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下華嚴寺”的倖免於難——是“天佑”還是另有原因?

(每日一“中國文化史蹟”第1160期)在中國古代,由於宮殿都是木質結構,並且沒有避雷針等應用,無論是“天火燒”的天災,還是戰亂等人禍,能保留下沒被“付之一炬”的大殿,可謂九牛一毛。

山西“下華嚴寺”的倖免於難——是“天佑”還是另有原因?

(1931年攝於下華嚴寺,本社圖片版權所有)

1931年,學者到“下華嚴寺”做學術考察,梳理出下華嚴寺從遼代始建、一直倖免於難的歷史:

據1941年《中國文化史蹟》(本社《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蹟圖集》),《大同府志》援引金代天眷三年(1140)《下華嚴寺重修 碑文》,稱下華嚴寺為遼重熙七年(1038)建。保大間,毀於 兵火,唯齋堂、廚庫、寶塔、經藏、泊守司徒大師影堂存焉,而 後,元代至元間,寺僧慧明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改大殿 為大有倉;洪武二十四年(1391),即教藏,置僧綱司,復建 寺;崇禎四年(1631)毀,崇禎五年,督餉戶部周維新、巡撫張 廷拱、總兵楊茂春重修,藉此可知下華嚴寺歷史沿革之大概。據 聞,下華嚴寺後又於清雍正六年(1728)、乾隆八年(1743)、 道光七年(1827)幾度重修。在下華嚴寺薄伽教藏內,有一石 碑,系立於金代大定二年(1162)五月,碑上刻有“大金國西 京大華嚴寺重修薄伽教藏記”。碑文中述及藏經之事,稱 今此大華嚴寺,自古以來,亦有教典,至保大末年,伏遇本朝大 開正統,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閣樓觀,傾俄成灰,唯齋堂、 廚庫、寶塔、經藏、洎守司徒大師影堂存焉。

《大同府志》所記 即是援引此碑,碑文記大華嚴寺自古以來就有教典,但是,並無 《大同府志》所述遼重熙七年(1038)建寺之記載,僅是證實 在遼代重熙年間已有教典之事實。《大同府志》所記,究竟是對 《大金國西京大華嚴寺重修薄伽教藏記》碑文自作理解,或是另 有他據,筆者不得而知。而且,據《大金國西京大華嚴寺重修薄 伽教藏記》重修碑文記載,可以確定上述經藏遼代時就已存在, 並在遼末保大年間倖免於兵燹。就下華嚴寺建築形制及建築技法 看,認其為遼代建築,亦無不妥。

謝謝您在浮躁的頭條,關注我們這麼冷門的文物學術文章(為了適應網際網路閱讀量,只好略向標題黨低頭,太正經可能閱讀量是個位數。我們做了1000多期了)。願您有收穫,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