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人物與正史有多大的出入,改動最大的是誰

提到三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權、周瑜這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就像《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今古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那麼,對於這些歷史人物,有多少是按照正史寫的,又有多少是真實歷史並不存在的?下面咱們說一下里面幾個反差比較大的人物。

一、首先一個就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把他描寫為一個知天文、曉地理,五行八卦、醫卜星象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沒有了諸葛亮的劉備,感覺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天天被打的狼狽逃竄,媳婦孩子丟了都不敢管。有了諸葛亮的劉備,就跟吃了各種大力丸的神藥補品一樣,瞬間成神了。怪不得魯迅先生評價:孔明之智近乎妖。

鑑於每人基本都瞭解諸葛亮,別的方面也不多說了,就說幾個大家都知道的,所謂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但其實另有別人的故事吧。

草船借箭:真實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孫權的身上。《三國志》寫到: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空城計:這個故事一看就是胡編亂造,瞎扯。為什麼?

1、你司馬懿既然都看到諸葛亮神情自若了,離得那麼近,一箭把他射下來行不行?

2、害怕城中有伏兵,那你直接派幾隊人馬衝進去打探一下不好嗎?

3、你司馬懿帶了那麼多兵,不敢貿然進攻,把城圍起來不行嗎?困他幾個月不就知道城中的真實情況了嗎?

司馬懿是誰,他可是以老謀深算著稱的,再怎麼樣,也不至於嚇得撥轉馬頭就走吧。

其實,這段歷史只是裴松之給三國志做傳時,引用了一個叫郭衝的“條亮五事”的故事,而這個郭衝就是諸葛亮的狂熱粉絲。

火燒博望坡:這個事發生在公元202年,此時21歲的諸葛亮還沒有出山,直到207年,諸葛亮才出山跟隨劉備。

赤壁之戰:真正的指揮官是周瑜並非諸葛亮。諸葛亮當時的身份是劉備的謀士和軍師,並不是將領,而當時的軍事實力吳國明顯大於蜀國,肯定不可能把指揮權交給蜀國一個軍師的。包括後來曹操也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像後來的古詩詞描述這段歷史,也都是說周瑜並非是諸葛亮:

李白在《赤壁歌送別》寫到:龍爭戰決雌雄, 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杜牧在《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裡面可沒說東風不與諸葛便。

關於諸葛亮就以成都武侯祠門前的對聯結尾吧: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三國曆史人物與正史有多大的出入,改動最大的是誰

二、周瑜

三國演義:演義中的周瑜被羅貫中描述為一個能力低於諸葛亮,但是還非要和諸葛亮一較高低的負面人物,常出一些餿主意,最後全被諸葛識破,得不償失,得了夫人又折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演義中把周瑜描述為一個嫉妒心強,而且小心眼的人,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才有了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悲嘆。

三國志:正史中的周瑜是一個“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的人,飲醇自醉這個成語就是來自於周瑜的故事,大意是說:周瑜是一個為人寬宏大量的人,但是程普認為自己比周瑜資歷高,但是地位卻不如他,所以與他不睦,經常凌辱周瑜。而周瑜為了東吳,主動降低自己的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也覺得周瑜是個大氣量的人,非常敬重佩服他,於是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

包括劉備對於周瑜都評價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三國曆史人物與正史有多大的出入,改動最大的是誰

三、魯肅

不知道羅貫中通知有多恨魯肅,演義中他的故事好像除了名字外,其他的跟三國志一點不搭邊。

三國演義:魯肅這個人在演義中就是一個憨厚的老好人形象,而且能力不足。借荊州的首要推動人就是他,在諸葛亮的計策下,把荊州借給了劉備,最後多次討要無果,處於兩難的境地。而且心地善良,周瑜陷害設計諸葛亮時,多次通風報信。

三國志:為了讓其配合周瑜,孫權專門為魯肅設立了贊軍校尉一職,相當於現在的總參謀長職務。這就說明了魯肅是有謀略的。而且周瑜之後的大都督就是魯肅,試想,在三國武將林立的時代,能做為大都督,沒有能力能行嗎?

關於單刀赴會,演義描寫魯肅是個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人,在關羽的“開導”下,才明白了孫劉聯合的重要性。而正史是,關羽被魯肅的一番說辭搞得“無言以對”,事實上是魯肅促成了孫劉聯軍的鞏固。

孫權評價他: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周瑜也評價他: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而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也不是諸葛亮,是魯肅。

三國曆史人物與正史有多大的出入,改動最大的是誰

四、虛假人物

羅貫中大概自己編了一百多個虛假人物,像程遠志、貂蟬、關定、周倉,過五關斬六將中的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還有南蠻將領木鹿大王,阿會喃,兀突骨等。

五、其他

其他真實存在人物,大多數也進行了大篇幅的改動,像陳宮、郭嘉、龐統、張昭、鄧艾、馬超等。

畢竟,演義就是演義,七分真三分假。演義就是小說,靠演義不能體現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