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論 π的發展

在區塊鏈發展歷史當中,必然會出現一款超級公鏈!

公鏈最基礎要求是去中心化,那就必須有數量足夠多且分佈足夠廣的執行節點。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公鏈去中心化的特徵之一就是去法幣化,沒有法幣的報酬支撐憑什麼讓處在不同國家何地區的人花費真金白銀去執行節點?

公鏈的交易媒介是硬幣,只有節點收益的硬幣的價值大於投入的法幣價值才會有人去執行節點!

比特幣雖然是幣圈老祖,但以它的交易速度註定無法商用。以太坊雖幾經升級擴容,依然無法滿足大規模的併發交易。索拉拉雖然交易速度快,但那是犧牲去中心化換來的。

既然是超級公鏈就必須涵蓋足夠多的行業領域,可以查閱到的新發專案,往往只是在某一領域發力:搞借貸的搞借貸,搞NFT的搞NFT。唯有π在底層發力,努力整合資源。

外掛再多,沒有一個強大的系統來整合,就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要想成為超級公鏈硬幣數量就必須足夠多。

這種觀點與傳統幣圈觀點相悖,畢竟是物以稀為貴。

既然是超級公鏈,對應的經濟體量肯定無比巨大,硬幣數量過少,只能透過不斷分割硬幣來實現價格相等,這對日常消費並不友好,一旦不能進入日常消費市場,那就不能成為超級公鏈。

仔細觀察新發代幣,發行數量一個比一個多,難道發行方不懂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最典型的案例就中本聰幣(BTCs)最初發行量是2100萬,最後增發100倍!

超級公鏈出現方式是比特幣以太坊式的挖礦方式嗎?

比特幣需要專業的礦機,消耗大量的電力,有著巨大的邊際成本。從理論上來說,幣價會覆蓋挖礦成本,讓比特幣維持現在的價格。可到如今,還有幾個專案採用這樣的挖礦模式?

不是說這種挖礦方式不成功,也不是不環保,而是誰願意會去為一個不知前途的命運去買單。

超級公鏈肯定是以更低門檻,更加環保的方式出現。

不管是零擼也好,還是礦機挖礦也好,其實本質都是一串數字,只要能達到技術標準,形成強大共識,就能殺出一條血路,贏得屬於自己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