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作者 | 葛幫寧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李闖,一汽-大眾長春生產焊裝車間工長,被授予“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稱號。

作為第二代一汽人,1977年,李闖出生在長春。1996年,從一汽技工學校維修電工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汽鑄模廠。2000年,一汽-大眾招聘200名電鉗工,他以第11名成績被錄取。

在轎車一廠焊裝車間,李闖從上線機電技工做起。2002年,被選拔到維修工段當一名維修電工。2003年下半年,基本能獨立處理電氣裝置的維修工作。

2004年,一汽-大眾轎車二廠開始建立,李闖作為技術啟動支援人員,進入轎車二廠維修中心,經歷了開迪、速騰、邁騰和新寶來4種車型的建設、除錯和規模生產階段。2009年,他從維修工段調到生產工段,歷任代工長、工長。

李闖在轎車二廠焊裝車間負責鐳射焊期間,進行了40餘項技術創新改進,突破鐳射焊領域的技術封鎖,為一汽-大眾節約成本1100多萬元。他整理編寫完成《鐳射焊應用維修手冊》,透過創新工作室培養了大量鐳射焊接人才。

2008年,他憑藉“大規模轎車生產鐳射焊柔性自適應分配系統”創新專案,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榮獲全國第18屆發明博覽會金獎。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從電鉗工到維修電工

1977年,我出生在長春。父親是長春一汽客車底盤廠職工。我從小就喜歡去他單位玩,看到零部件經過組裝,變成一輛完整汽車的過程,不禁對這份工作心生嚮往。我還喜歡用木頭製作車輛模型,這是汽車廠大院的男孩子們經常玩的一種遊戲,還互相比賽,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考慮到家裡情況和個人愛好,我選擇到一汽技工學校學習維修電工專業,學制3年,其中一年半為實習期。學校安排我們到一汽客車底盤廠、一汽散熱器廠和一汽解放等企業實習,在維修電工班組跟著師傅學習技能。

1996年,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一汽鑄模廠,主要為解放卡車鑄造活塞環和剎車盤等。我心裡有些失落,因為這裡與印象中的整車製造廠不一樣,都是些零部件鑄造模具。但父親鼓勵我,到哪裡都一樣能鍛鍊人,還是要好好幹。

師傅教給我兩句話,讓我終身受益:一句是,維修電工必須認真仔細,這份工作不僅關係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關係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另一句是,工作中要多學、多看、多問,多向別人學習。

2000年,一汽-大眾產能迅速攀升,工廠需要招聘200名電鉗工,我躍躍欲試。有朋友勸我,去新合資公司不如留在老工廠穩妥,不知未來前景如何,要是再回頭就很難,但我毅然報名參加考試。當年9月,我以第11名的成績被錄取。

我被分配到一汽-大眾轎車一廠焊裝車間。迄今我還記得第一次到焊裝車間的情景,雖然捷達生產線是從美國搬遷過來的20世紀80年代裝置,但自動化程度和節拍效率都很高。我既震驚,又興奮,就像進入一個大寶庫。我心裡想,未來雖有挑戰,但一定要好好幹。

我的第一個崗位是上線機電技工。由於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幾乎派不上用場,我在工作中經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就會想起鑄模廠師傅的教導,要一邊生產一邊學習。

我所在的班組有10個人,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學生。為更好適應崗位,一大半人都在積極學習,我的鬥志也被激發出來。當故障出現時,我就跑前跑後,看老師傅們如何判斷維修。下班後,我趕緊將案例記在筆記本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琢磨。

其間,發生過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不知什麼原因,我焊出來的焊點總是發白,正常應該是金黃色。班長叮囑我,發現焊點發白要勤檢查,看是否發生了開焊。除反覆檢查外,我更想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開焊,而且進一步查詢原因和修理裝置,也是維修技工的本職工作。

起初,我以為是電極帽長時間沒更換所致,但換完後依然如此。我又想,如果把電極帽銼一銼,會不會好點?於是就把電極帽斷面銼得非常尖,結果還是開焊。

我只好向班長請教。班長說:“你把電極帽銼得這麼細,能不開焊嗎?這是有分流的地方,電纜的絕緣體破損,而你的工作臺是鐵的,它倆一搭上,電流就跑了。強度不夠,焊點能不發白,能不開嗎?”

班長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根源,而我研究半天卻沒有成效,主要原因還是經驗不夠豐富,理論不夠紮實。此後,我就利用休息時間,大量查閱資料,努力提高技能。

2002年,我被選拔到維修工段,成為一名維修電工,主要負責寶來生產線。

剛到維修工段,我還有些不適應。在生產線時,我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產量,有時幫著處理一些小問題。寶來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我以前根本沒接觸過,而且出現問題要求快速處理,否則會影響產量。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進行鐳射焊培訓

為儘快適應維修工作,一方面,我把自己負責的基礎點焊——維修懸掛點焊機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儘可能地多向老師傅請教,同時到一汽-大眾培訓中心學習。

在同事的幫助下,我做了一個試驗檯,將裝置從裡到外拆了一遍,畫出圖紙,研究各個部件功能,同時模擬處理一些故障,為維修積累經驗。

半年後,我發現懸掛點焊機的元件空氣開關總壞,換一個開關需要1600多元,成本昂貴。透過拆解損壞的空氣開關,我發現大部分損壞開關是觸點被燒壞所致,被燒壞的既有靜觸點,又有動觸點。

我突然靈機一動,能否將兩個損壞的空氣開關整合成一個好的?焊接後,重新組裝的空氣開關完全可用,此舉為一汽-大眾節省了不少成本。

這次成功的技術改造讓我嚐到甜頭。以前,自動夾輔具程式設計是我的弱項。於是,我積極參加培訓。當時生產線較忙,我白班不能去聽課,就上完夜班後,第二天早上8點到培訓中心上課。到2003年下半年,我基本能獨立處理電氣裝置的維修了。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意外收穫

2004年,一汽-大眾再次大規模提升產能,開始建立轎車二廠,需要一批啟動技術支援人員,我主動報名參加。6月8日,焊裝車間開始安裝裝置,我正式加入轎車二廠。

此後,我經歷了開迪、速騰、邁騰、新寶來4種車型的建設、除錯和規模生產階段。

轎車二廠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轎車生產基地,裝置技術含量高、複雜。焊裝車間就是這個基地的心臟,有先進的鐳射焊技術。

在轎車一廠,焊裝車間只有2臺鐳射焊裝置,裝置出故障時,只有維修主管等3人能夠進行修理,班長甚至都不能參與。後來我們才明白,鐳射焊裝置的光學元件要置於無塵環境中,揚塵不利於進行維修。

轎車二廠維修中心開始只有6個人,分成機器人小組、PLC(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小組和鐳射焊小組。我負責鐳射焊小組,對鐳射焊裝置進行維修和質量最佳化,算是得償所願。

速騰專案引進了32臺鐳射焊裝置,從車門到後蓋、頂蓋、前端,都可實現鐳射焊接。其實,早在開迪專案(與速騰同平臺)時期,車間就已經成立鐳射焊小組,主要為速騰專案作準備。外方人員在現場除錯裝置時,我們就邊看邊學,學會了基本操作。

2004年10月,一汽-大眾組織我們到德國學習鐳射焊技術,同行共有4人。學習時間共計2周,其中一週在大眾汽車集團總部沃爾夫斯堡,另一週在柏林的鐳射焊裝置廠家。

除學習維修鐳射焊裝置理論知識外,我還有些意外收穫。

這得從鐳射焊鏡頭保護鏡片說起。由於粉塵或者一些工件表面受熱後產生的氣體,會對鐳射焊鏡頭造成汙染,從而影響焊接質量,因此,鐳射焊鏡頭前會有一個保護鏡片。但這個鏡片屬於易損件,每個班次每天要更換一次,而且鏡片只能從德國採購,每片成本約200元。

在這之前,我就思考過能否在保證焊接質量的基礎上,延長保護鏡片的使用壽命。我每天拿著筆記本記錄鏡片受汙染程度,還做過一個檢查週期表,觀察每天的用量、鏡片的汙染程度,以及對焊接質量的影響等。

綜合分析記錄的資料後,我發現不論如何保護,鏡片都會受汙染,因此必須定期更換。

到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集團總部以後,我看到他們同樣每天更換保護鏡片。但鏡片包裝略有不同,他們的包裝上面有德文,而我們的沒有任何文字。巧合的是,德國車間班組裡有一本中德對照說明書,我在上面看到保護鏡片竟然是由蘇州工業園一家公司生產,我記住了生產廠家的電話。

回國後,我和蘇州這家公司取得聯絡。對方表示每片售價80元,但他們只做出口。我有些不甘心,把事情彙報給維修主管,再透過採購部門努力,最終以每片80元的價格直接從蘇州採購。以每天更換50多片、一年更換1。8萬片計算,每年可節省費用幾百萬元。

速騰投產初期,按照慣例,中方要聘請德方鐳射焊專家到焊裝車間進行啟動技術支援,費用是每小時102歐元,每月18人次。車間領導找到我們,希望將國外所學技術轉換成生產力,提高鐳射焊質量。

我有些不信邪,都是一樣的人,為何不能自己幹?我們和國際先進水平差在哪裡?憋著一口氣,透過刻苦鑽研,我們用2個月時間,終於突破外方技術封鎖,完成了速騰鐳射焊裝置質量最佳化工作。

速騰剛開始啟動除錯時,頂蓋——也就是車頂,這樣一個大面積範圍的鋼板,其鐳射焊縫質量不是很好。雖然這對汽車安全實質性影響較小,但是存在漏雨導致鏽蝕等問題,這在我們公司是不可接受的。

有些企業為節約成本,在同樣位置用橡膠或者其他材質的美觀條給掩蓋,這其實有隱患。而我們公司要求,直接讓使用者看到這個位置,焊接的外觀必須完美,不能存在任何瑕疵。

正常車頂蓋和側圍的匹配精度要求是0。2~0。5毫米,間隙不能過大,但也不能過小。間隙過大,天窗的材料就會滲到兩個板材之間,導致焊縫不美觀,而且返修起來很困難。反之,間隙過小,焊完就像魚鱗,打磨後焊縫中間會出現孔洞。

首批速騰實驗車頂蓋和側圍間隙已經達到1。6毫米,超出標準很多,根本沒法焊。我立刻和負責匹配分析的部門一起研究方案。要單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難的是車頂蓋和側圍的匹配,只有匹配間隙達到要求,才能保證鐳射焊質量。

我特意進行了實物演示,用直徑1。6毫米的焊絲把頂蓋釺焊出來,結果用手一摸,不是一個大坑,就是一個大波浪。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焊接質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是,車頂蓋和側圍的匹配間隙過大。

同事立即開始最佳化間隙匹配。一段時間後,匹配精度達到需求。經過5輪焊接質量最佳化,頂蓋釺焊質量問題終於解決。最終,我們取消了德方專家的技術支援,節省了一大筆費用。

2005年10月,我第二次到德國學習鐳射焊技術。這次有7人同行,除鐳射焊小組成員外,還有車間工程師和培訓中心老師。時長7周,地點在鐳射焊裝置廠家。

與第一次出國主要學習鐳射焊初級課程相比,這次主要是學習裝置原理、引數最佳化和裝置調整等內容。換句話說,以前老師教給我們的裝置密碼,屬於初級密碼和操作密碼,經歷這個階段後,才能在高階課程中拿到專家級密碼,進入更多操作介面調整最佳化引數。

回國後,我們編寫了《鐳射焊技術手冊》。這本手冊被一汽-大眾培訓中心用來進行拓展培訓,效果不錯。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鐳射焊鏡頭零件通用性改進

▍鐳射焊攻關

接下來,我開始著手鐳射焊裝置去離子過濾器改進專案。

由於國外裝置廠家壟斷鐳射焊裝置技術,造成備件價格非常昂貴。鐳射焊機冷卻系統的核心是去離子系統,其中,去離子過濾器的消耗量佔備件比例的17%。按照保養計劃,每臺冷卻器的去離子過濾器需要每年更換一次。焊裝車間有57臺冷卻器,每個過濾器1。3萬元,合計需要成本70多萬元。

兩次出國學習的經歷讓我更加了解鐳射焊內部構造。我發現透過更換一些零部件,可以再節約一些成本,但難點在於,鐳射焊作業時,只有4%的能量被利用,96%的能量被冷卻水帶走。因此,冷卻器的冷卻效果非常重要,要求水的導電率必須在0。6s/cm以下。

鐳射焊裝置去離子過濾器的作用,就是淨化過濾器水中的導電離子,冷卻鐳射發生器中的鐳射發射裝置,保證導電指標達成。

是否有替換方案,既可以去離子,又可以降成本?透過研究過濾器工作原理及物質成分後,我嘗試用石棉過濾裝置替代,但實驗沒有成功。接著,我又透過查閱相關資料,借鑑國際經驗技術,並向德國同事請教,終於找到了能替代過濾材料的物質。

改進後,使用新型材料的去離子過濾器裝置效能和引數,與原裝進口裝置相差無幾。而且,這種替代物質可以在國內採購,並經組裝使用。從此,我們不用再更換整個過濾器,而是定期更換其中的過濾材料即可。專案每年可節約10%的鐳射焊易損件成本。

圍繞鐳射焊,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PDT鏡頭工作模式改進。速騰門蓋有13米鐳射焊縫採用德國PDT鏡頭焊接,當時全球只有南非賓士公司和我們使用。

因投資有限,我們只能將焊接鏡頭多功能化,即一個鏡頭具有2~3個焊接鏡頭的功能,PDT鏡頭由此誕生。它具有偏轉角度的功能,既能焊填充,又能焊熔焊。

這種焊接鏡頭精度高,對工作環境要求嚴格,容易出現故障。為儘可能降低裝置停臺率,我們在現場蹲點3周,觀察故障發生的異常現象,最終發現過高的轉換鏡頭角度以及伸縮長度,是產生故障的根本原因。

我們進一步研究:是否每個工件焊接都需要鏡頭進行角度偏轉?能否不偏轉,或者不大幅度偏轉,僅在有必要時偏轉?結果發現,多數情況下,只要將鏡頭固定在一個角度,就可以降低故障率。

我們利用4個星期日,綜合6個工位,對8臺機器人及鐳射焊機重新程式設計。問題解決後,可節約2個鐳射焊接鏡頭,節省備件及維修費用70萬元。同時,故障率大幅降低,速騰門蓋生產時再沒出現超過30分鐘以上的停臺。而之前一停就是半個班次4小時,與目前相比少生產80~90臺(輛)車。

有一次,在一個週末,速騰門蓋215工位的一個鏡頭組出現故障,鏡頭的電機無法復位。我們透過技術分析,將問題鎖定在Z軸感測器零點設定上。由於裝置廠家技術壟斷,調整引數密碼對我們保密,因此,即使更換感測器我們也無法校準引數。

我們聯絡代理商,問他們能否以特快方式郵寄一個鏡頭備件,得到的答覆是最快也要2天時間。我們決定自己改造,透過分析論證,很快制訂出一套將釺焊改為熔焊的完整方案。

我們立即行動,將伸縮臂拆除,用連線板將鏡頭的活動部分固定,然後更改機器人程式,將焊縫達到理想狀態。經過20個小時連續奮戰,終於趕在週一生產前將問題解決,避免了因停產而造成的巨大損失。

再往後,我們有了一個新想法:能否自行組裝出一臺鐳射焊裝置?去德國學習時,我發現德國人會在平臺上多準備一臺鐳射器,一旦其他鐳射器出現問題,這臺裝置就能頂上,完全不影響生產節拍。

回國後,我一直想實現這個願望,既能保證生產節拍,又可當培訓裝置用,可謂一舉兩得。

但花300多萬元買一臺鐳射器放著顯然不現實。既然買不了,我就嘗試在現有基礎上“組裝”出一臺鐳射器。

一臺鐳射器原本有6個平行光路,就像一個廣場有6個出口,但並非所有出口都同時使用。按照德國裝置廠家的設計,1號鐳射器使用1號和2號光路,分別給A和B機器人;2號鐳射器的兩個光路,分別給C和D機器人。

因3號鐳射器是在另一個工位上,因此,只有1號鐳射器和2號鐳射器可以互換。也就是說,如果1號鐳射器出故障,可以把1號鐳射器上的光路挪到2號鐳射器上,但不能用到3號鐳射器上。而3號鐳射器出故障,只能與4號鐳射器互換。

能否打破這種侷限?既然所有鐳射器都在一個平臺上,是否可以讓1號、3號和5號鐳射器只要距離不太遠就能實現互換。我把想法與PLC小組進行交流,他們表示實現的難度在程式編寫上,可以試試。

PLC小組開始編寫程式,我們在速騰門蓋上進行試驗。試驗在一條門線的兩個工位上進行,輸入程式後,看鐳射器之間能否互換,結果連試兩次都沒成功。我們沒有洩氣,研究問題出在哪裡,究竟是方向問題,還是試驗中有疏忽?

進行第3輪試驗時,從程式設計到除錯,每個環節我們都很細心,但鐳射器只是偶爾才有功率。由此可以確定,方向沒問題,但除錯要最佳化。PLC小組繼續最佳化程式,我們繼續做除錯,每輪試驗都在2小時以上,而且不能耽誤現場生產。

最終,第5次試驗後,鐳射器功率穩定,達到焊接要求,實現了我們一舉兩得的目標。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維修鐳射焊裝置

▍頭等大事

我們還做過一個“上位機”專案。以前生產線比較分散,裝置都在平臺上,當裝置停臺時,線上工人打來電話,報完故障後,我們前去維修。對於一些隱性停臺問題或者裝置保養問題,我們要到生產線上尋找,不僅維修工作效率低,而且還影響生產節拍。

我就思考,能否有個上位機,把主焊裝置、側圍裝置、門蓋裝置等資訊傳輸過來,我們在原地就能監控到裝置狀態。這個想法得到了鐳射焊小組的積極響應。由於對網路整合不太瞭解,我們就向PLC小組請教後再實施。

鐳射焊小組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安裝、佈線,透過整合器乙太網實現了這一功能。終端是一個計算機顯示器,我們可以直接在上面看到各平臺裝置情況。這樣則變被動為主動,降低裝置停臺率,為車間贏得維修時間。

2009年,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原因有二:一是攻克新寶來頂蓋鐳射釺焊難題;二是我從維修工段調到生產工段,成為代工長。

新寶來是一汽-大眾第一款自主研發產品。2007年開始建生產線,2008年投產,2009年遇到問題。按照設計,頂蓋釺焊需要點焊,由於模具,衝壓出的頂蓋有個17毫米寬的凹槽。

外方副總經理表示,新寶來必須要有技術亮點,比如頂蓋採用鐳射釺焊技術。從市場因素考慮,新寶來確實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但因最初設計是基於點焊工藝,如何轉換工藝成為我們的頭等大事。

一開始,我們採用鐳射釺焊後,在流水槽上面又鋪了一層PVC膠,再噴面漆,這樣既實現了鐳射釺焊,又保持了外表美觀。但在一次路試中,我們發現頂蓋上面會產生細裂紋,這是不能接受的質量缺陷。

大家開始研究如何消除這個缺陷。首先是把流水槽寬度從17毫米縮小到10毫米,但這樣原有裝置就不能再進行釺焊。我們向外方專家請教,對方表示需要重新改造結構,再重新程式設計執行,需要一兩個月時間。而且僅專家費用就需要50萬元,還不包括一系列裝置改造費用。

關鍵是時間不允許。當時新寶來銷售已經在市場上鋪開,專家方案讓我們面臨巨大產能壓力。這種背景下,經理問我:“你能否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了想,回答道:“領導,我不能說百分之百能解決,你給我2天時間,我先試試。”

“好,那就試試,我相信你一定行。”經理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勵道。

首先需要梳理問題,針對17毫米寬的凹槽,鐳射釺焊時,頂蓋和側圍的搭接沒有任何夾具,這樣前面焊,後面跑,很容易鼓起來。

後來我們就用一個滾輪,邊壓邊焊。為消除缺陷,把間隙縮小到10毫米後,滾輪的壓紋角度不適合,而且也焊接不了,這就是問題所在。而要想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就不能大改,主要圍繞鐳射釺焊進行調整。

我帶著2名鐳射焊小組成員,利用元旦3天假期時間,先改頂蓋釺焊一側。在原有裝置基礎上,改變滾輪的壓紋角度,在適合的角度上加墊片,加到合適時為止。接著修改鐳射焊鏡頭角度,一度一度地調整,再進行焊接試驗。

第一臺(輛)車焊接效果很不好,不是焊到頂蓋內側,就是焊到側面。當時也有些反對的聲音,認為這樣不行。我說:“不行也得試試,按照外方方案,要等一兩個月,時間等不起。”

我們重新最佳化焊接引數,接著再試,第二臺(輛)車還是不行。焊到第三臺(輛)車時,終於達到目標。上班時,我向經理作了彙報。最終,我們團隊花5天時間完成了任務,這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多的自主能力。

2009年5月,我調任焊裝車間寶來區域主焊工段代工長。到生產線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產和質量上,因為我來自維修工段,到生產工段後開始負責培養維修能手,儘量將故障在內部解決。

在新崗位,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寶來提產專案。因寶來持續熱銷,一汽-大眾決定將寶來日產能從680輛提升到730輛。我負責主焊工段改造,主焊線是連線車身下部和側圍的最重要環節,改造專案的目標是將主焊線生產節拍從原來的155秒提高到99秒。

我帶領團隊,透過最佳化機器人生產節拍,比如取消不必要的軌跡或者煩瑣的動作,實現了產能目標。後續再繼續最佳化和改進,對備件進行大資料管理,2011年,改進專案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自動化改造

最近幾年,我的工作重點是低成本自動化改造。

新寶來EOP(量產結束)後,一汽-大眾要生產新車型,要安裝新裝置,老裝置需要搬遷。下一代是C4機器人,因此很多C2機器人面臨淘汰。

我瞭解這些裝置的使用週期和年限,雖然型號老,但裝置還挺新。新工段只有20多臺機器人,我就想把這些要被淘汰的機器人改造一下為我們所用。車間經理也同意我的想法,但他考慮到更多現實問題,問我實施難度如何。

確實有難度,但我不想就這樣輕易放棄。最大的難度是新機器人和老機器人標準不一樣,要把老裝置融入新裝置中,並且還要實現聯動。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調整鐳射焊引數

經過苦思冥想,我提出一種方案:能否透過中間轉換器,實現C2機器人和C4機器人聯動。我向有關專家諮詢,得到肯定答覆,的確有這樣的轉換器,但購買裝置需要1。6萬元。

我就兩手準備,一邊寫採購申請報告,一邊想辦法實現新舊裝置融合。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個辦法,立即把鐳射小組召回到生產車間討論。把舊裝置完全獨立出來,變成一個個孤島,新機器人與一個PLC通訊,舊機器人與另一個PLC通訊,再讓這兩個PLC之間溝通,這樣就不用再購買轉換器。

我們一拍即合。先安裝一個機器人,試驗成功後,開始到各焊裝工段找裝置。從2018年正月一直到國慶假期,歷時8個多月,我們利用業餘空閒時間和節假日、雙休日,最終實現預想方案。直到現在,這些自動工位執行都非常穩定。

這是我們第一次自主完成自動化工位改造。改完後的成效是工位一小時產能提升2臺(輛)車,一個班次最佳化3個人,2個班次就是6個人,每年可節省成本90萬元。再加上裝置費用,4年可節省600多萬元。

2019年,第二次自主改造自動工位時,因有上次的經驗積累,我們用時4個半月就完成4套自動焊接裝置安裝和1個升降滾床定位。這個工位可以幫助側圍工段分擔150個焊點,提升生產節拍,節約每個班次3個人工,提高了生產線的自動化率。

後來,我們又增加了10臺機器人,整個車間增加了近20臺機器人。上至領導,下至員工,大家對自主低成本改造都非常認可,團隊成員也非常自豪。我認為,能讓員工認可的改進才是好的改進。這個案例在一汽-大眾五地六廠進行了推廣。

2020年,我們針對主焊車間下部工段最辛苦崗位——手動氣體保護焊,進行自動化改造。與此同時,對鐳射焊裝置應用進行通用性改進,從質量調整最佳化到裝置維修,都是我們工段自己做。

鐳射焊裝置的二次保護鏡片被汙染得非常快。裝置廠家提出的處理方式是將鏡片郵寄回歐洲保養,往返需要3個月,而且沒有備件,因為廠家不再生產,我們只能乾等。

二次保護鏡片與之前提到的鐳射焊保護鏡片有些區別,但原理相同。我便聯絡德國廠家,能否用以前型號的保護鏡片做替代。廠家答覆,不同型號的裝置不能替代。

根據經驗,我認為可以試試。內部溝通時,大家有些擔憂,怕對裝置造成不良影響。但是突然有一天,鏡片受汙染後,鐳射被汙染物分散到其他裝置上,鏡頭變得特別燙,工作效率變差,裝置不能再繼續使用。

當時只有兩個鏡頭,一個送去保養,另一個又不能用,要麼停產,要麼就按照我的想法,找個鏡片替換。我裝上替換鏡片,先用低功率進行嘗試,再不斷加大功率,看鏡頭有沒有發熱現象。確定沒問題後,再試另一臺(輛)車的效果。結果效果非常理想,一直使用到現在。

李闖:攻關鐳射焊裝置 |《至精至善》

早在2009年,我還在維修班組鐳射焊小組時,就在車間經理和工會主席的支援下,建立了鐳射焊裝置維修基地。2010年初,以我名字命名的“李闖鐳射焊培訓實驗室”成立。

這是全國第一個完全由工人自主建立、集實驗和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實驗陣地,也是“李闖創新工作室”的前身。發展至今,鐳射焊接技術在一汽-大眾的應用水平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跟隨時代發展浪潮,我們也在向數字化轉型。比如生產裝置故障維修的資料統計、備件採購週期數據、易損件使用資料等,這是創新工作室的一項課題。數字化是未來發展的必要過程,一旦搭建好數字化的平臺,維修領域肯定會迎來爆發式的發展,未來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