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文 | 小伊評科技

就在最近,努比亞Z50系列釋出,起步價格2999元,搭載驍龍8 Gen 2處理器,一舉成為全行業最便宜的驍龍8 Gen 2機型,比此前主流品牌釋出的IQOO 11,小米13系列產品都要更便宜。

其實,如果大家關注過當下手機行業就應該明白,在現如今的手機市場中,諸如Moto,中興,努比亞以及真我realme等小眾品牌早已取代曾經的小米成為了極致價效比的代表,所有搭載同款晶片最低價產品幾乎都出自這三個品牌之手。

談起來“價效比”這三個字,小米一定是最先出現在大家腦海裡的品牌。當年小米之所以能夠在一票本土以及國際手機品牌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價效比。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在2011-2015年這個時間段,只要一個品牌能夠做出一款同配置價格比小米機型還低的產品,誰就能夠獲得相當可觀的曝光以及對等的銷量,譬如那個時代的樂視手機就是一個代表,在樂視全盛的時代,其風頭甚至蓋過了小米。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換句話說,在那個時代,任何手機品牌都可以遵循一個萬能公式:

極致價效比=知名度=銷量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價效比這個策略卻越發顯得蒼白。

就拿最近釋出的MoteX40以及努比亞Z50來說,單論價效比,這兩款手機的表現確實不錯,尤其是後者,2999元的起步價幾乎已經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驍龍8 Gen 2機型的底價。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然而,饒是如此,不管是MotoX40也好還是努比亞Z50也罷,就像投入大海的兩顆小石子一般,都沒有引發什麼特別的關注。雖然暫時不知道這兩款機型的首銷資料如何,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好,因為這兩個品牌曾經發布的類似產品的銷量就很一般。

與此同時,國內頭部企業現階段都已經不再以追求極致價效比作為自己的戰略目標,而是致力於打造一款能夠在外觀,質感,配置,效能,拍照等層面達到平衡的機型。

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紅米以及IQOO。紅米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主打價效比的產品,然而現階段的紅米卻推出了多款以拍照,外圍配置乃至外觀為主要賣點的產品。

譬如紅米Note11Pro系列,紅米Note12系列等,這兩款手機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價效比機型,因為他們搭載的處理器在同價位機型中並不顯得出色,甚至還是短板。不過,這兩款手機的銷量卻還很不錯。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而IQOO這邊也是一樣的,IQOO Neo系列原本主打的就是極致價效比,然而自從IQOO Neo 5開始,他的產品策略也從曾經的極致價效比開始轉向追求外觀,追求質感這條路,甚至連素皮後殼都開始用上了。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那麼,為什麼現階段的消費者不再追求極致價效比了?

1

處理器效能差異所帶來的體驗感知差異越來越弱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在傳統認知裡的價效比中的效能所指代的就是處理器的效能,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傳統認知,當年小米也正是靠著搭載旗艦處理器這個噱頭才能夠一舉成名。

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前幾年,手機效能提升所帶來的體驗感知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在那個時代,一款主流的網路遊戲在大版本更新之後,就會淘汰一部分中低端機型,很多中低端機型甚至沒辦法正常執行一些高階的遊戲,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再加上那個時候系統最佳化等等也都不太成熟,搭載高效能處理器的手機和中低端手機在使用體驗方面確實有明顯差異,非常直觀。

但是,現在呢?

驍龍8+和驍龍778G效能差距大不大?很大,但是如果你不告訴消費者兩款手機的效能差異,單從體驗上來看,消費者在短期內很難感受到差異,因為單就保持日常使用流暢度而言,驍龍778G已經完全足夠。

至於遊戲,驍龍778G也能夠滿幀的執行諸如王者和吃雞這種非常大眾且主流的網路遊戲,至於《原神》,這遊戲的受眾本來就不高。

既然效能的提升所帶來的直觀改變並不大,消費者對於單一效能的追求自然就會減弱,轉而追求其他能夠明顯提升體驗感知的地方,而外觀,質感,造型就是一個很好的著力點。

2

手機的身份發生變化,消費者的訴求從單一到多元

成就小米的極致價效比策略,為什麼不再吃香了?體驗才是王道

曾經的智慧手機是什麼?是一種時髦的科技產品,所以在智慧手機剛剛興起的那些年,刷機,玩機一直都是非常熱門讓人津津樂道的事情。所以,在那個時代,消費者對於手機的訴求很單一,誰的硬體配置好價格低,就買誰。

然而,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現階段的智慧手機已經從曾經的科技潮品變成了一個帶有極強工具屬性的產品,甚至已經成為生產力工具。

那麼經歷了這樣一種身份的轉變,消費者的需求自然也會從單一朝著多元去發展。現階段的消費者在選購手機的時候,肯定會多方面的考量,不僅要看手機的硬體配置,還會在意系統是否好用,品牌調性是否符合自己的訴求,售後服務是否健全,質量是否可靠等等等。

而這些,都不是曾經極致價效比機型所能具備的。

3

經過“社會的毒打”成熟的消費者都認識到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

越是瞭解手機的消費者越會認同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真理。因為看似名字都一樣的配件,他們所能帶來的體驗卻大相徑庭。都是線性馬達然而體積大小天差地別;都是OLED屏但素質卻參差不齊;都是安卓系統,但體驗卻大相徑庭等等。

這世界上不會有真的不掙錢把產品賣給消費者企業,他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在一些看似感知不強的地方壓縮成本而已。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