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終於為他寵愛的美人褒姒獻上了一份貴重大禮——廢去現在的王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對幽王來說,如此手筆,想必幽王自己都感動的呼天搶地了。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幽王這邊是十分開心,一邊自己感動自己,一邊等著褒姒的表揚和讚歎。而那邊太子宜臼卻開心不起來,心裡埋怨這老爹夠偏心的,於是一下跑到外公申候家,申候也不開心了,這時還聽說幽王還要來攻打他們,更不開心了。可是,僅靠申國一國又打不贏周天子,於是,申國不得不去找幫手,方國各諸侯是沒指望的了,現在沒有誰願意和周天子撕破臉,那隻能找周邊的敵人——犬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申候沒想那麼多。於是乎,在幽王還在慢悠悠的準備軍隊的時候,申候聯合東方繒國和西方犬戎合力攻擊幽王,鎬京被攻破,陷入犬戎之手。這期間,周幽王數次點火,烽火狼煙四起,諸侯們經過前幾次的戲弄,早就習以為常地當起了“吃瓜群眾”看起了熱鬧。等到鎬京被破的訊息傳來,各路諸侯才發兵救援,只是這時,周幽王和他心愛的褒姒和其子伯服都已經被砍死在驪山了。而犬戎遊牧民族十分擅長運動戰,打了就搶,搶了就跑,等到各路諸侯到了,犬戎也跑沒影了,留下一個大爛攤子給各路諸侯收拾。諸侯可能覺得顏面上掛不住,城被破了,共主被殺,財寶被洗劫一空,人還沒打到,追也追不上,只好做點事情穩定一下局面再做打算。於是諸侯們找來了太子姬宜臼共同扶持其在西申國登基,史稱周平王。然而面對這失而復得的王位,周平王卻似乎開心不起來。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總有人想害朕”大概是周平王當時的真實想法,幾乎就在周平王登基的同時,虢石父的兒子虢公翰卻另起爐灶,糾集了大大小小十數家諸侯,在惠邑(約在鎬京附近某處)將姬宜臼的叔叔姬餘臣擁立為王,史稱周攜王。而且惠邑方面自我感覺相當好,風風光光地改元建年,還設立百官,建造宮殿,修築城牆,同時釋出文書,詔告天下,派頭十足,儼然一副王室正宗。這可惡心到周平王了,就仿好像現在有人在你面前說“就喜歡你看我不順眼,卻又無可奈何的樣子”。確實,周平王此時根本無暇顧及惠邑政權的非法成立,他現在關切的是如何防範犬戎捲土重來,所以,他現在面臨著一個選擇:重回鎬京就緊鄰犬戎還是遷都洛邑遠離犬戎?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洛邑,又名成周(今河南省洛陽市,鎬京又名宗周),周王室的直轄屬地,它是僅次於鎬京的大型城市。洛邑,自周武王計劃在伊、洛二水流域修建,周成王建成。至周昭王、周穆王時代,洛邑漸漸成為了王朝的陪都。遷都洛邑確實是理想之選,然而,任何事都需要權衡利弊。特別是,這還涉及到的是一群人的事。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這是一個經典的朝堂爭論。周平王問群臣遷都意見,於是有人說到:“鎬京損毀嚴重,修的話人力物力財力都難以支援,不修的話又難以抵禦戎人;洛邑乃周成王特意營建,其城市與宮殿的建制規模均與鎬京無異,遷都洛邑實在是明智之舉。”周平王其實也有遷都洛邑的想法,他性格中不是個雄才大略的人,只想尊禮安民,安穩度日。這時周公出來反對道:“不好!洛邑雖然居於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敵;而鎬京呢,左邊有崤山、函谷關,右邊有隴國、蜀國,而且沃野千里,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天府之國。現在,大王如果要捨棄鎬京,遷都到洛邑,臣認為不可!”平王沒有聽取周公的諫議,堅決要把都城遷到洛邑。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然而遷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相當於現在從陝西西安遷都到河南洛陽。要帶家當,要帶人,要選擇路線,要安撫鎬京洛邑人民群眾。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安全,不能半路被打劫了。尋尋覓覓半天,沒人願意幹這苦差事,終於老秦人秦襄公自告奮勇表示願意為周平王保駕護航。周平王那個感動啊,當即表示如果這次護送成功,就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還正式賜予秦國諸侯國的身份。在秦襄公的護送下,周平王順利遷都洛邑。秦國也如願獲得了岐山以西的土地。

至於遷都的得失,事實證明當年周公說的相當對,後來的秦國,依靠函谷關天塹數次拒敵門外,巴蜀之地沃野千里為秦國提供豐富的軍備物資,為日後秦國強大打下基礎。當然這是後話了。

讀史春秋:從鎬京被破,平王東遷說起

總之,周平王如願如願以償的遷都到洛邑了,而他遷過去後,手頭上的幾件大事就必須要他馬上騰出手來緊急處理。這個我們下回接著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