宣傳上花費了不少精力,近五年來,海天味業的廣告費用的投入分別為

4.54億元、5.06億元、4.65億元、4.86億元和4.53億元。

尤其在一些比較受年輕人關注的渠道中,海天味業更是不遺餘力,冠名了《青春環遊記》、《中國詩詞大會》、《誰是寶藏歌手》、《吐槽大會》等熱門綜藝節目,此外,還積極與頭部的帶貨主播和種草達人開展合作。

海天味業,原本可以躲過這場風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是一家老牌的調味品企業,但海天對於新媒體營銷和網路傳播的把握並不亞於某些新消費品牌,但在這次事關企業聲譽的公關戰役上卻失去了往日的水準。

螺旋實驗室認為,這可能與一些傳統企業的市場部執行機制有關係,在正面宣傳和市場營銷方面,往往會有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來承接需求,根據品牌調性量身打造推廣方案。

但遇到重大的輿情危機時,企業更傾向於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渠道和服務商更多承擔執行的任務,比如稿件分發和資源洽接等。

而傳統的消費品企業由於過去很多年都依賴於渠道出貨,和消費者實際上缺乏直接對話的場景,也並沒有太多處置負面輿情的經驗,

因而很容易對當下的網際網路語境產生誤判,往往出發點和立意都沒有問題,但在方式和路徑上吃了虧。

覆盤海天醬油的這波負面輿情,其實一開始並不會演變成一場公關危機,甚至於用冷處理的方式也未嘗不可,但激進的態度和缺乏溫情的公關辭令,讓整起事件最終走向了難以翻轉的地步。

而對於其他企業來說,尤其是傳統的調味品企業,海天公關災難級的表現也確實該引起思考,在大眾情緒需要發洩出口的時候,盲目硬剛也許並不是個明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