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上世紀60年代初,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距內蒙古烏海市尚有近30公里距離。而此後不到40年,烏海市烏達區已經有近1/3的土地被烏蘭布和沙漠吞沒。在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烏達區始終把加強綠色生態屏障作為推進綠色發展、永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1964年,烏達區培育起一片小樹林,這成為烏海地區城區內最早的公共綠地。上世紀90年代,位於烏達區馬堡店的烏達治沙林場擁有林帶1萬多畝,是烏海市當時最大的綠地。

60年來,經過一代代烏達人接續奮鬥,不斷探索科學治沙方法,將防沙造林,治沙用沙相結合,綠色發展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生態美景(烏達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沙化嚴重的重災區,到如今的大漠綠洲,烏達人民始終站在與風沙搏擊的第一線,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青春、用智慧、用汗水、用毅力譜寫科學治沙的壯麗篇章。

“推窗見綠、推窗見景”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烏達區全力推進實施文化口袋公園專案這一惠民專案,始終堅持將生態宜居、環境建設作為民生“重頭戲”,大力實施增綠建園、增花添彩等行動,結合地域特色,新建改建了一批融“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公園綠地,城區園林景觀和城市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提升,綠色已經成為烏達區生態宜居的最美底色。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大漠綠洲(烏達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烏蘭淖爾鎮是烏達區下轄鎮,地處烏達區北部,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資源優良,根據地域資源優勢,將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資源打造成為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綠色餐飲一體化的旅遊小鎮。同時,烏蘭淖爾鎮實施淨化綠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實現由“淨”到“美”的轉變,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被評為自治區文明村、自治區鄉村旅遊重點村。現如今,經過治理的“小沙窩”不僅是烏海市民的休閒後花園,更成為烏海的旅遊打卡地,現已成為進入內蒙古“西部風情”旅遊線路的重要地區。

烏達區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認真貫徹“七治”工作部署要求,扭住關鍵環節,狠抓整治整改,高標準推進蘇海圖礦治理,年內累計完成覆土106。81萬平方米、固化60萬平方米、綠化94。3萬平方米,選擇檸條、沙棘、沙打旺等適宜本地生長的草木開展植被恢復,採空區範圍內4處儲煤場及廢棄建築物已全部拆除,並將用於光伏發電專案建設。今年以來,烏達區城區空氣自動站對烏達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共監測338天(其中2天無效,有效監測天數338天),優良天數共計265天。空氣達標率從2021年的73。8%升至2022年的78。4%,提高4。6個百分點,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換得來之不易的綠色福祉,家住新達街道的劉粉梅是林業局治沙站的一名工人,她的父親也是一位林業人,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看著父親植樹造林,聽著父親講解林業知識,耳濡目染,使她對綠色有著極深的渴望,對植樹造林工作產生了特殊的認識和情感,在治沙場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而曾經困擾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沙”經過治沙人的堅持不懈也有了新的模樣。青春獻給大山、綠色留給後代,一輩子無怨無悔,像劉粉梅一樣的“播綠人”在烏達區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青春詮釋著對綠色的憧憬和對家鄉的熱愛。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播綠”治沙(烏達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如今烏達區這片沙地早已不是不毛之地,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溼地是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條件之一,也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礎。現在充滿生機的沙漠綠洲和宜居的生態環境吸引著白鷺、灰鷺、天鵝、鴻雁、中華秋沙鴨等水鳥,它們紛至沓來,在黃河沿岸覓食、飛舞、嬉戲,整個溼地呈現出了萬鳥翔集的絕美景象。

央媒密集關注 | 烏達,沙漠的盡頭是綠洲

生態美景(烏達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防沙治沙,馳而不息,昔日黃沙換上新顏,烏達區將生態建設、生態經濟一同發展,書寫著一個個“點沙成金”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