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優青“帽子異化”?國自然基金委批評:有學者獲得“傑青”專案後不再安心科研

傑青、優青“帽子異化”?國自然基金委批評:有學者獲得“傑青”專案後不再安心科研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網公佈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績效報告》。

報告特別提到傑青、優青“帽子”“異化”問題,“存在有的學者在獲得傑青專案資助後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轉向從事行政工作等情況”。

報告裡涉及優青傑青的專案效益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內容整理如下:

值得關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傑青專案在資助佈局和管理上有待加強;優青專案在定位上政策研究不夠。

傑青專案一是關注學科平衡和未來學科佈局規劃不夠。調研發現,在部分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很難獲得傑青專案資助。

二是傑青專案結題評價標準不統一。傑青專案管理辦法中只規定了從五個方面內容進行結題審查,但並未明確傑青專案實施後應達到的標準。調研發現,不同科學部傑青專案結題驗收優秀率差異較大(23%-88%)。

三是基層科研單位仍然存在傑青專案“異化”現象。傑青不是榮譽稱號,而是一類專案資助,這一理念還沒有廣泛樹立,存在有的學者在獲得傑青專案資助後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轉向從事行政工作等情況。

優青專案一是專案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和最佳化。科技界目前對優青的定位存在不同認識。調研瞭解到,很多單位把優青專案當成“小杰青”對待,異化為人才“帽子”,使青年科研人員提前進入傑青專案競爭的軌道,帶來急躁和壓力。二是面向學科交叉的專案申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三是部分科學部結題驗收未區分評價等級,無法支撐績效目標完成情況準確判斷。四是優青專案整體績效目標中,個別指標設定不夠合理。

有關建議

進一步完善優青、傑青等人才專案。進一步明確優青專案定位。一是強化優青專案面向科學前沿探索的資助機制,為有潛力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潛心科研的環境,鼓勵青年科學家勇闖創新的“無人區”。專家呼籲應給予優青專案更長 週期的資助。二是鼓勵優青專案開展廣泛的學科交叉,實現更多原創性突破。三是按照定位修訂優青專案績效指標。

最佳化傑青專案資助佈局和評價機制。一是關注學科平衡,對冷門、 薄弱以及有“萎縮”傾向但對科學長遠發展非常重要的學科和方向加73強引導。二是合理設定傑青專案的資助人數。傑青專案長週期高強度 的資助方式有利於科研人員長期專注從事基礎研究,應從科技自立自強、把握戰略前沿出發,研究傑青專案資助的適度規模。三是完善評價機制,明確傑青專案的結題標準。引導和鼓勵傑青專案負責人踏實做科研,真正發揮對學科發展引領作用。

專案效益情況:優青專案

優青專案面向有潛力的年輕科研骨幹,資助開展具有前沿探索性的科研活動。本年度優青專案實施效果和影響主要表現為:

第一,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術骨幹。

2020 年新批准資助優青專案 625 項(含港澳)。根據 2020 年完成結題的優青專案結題報告統計,23 名專案負責人成為青年科技創新骨幹人才。建設了一批有實力的科研團隊。優青專案為科研團隊實力的塑造和提升提供了經費保障等基礎依託,同時也為年輕科研人員瞭解、探索科學前沿問題提供了平臺。專案執行期間,有 25 人晉升為高階職稱。從研究生和博士後培養看,累計依託專案培養研究生 3792 名,其中,博士研究生 1600 餘名;培養博士後 188 名。其中,45 人獲得優秀碩士論文,21 人獲得優秀博士論文,2 人獲得博士後基金。加強了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影響力。根據當年結題專案報告顯示,累計舉辦國內國際會議 233 場次,參加國內國際會議超過 3000 場次。專案負責人中,21 人次擔任國際期刊主編、副主編或編委。在 2 個以上國際期刊任職的共 15 人。

第二,提高了青年科技人才的自主科研能力。

在優青專案的資助下,聚焦基礎研究領域前沿科學問題,在科研第一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拓展學科邊界,推動多學科交叉與融合,探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學成果。2020 年結題的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專案於專案執行期間內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諸多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Nature、Science、Cell 發表20篇,其子刊發表106篇。此外,三重簡併費米子等專案研究成果實現前沿突破,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專案效益情況:傑青專案

傑青專案在學術界已享有很高聲譽。2020 年是傑青專案設立 26 年,從資助之初的每年資助 50 人,到 2020 年的 298 人,傑青專案從 資助力度到覆蓋學科數量都有大幅增加,傑青專案的資助成效主要體 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培養了一批優秀學術帶頭人。

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共有 125 人成為青年科技領軍人才。31 位專案負責人或研究團隊成員在項 目執行過程中實現了職稱晉升。透過專案實施共培養博士後 338 人、 博士研究生 1802 人、碩士研究生 2100 人。傑青專案學者作為科研領軍人才及學術帶頭人的作用日益凸顯,是推動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 的重要力量。

第二,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

透過傑青專案資助,引領了 中國前瞻性基礎科學發展,不斷為科學前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 2019 年結題的傑青專案中,專案負責人在專案執行期間作為第一完 成人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共 2 人,分別為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琛琦和中國 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峰。在科研獎勵方面,共獲得國家級獎勵 數量 25 項,省部級獎勵數量 90 項。

第三,促進了學科發展和影響力提升。

透過傑青專案資助,一批 青年學者拓寬了研究領域,承擔起學科合作與融合的聯絡人與協調 人,集結了一批科研人才,依靠多個學科的協作與綜合,建立起一批 因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成果而興起的新學科,並取得了一批科技前沿成果。

2019 年結題的傑青專案在專案執行期間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了諸多高水平學術論文,包括髮表 Nature 論文 15 篇、Science 論文 2 篇、Cell 論文 2 篇,2014~2019 年間入選高被引學者 42 人次。

第四,加強了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

透過傑青專案資助,我國青 年學者對外交流合作的頻率顯著增加,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影響力大幅 提升。根據2019年傑青專案結題報告統計,在資助期間應邀做國際 學術會議特邀報告的專案負責人共計101名,累計共做國際學術會議 特邀報告約735次。其中,個人累計做國際學術會議特邀報告 20 次 及以上的共計 6 名,個人累計做國際學術會議特邀報告10次及以上、20次以下的共計20名。部分學者在資助期間在國際期刊任職,從而 有效提升了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學術領域的影響力。當年結題專案顯 示,在國際期刊任職的傑青專案負責人共計16名。其中,擔任特約主編/副主編一職的共有11名,擔任編委會成員的共有 4 名;在2個及以上期刊任職的共有11名。

編輯:吳金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