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身份、編造故事……境外電詐人員自揭“陷阱套路”

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交流,有人收穫真愛,有人卻踏入“陷阱”,人財兩空。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有十多萬人員彙集境外從事電信網路詐騙,把“黑手”伸向國內,其中有一種詐騙型別,目標鎖定在25歲至40歲之間的單身或離異女性。

這些詐騙分子,把自己包裝成“28歲至45歲、優質的單身成功男士”;在朋友圈裡“開豪車,住別墅,出入高階會所,有著光鮮的事業”。

包裝身份、編造故事……境外電詐人員自揭“陷阱套路”

從境外自首歸來的林某自揭套路(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攝)

22歲的四川敘永縣無業青年林某,2020年7月31日離開家鄉,輾轉偷渡到境外,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員。網路世界裡,他偽裝成帥氣、多金、成熟、孝順的離異男士,帶著一個女兒生活。他遇到的第一個詐騙物件,也是一名離異帶著孩子的女性。

第一天的任務是包裝身份,讓對方認識自己,同時也瞭解對方。“主要了解內容包括對方的年齡、職業、收入、婚姻狀況、家庭成員、興趣愛好等。”

在確認對方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且較為單純的前提下,第二天開啟情感交流模式。“主要以聊感情故事為主,就是編故事。”他舉例,可以告訴對方,自己有一段不愉快的感情生活,曾經對前任有多好,但她最終拋棄了自己,現在想換個環境找個真心的,“編造情感故事主要看個人發揮,能打動對方最好”。

第三天,深入交流,噓寒問暖。“窺探她有沒有反詐意識”。

按照話術安排,大概到第三天晚上,就可以跟對方說,“我要去忙了”,然後半小時後發一張盈利圖給她,譬如投一百元掙二十元,投一萬元掙兩千元。

“從聊感情到聊投資、彩票,是關鍵的轉折,如果把握好了就成功一半了。”林某說,也可以告訴對方,你正在收看財經頻道,最近的股市怎麼樣,彩票怎麼樣,房價又怎麼樣;又或告訴她自己忙,把賬號暫時交她代管,讓她直觀感受到“進賬不斷”。

“總之,透過各種方式營造出博彩平臺能夠穩賺不賠的印象,引誘她主動參與投資。”林某的第一個網聊物件,一開始投資了四萬元,後來還想繼續貸款十萬元參與,被他“拉黑”了。

“我感覺自己動了真感情,不想讓對方陷進去。”林某沒料到,女方太執著,又加了好友進來,反問為什麼被拉黑。“這事兒被‘公司’知道了,我被懲罰了。”

在境外的8個月裡,他目睹一個個從事電信網路詐騙的團伙,每天在虛擬世界以“真愛”為名,將一個個受害者拉入無底深淵。

這些團伙每天都要給當地上繳“保護費”。為了保證盈利,詐騙團伙把壓力施加到“話務員”身上。不好好聊,沒有業績的,動輒被打、關禁閉……

“每成功詐騙50萬元,他們就放一次煙花。”每當夜空亮起絢爛的光芒,就意味著國內有受騙者可能傾家蕩產、陷入絕境。

林某所在的“公司”裡,有人一次詐騙成功300萬元,對方是國內某公司的財務,公對公轉賬兩次,每次150萬元。

“當晚公司放了六次煙花。這裡的人在慶祝,被騙的人卻可能要跳樓。”林某說,身處這樣的環境,也是對內心的折磨。

每天睡五個小時,其他時間除了吃飯就是在“聊天”;被監視、無自由、沒人格,像機器人一樣麻木。林某曾多次嘗試離開,都沒能成功。最終,因家中父親生病,加上敘永警方的勸返工作,他咬牙繳清了贖金,在今年4月回國投案自首,接受法律的公正制裁。

“想去境外靠詐騙‘淘金’的,很可能等待你的是無盡的黑暗。想在網路世界找物件的,不要輕信虛構的美好。”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絕不會走上詐騙這條路。”林某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