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自然恬淡是人間真味

人,只要活的自在,任其自然,勞作也好,休憩也好,都能入佛入禪。要是什麼事都放不下,勞動不是勞動,休憩不是休憩,就會墮入人間苦境。平凡恬淡的平常心,是禪的人生第一大智慧!

平常心——自然恬淡是人間真味

一年夏天,仰山禪師離開自己的老師溈山禪師,下山去了,夏天過完的時候,溈山上山向老師問安。

溈山禪師關切地問自己的弟子:“你這個夏天過得怎麼樣?幹了些什麼呢?”

仰山恭敬而喜悅地回答說:“報告老師,我在山下自己開墾了一塊土地,播撒了種子,就等著收穫了!”

溈山讚許地點了點頭:“很好!你這個夏天沒有白過啊!”

仰山也問道:“老師,你這個夏天都幹了些什麼呢?”

溈山笑著回答說:“這個夏天我可沒有做什麼,就是按時吃飯,按時睡覺。”

仰山高興地說道:“老師,你這個夏天也沒有白過啊!”溈山呵呵大笑。

有幾個學僧聽說趙州禪師的大名,千里迢迢趕來請教。

第一個學僧說道:“弟子初入禪門,請禪師指教一二!”

趙州禪師不回答,反而問道:“遠道而來,我們寺院給你吃粥了嗎?”

學僧回答:“多謝禪師關心,我已經吃了。”

趙州禪師說道:“很好,那就洗缽盂去!”

第二個學僧走上前去說道:“久聞禪師大名,請指教。”

趙州禪師也問道:“你來多久了?”

學僧答道:“今天剛到。”

趙州禪師詢問道:“喝過我們寺院裡的茶了嗎?”

學僧說:“多謝禪師,弟子喝過了。”

趙州禪師便道:“很好,去客堂報到吧!”

眼見這麼快禪師就把兩個學僧打發走了,一個跟隨禪師多年的弟子覺得很失望,鼓起勇氣說道:“弟子在這裡呆了十多年,也沒有等到老師的指導;照今天的情形,也許永遠等不到了,我想到別的地方去參學。”

趙州禪師驚訝地說:“你怎麼覺得我沒有教導你呢?你每天遞茶水給我,我喝;每天端飯給我,我吃;你合掌禮拜,我低眉領受。我哪一處沒有教導你呢?”

這個學僧突然之間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每天都在教導我!

趙州禪師第一次參見南泉時,問:“什麼是道?”

南泉禪師說:“平常心是道。”禪宗認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開了日常生活,而一味枯修枯坐,就只是凡夫禪、小乘禪,甚至外道禪,而決非如來禪,更談不上祖師禪了。

所以吃粥、洗碗、喝茶、睡覺,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就是悟道的途徑,參禪者的修行並沒有什麼特別注重的細節,舉手投足、穿衣吃飯、行住坐臥,乃至任何顛沛流離之間,無不是修行的好時機。

平常心——自然恬淡是人間真味

由此可見,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顯露著大道;最平凡的日常生活,蘊含著純真的意趣。

禪其實最貼近大眾、最人性化。奇特返於自然,獲得平凡恬淡的平常心,這就是禪心。

禪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哲理:只要活得自在,勞動也好,休憩也好,都能入佛入禪。要是牽腸掛肚,勞動不是勞動,休憩不是休憩,就會墮於人世苦境。

有一位美食家,在嚐盡山珍海味之後,反倒思念起青菜、白豆腐的清淡滋味來。他於咀嚼清淡中悟出,原來“淡”才是人間永恆的真味。

平常心——自然恬淡是人間真味

淡與濃是相對的。這就像人們喜愛並熟悉的雨花石,那些原本極普通的山石,由於經年被沖刷磨礪,外形漸至圓潤,色彩漸至淡然。

將它們浸放在水裡,一顆顆便像白玉般晶瑩剔透,還隱隱呈現出淡淡的七彩色;而一拿出水面,就頓時失去了剔透的光澤。將這些普通的石頭放入盛滿水的杯中,宛如澄澈的夜明珠一般,煞是好看。若不小心滴入了幾滴顏色,霎時,再也看不到那可愛的石頭了。由此使人頓悟,淡才能,見真,濃往往失真;雨花石就像是人的真我本性,水清才會現石,心淨才會見性。

平常心——自然恬淡是人間真味

水染汙後就不能見物,心染汙後就難以見性。水要清澈才是好水,心要淡泊才是好心。似諸葛孔明那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風亮節,才能活出人生的真味,才會贏得千秋萬世的景仰。淡泊、寧靜,永遠是偉人的情操,永遠是生活的真諦。

禪的智慧告訴我們“得意須淡然”,這就是要有平常心,惟恐得意而忘形,變得驕恣跋扈,不可一世。我們如果能經常用“智慧的水”來稀釋“得意的情”,就更能夠贏得生活的樂趣與別人的尊敬了。

得意須淡然,而失意則須泰然。這也是要求有禪者修行,須捨棄覺觀之平常心。泰然就是坦然處心,達到內淨、喜樂,無覺無之的意思,心裡了無牽觀,心神合一,聖默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