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你一定聽說過資訊繭房,但對於它究竟是什麼又不是很清楚,更不清楚長期處於其中的危害。其實我們上篇所提到的種種習慣,就是一種“資訊繭房”生活中的具象表現。每天爆炸性的資訊撲面而來,這些資訊往往透過大資料,網際網路的方式強硬塞給我們,對於這些推送資訊,我們在資訊接納上就沒有主動性,我們可以選擇性的忽略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推送,當然也會主動點開自己喜歡的關心的推送。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無法改變被動的資訊接納的事實。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這個過程就像餐廳的選單上有A和B,A是你不喜歡的,B是你喜歡的,我們的天然選項即這份選單上僅有A和B時,我們的選擇就會變得很侷限,這時我們往往會對B做出優先選擇。久而久之這樣的資訊推送會使得我們在資訊接收與選擇上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對於推送資訊以外的資訊逐漸產生間隔,甚是隔絕,我們的生活僅有“猜你喜歡”。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猜你喜歡”被廣泛用於購物APP

大資料下的資訊像一張巨大的網,把我們籠罩其中,我們每天只能被動選擇“接受或拒絕”,這張“猜你喜歡”的“資訊網”會把除你感興趣的以外資訊隔絕,讓繭房內的我們在能夠更直接高效的獲取圈層資訊的同時,會對繭房外的資訊產生偏差甚是認識障礙,逐漸失去了對外界事物的主動探索能力。這就是資訊繭房。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繭房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只要有資訊,就會有傳播,在一條資訊從產生到被接受,中間所經歷的過程會使得接受者對資訊內容做出篩選,從而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在社會生活當中,資訊篩選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說我們在看天氣預報時,往往會忽略其他地方的天氣狀況,只會選擇自己所在的城市地區的天氣資訊,或是我們所關心的城市資訊。

這種資訊篩選是為滿足資訊接受者自身利益的資訊選擇。這樣的篩選是接受者有目的篩選,而資訊接受者的資訊皆滿足自身利益時,與其無關的資訊就會被篩掉,在大資料的演算法下會被天然遮蔽,無法接收,資訊接受區域變得狹隘侷限。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資訊繭房不是客觀產物,而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最早在19世紀,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就已注意到。二十世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桑斯坦解釋說,生活在“資訊繭房”裡,公眾就不可能考慮周全,因為他們自身的先入之見將逐漸根深蒂固。一些國家就由於這個原因走向災難。對於生活在資訊繭房的領導人和其他人而言,這是一個溫暖、友好的地方。但是,重大的錯誤就是舒適的代價。對於私人和公共機構而言,繭房可能變成公眾一種可怕的夢魘。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在桑斯坦看來,網路的廣泛使用,讓每個人都能獲得自己所喜歡的資訊。假如說一個社會也是如此的話,各個社會群體便會分裂。這樣的一種思想偏狹將會帶來各種誤會和偏見。正是因為訊息是免費獲取的,所以在無數的新聞面前,公眾必須做出取捨。假如每個人都只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自己喜歡看的訊息,那麼,每個人的世界願景都只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來應該擁有的樣子。

網際網路的隱形殺手“資訊繭房”究竟是何物?

這種預言性的資訊發展,正是現在“大資料”時代的資訊縮影,人們對於資訊失去選擇權,對資訊的來源,內容價值失去辨別與思考,而是習慣性的接受與預設,這對於資訊的傳播是非常不利的,更甚是非常危險的。“他們不在乎事實是什麼樣子,他們只認為世界應該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資訊形成的繭房,會剝奪人們唯一思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