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備註也引用於新華社,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

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後方可轉載!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雞公山 1956年7月21日 孫靜攝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5年11月14日 李德武

信陽縣

黑馬石鄉

自1955年入秋以來建立了四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全鄉90%的農戶入了社。這是新建的

南灣農業生產合作社

的社員們正在進行秋耕。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5年11月14日 李德武

這是

羅山縣李店鄉顧寨農業生產合作社

的社員們正在田間選種,準備爭取1956年繼續豐收。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7年4月11日 謝延華

在春季捕魚的時間裡,信陽

南灣水庫

出現了不少捕魚船。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南灣水電站 1959年1月26日 張青雲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發電裝置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黃正秀在配電車間值班

信陽市

南灣水電站

已基本建成,第一臺機組在1958年12月29日運轉發電,第二臺機組也在1959年1月20日安裝就緒開始運轉,電流透過7。2公里的高壓線,送到信陽市各個工廠。這座水電站從1958年6月正式施工的,總共投資三百萬元。

信陽市南灣水電站是河南省1958年新建的水電站中最大的一個,電站設計安裝四組水輪發電機,發電容量達5440千瓦,相當於信陽原有電量的四倍。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6月22日 劉傳勳

南灣水庫

10日放水捕魚,輸水道閘門每啟開十分鐘,可捕魚兩千三百斤。這裡的魚苗是1956年放的。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這是商城縣農民煉出來的生鐵製成的農具 1957年3月9日 唐茂林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山區農民都會淘鐵砂,夏季每人每天可淘二三百斤,冬春季每人每天也可淘出60斤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這樣一座高爐只需20元,一天6個到8個工人,可鍊鐵700公斤到1100公斤

商城縣

地處大別山,其蘊藏著豐富的鐵砂。淘鐵砂是當地農民的主要副業,他們把砂鐵廠設在山窩裡,就地取材,煉出來的鐵是做農具的好材料,全縣的砂鐵廠每年可為國家生產生鐵2300多噸。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7年3月19日 李榮顯

商城縣何店鄉

在解放後進行了規模植樹,這是社員在叢林中除蟲。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12月22日 楊丙文

商城縣超英人民公社

建立的洋粉廠,以供應城市需要。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12月23日 楊丙文

商城縣

超英人民公社

社員正在把茯苓賣給國家商業部門。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7月6日 徐振炎

淮濱縣城郊公社

社員將半夏過篩分級,準備賣給國家。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9月16日 楊丙文

戰勝乾旱威脅奪得了水稻豐收的

信陽縣雞公山公社

,掀起了送糧高潮。這是新店大隊繁忙的收糧站。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10月14日 張青雲

這是

雞公山公社武勝關大隊

的社員在收水稻。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5年1月20日 魏德忠

羅山縣定遠公社春秋大隊

依靠集體力量,興建小型水庫,進一步擴大農田面積,爭取1965年農業取得更好的收成。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夾道生產隊耕讀小學的學生在上課 1965年3月24日 魏德忠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課後,師生一起揹著糞筐去拾糞

潢川縣隆古公社謝圍子大隊夾道生產隊

,地處丘陵區,居住分散,貧下中農子女上學讀書比較困難,1964年7月夾道生產隊辦起了一所耕讀小學。

信陽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5年6月5日 李效白

息縣楊店公社龍廟大隊範樓生產隊

1964年有來自鄭州市的32名知識青年在這裡集體插隊,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