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月生活費不到一千,背後的職業規劃

說到錢,我的金錢觀像是有點變態的樣子。

很摳搜,真的是會為了幾塊錢幾毛錢在購物軟體上精挑細選;然後有時候想吃點零食了也捨不得叫個外賣;也捨不得出去吃,就算是聚餐一頓也得幾十、夠買一星期的菜的了;買東西都是網購、貨比三家,穿的東西都沒有超過一百的。

現在看我能想到的合理的解釋就是我想攢錢,攢到一個數目以後就fire,給自己更多的自由,並且也會靠一些副業在fire的時候賺錢。存款是我做選擇的底氣、做自己的底氣,比如這次額轉技術,在別人看來可能是很瘋狂,在我看來就還好(確實人的悲歡並不相通),哪怕是我會面臨失業的風險,但是我還有存款和副業的技能,就還能養活自己,只是說收入不如從前了,但是我更自由了。

其實自由職業真還挺不錯,適合低物慾甚至反消費主義,反正一天也不花幾個錢,何必用自己寶貴的時間、精力甚至健康去換那麼多錢呢?對於不太花錢的人來說,時間和健康才是最貴的。

要是堅持以上的想法倒還好,平時摳搜攢錢、發展可持續副業,時機到了辭職fire就行,但是我偏偏不能堅持。一方面我在空閒的時間並不快樂,反而覺得或者沒意思(從學生時代的長假中可以得出);另一方面,我沒有辦法不在乎世俗的說法,一個重本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年紀輕輕躺平,無業遊民像什麼樣子;在一方面,我有一個在工作和副業之間折中的計劃,就是邊上班邊孵化副業,我覺得自媒體是不錯的副業形式、但是這個需要時間去孵化,所以在這個孵化、等待的時間上班就挺好的,不會因為沒有產出太過焦慮、放棄,其實本質上就是在上一個計劃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時機節點:等待副業成熟。

梳理到這裡,一個問題也浮現出來了,等待時機成熟,就得一直保持工作狀態,那這段時間能不能保持住工作狀態(即公司能不能一直留我),以及我能不能一直工作(我的身心狀態能不能堅持工作)。能不能保持工作,也是我焦慮的一點,畢竟轉技術之後,我的工作壓力挺大的,而且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挺強的,不知道能不能轉正,也不知道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哪裡。

與金錢關有關的計劃其實就是,

攢錢,孵化副業,找準時機fire成為自由職業

但是與之相對的還有另一個想法,因為有時候工作體驗還是不錯的,而且收入穩定旱澇保收,時不時還有公司的小驚喜,最主要的是旱澇保叔,但其實本質來說還是存款不夠多,如果有個百萬存款,一年這幾萬塊錢算啥喲,這點現在想通了。

還有一種摸魚的時候獲得的佔便宜的錯覺,有時候真的是摸魚一天,打個卡,工資到手,這種就很爽。但其實公司就是買了我一天的時間,雖然我沒幹啥對公司有利的事,但是也沒幹什麼對自己有利的事,主要是幹對自己有利的事會很明顯、被抓包摸魚了就很危險,所以找一個大家都清閒、大家都摸魚的工作(都摸魚,大哥不說二哥唄)。

從長遠來說,長期主義的視角,工作還要能夠有所積累,人脈上或者資源上,這樣就有變現的機會。所以

是清閒、但是能有所沉澱和積累的工作

。具體什麼工作,等boss直聘的時候再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