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文/每幀科普

說到種菜這件事,似乎一直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天賦”,比如在南極科考站透過無土栽培種出蔬菜、在乾旱少雨的非洲種出西瓜。

然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竟然可以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地帶,成功種植出

水稻

,幫助迪拜把沙漠直接變成了“糧倉”,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水稻沒有水怎麼生長?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水稻的生長環境有什麼要求?

一般來說,水稻適合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一般溫度保持在30度左右,水溫在32到34度之間,有利於提高水稻的存活率。

同時它也對光照有很高的的需求,種植水稻時,如果光照時間過短的話,很容易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從而影響水稻的產量,每天至少保證6小時的光照。

既然是水稻,自然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田地裡水分過少,就會造成植株枝葉枯黃,一般在水稻生長期,水位需要在8釐米左右。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迪拜為糧食資源開始治理沙漠

迪拜這個城市的名字,我想有很多人都不陌生,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

“有錢”

,沒錯迪拜當地人非常富有,但迪拜是一個

面朝大海,背靠荒漠

的城市,能夠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非常少。

所以當地大部分的食物都需要進口,雖然有實力進口,可一旦供貨方或者是運輸渠道出現問題,當地人就會面臨沒有糧食的風險,所以“自給自足”是最好的方式。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但你敢相信水稻能在沙漠地帶種植嗎?你沒聽錯,是在水資源十分稀缺的沙漠。這讓我不禁好奇,這種情況真的能種植水稻嗎?其實曾經迪拜人也想過各種辦法治理沙漠。

最直接的就是將海水進入沙漠,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加當地的降雨量,但結果不盡如人意,雨水沒有盼來,卻把沙漠變成了一片

鹽鹼地

,使得這裡寸草不生,就連生命力頑強的仙人掌也沒逃掉。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中國幫助迪拜在沙漠種下水稻

為了能在沙漠地帶發展農業種植,迪拜人邀請了好幾個國家的科研團隊前去考察試驗,結果都是失敗而歸。

直到2017年末,阿聯酋總統兼總理邀請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前往當地進行沙漠水稻試驗種植,因為當時

海水稻

已經在我國取得了成功,不過還沒有在異國他鄉進行過種植,畢竟迪拜的環境和國內有很大不同。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迪拜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氣溫非常高,尤其是沙漠地區,溫度高達50℃,而且因為之前沙漠治理的失敗,造成那裡都是白茫茫的鹽鹼地。

不過好在鹽鹼地對於

海水稻

來說,並不是難題,因為

海水稻是一種介於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間的物種,它生長在海邊,所以耐鹽鹼能力很強。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更重要的一點是,海水稻和普通水稻相比,適應環境的能力更高,同時還具有

抗倒伏、抗澇、抗病蟲的優點

但為了能讓海水稻在迪拜的沙漠上更好生長,袁隆平團隊獨創了一種

改良技術——四維改良法

,它是改良土壤的“秘方”。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分別是採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系統對沙漠進行改造,然後應用土壤定向調理劑系統改良沙漠土壤,接著用植物生長調節系統管理水稻,最後就是抗逆性水稻。這種技術可以在2到3年內將鹽鹼地改造成良田。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袁隆平團隊在迪拜沙漠成功種植出水稻,並讓當地的海水稻產量超出了世界的平均水平,這不僅是我國海水稻研發的成功,也是人類第一次在熱帶沙漠上成功種出水稻,它對全球的糧食生產有著重要意義。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最後個人觀點:

不得不說中國人的智慧永遠是你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在種菜這件事情上,似乎永遠有著一種“情結”。

就好比之前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經過檢測發現並不具備種植的條件,那是人們的失望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看出了一點,好像不管在哪裡,中國人總想種點什麼。

沙漠裡的糧倉:中國人在迪拜種“海水稻”,把鹽鹼地變成萬畝良田

如今沙漠種植的成功,不管對中國還是全世界的糧食問題以及沙漠治理問題,都有著重要意義。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