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在音箱發展史上分頻音箱無疑是一種進步,多隻喇叭回放不同頻段的聲音,可以讓音箱擁有更寬的頻響,同時也擁有了更大的功率。但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因為伴隨著分頻音箱而來的各種問題,比如分頻板對聲音的劣化、喇叭軸向補統一、多隻喇叭無法完美銜接等一系列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即便有了雙線分音、電子分音、同軸喇叭等一系列探索,依然如此。

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所以全頻音箱雖然有著功率小,頻響窄等諸般不是依然是很多燒友們的心頭好,今天就來聊聊全頻音箱。

由簡入繁是歷史進步,而由繁入簡就是境界了。這句話我個人非常認同,不單單是在音響行業,在很多方面亦是如此。所以我始終認為全頻音箱應該是簡單的,我們只需要將全頻喇叭的優點最大化的發揮出來就好了,而那些利用技術手費力的去強化劣勢部分就有悖於玩全頻的初衷,比如迷宮、長導向結構等等,也許這會讓許多人嗤之以鼻,玩的不同本就是樂趣,我也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因為我覺得,玩全頻就是玩的真實,那些透過結構而營造出來的不真實的低音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呢?

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一個箱體加一個喇叭就是全頻音箱,看起來簡單極了,其實不然,想玩好全頻音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首先你需要找到一對好的全頻喇叭,如果你曾經去我一般的去尋找過,你會體會到那有多難,還要付出多大的資金成本。雖然淘寶上全頻喇叭一抓一大把,但是能稱之為好聽的卻真的不多。現在的喇叭廠家已經很少生產高品質全頻喇叭了,所以絕大多數好聽的全頻都要從老貨之中去尋找,品相好的二手已經實屬難得,更不要說多年前的庫存了,更是量少價貴。

喇叭找到了就要開始琢磨箱體了,這時候你要做一個決定,是做一對傳統意義上的音箱還是玩障板音箱。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構,如果你不是此中高手,最好還是選擇傳統音箱,那障板雖然開起來就是塊裝了喇叭的木板,但是卻是更難弄出好聲音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所成。

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全頻音箱的箱體是需要絕對精準的,不然全頻喇叭那本來就少的可憐的低音會變得更加可憐,根據喇叭的等效容積嚴格設計箱體是必須的,吸音棉的位置和數量材質就是個經驗活,甚至可以說是有看人品的成分,有的時候的一次偶然為之也許就能將聲音提升一個檔次。

於是裝上、拆了、增減吸音棉、改造導向管、再裝上、再拆、重新做箱體、再裝上、再拆不斷重複很多次後還是覺得聲音與想象有差距。這時一個說不定哪跑出來的朋友一邊抽著煙一邊輕描淡寫的說:“你這全頻音箱應該加一個陷波器。”

然後就是上網查資料、纏電感、拆電感、再纏、加電容、再調整週而復始。然後聲音柔和純淨了,韻味也多少有了點了。去身邊一起開始玩全頻障板音箱的朋友家看看,那小子居然還在猶豫障板上的洞挖在什麼位置。

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加了陷波器的全頻高頻太暗,這不得不讓你考慮加一個高頻補償,又滿世界的找一對能和自己喇叭配套的高音,又是一場百轉千回。

加了高音補償的全頻音箱聲音靚麗了許多,可是兩支喇叭的軸向不統一問題又出現了,所以你又面臨了抉擇,是就這樣還是把高音拆掉。

然後就是拆掉高音,重回沒高音也沒低音的時代,再然後也許會買一對更好的全頻繼續折騰,也許就此停手摺騰階段告一段落。不是不想折騰,實在是怕了那些糾結的日子。

好了,關於折騰就寫到這,我們來說說全頻喇叭。想玩好就要大尺寸是基本共識,磁鐵的密度當然是越高越好,鈷瓷喇叭如果不是那麼價格不親民,估計每個玩家都想有幾對。紙質折環聲音更細膩,只是壽命有限,布邊壽命長,聲音又粗糙了點。

我說全頻----音箱的極簡且糾結之道

密閉箱體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對全頻喇叭接近自然真實的聲音有著很大幫助,只是更難控制而已,本來以為做音箱是電子工程和聲學工程那麼高大上的愛好,沒想到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木匠。

全頻音箱比較搭單端電子管功放,300b、2a3、fu50、5670豐儉由人,推輓就別玩了,不是全頻的路數,這並不比音箱投入小。

辛辛苦苦的玩了三五年,終於有一套自己覺得不錯的東西擺在客廳了,本來想到了該顯擺顯擺的時候了吧,沒想到一個不懂音響的親戚一句:你這啥玩意,怎麼就一個喇叭。就把你給滅了,滅的咬牙切齒而又體無完膚。

去他的,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於是之後的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對全頻都會是你最長聽的一對音箱。什麼沒低音什麼沒高音什麼功率小,好聽才是王道,我自己喜歡更是王道道中道。

得,就寫這麼多,歡迎玩過或者正在玩全頻音箱的朋友指正及交流。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