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1天:1個俯臥撐,1頁書,50字,每天只做一點一點無負擔的習慣養成法。”

這個句話幾乎成為《微習慣》這本書的代言詞,封面的時鐘,給人時間感極強的工業化特徵。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微習慣》這本書中斯蒂芬·蓋斯為我們介紹了一種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透過理論依據和具體的學習步驟給我們做詳細指導。

如果每天早起,伸一下腰,舒展舒展一下手臂,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抒發一下情感記錄下來。相比上面的習慣,你更願意做哪一種呢?

在接觸《微習慣》這本書時,我留意到另一本書《微行動》是日本禪僧大師枡野俊明所寫,內容大概從微觀禪意生活自省,自悟的方式去改變生活習慣,體驗生活。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微這種禪意方式,因為她不是企圖對抗自己的意志,向生活妥協,而是融入生活,讓生活充滿詩意的美。

今天我想從《微行動》和《微習慣》的比較東方與西式的生活的不同。

1。微習慣的養成方式不同: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微習慣》西方工業特點比較明顯,制定生產計劃,標準化,規範特點;而《微行動》更符合東方的特點,更貼近自然,生活。

①糅合

東方行為習慣是融入生活中,是生活中一個微小環節,而不是獨立分離出來,透過微觀習慣的改變或者培養達到目的;禪意尤其注重生活感受,體悟細微變化,提升感受來改善生活方式和習慣。枡野俊明在《微行動》描述:生活上

“擺齊腳下的鞋子,捨棄不需之物,整理桌面,留有出神時間,品味晨間空氣”只是稍微改變習慣,只是稍微改變看法;這便是禪意簡單生活。

禪意注重生活中的“感受”和“養生”;

西式的微習慣方式從生活行為習慣剝離出來,獨立研究與其相關的因素影響,從理論角度定性。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8個執行步驟:

第1步:選擇適合你自己的微習慣和計劃,

第2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第3步:明確微習慣,並將微習慣納入日程計劃中,

第4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第5步: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第6步:微量開始,超量完成,

第7步:服從制定的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第8步:留心觀察微習慣養成的訊號,

《微習慣》從步驟上規範了生活方式,標準化,適應生產學習特點,注重效果。

②東方講體悟和西式重效果:

東方文化講究生活“品味”,“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微細習慣改變往往是用“心”去觀察,引導而非強迫性,微小的習慣原本的一個環節或者動作,只是稍做改變,讓他更有體驗意義。

比如喝茶東方是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一口一口品嚐,並與生活體悟相聯絡,體悟到茶先苦後甘,茶的意義便得到昇華,成為一種文化和藝術。西式文化中就一個喝水,喝飲料,就為了解渴,或一天需要喝幾杯水達到健康標準,目的性比較強,標準化。東方式禪意更接近生活,更貼近人性,容易被接受。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③取捨:

東方生活習慣與禪的結合,賦予更多的精神意義,因而,這些禪式微習慣一般都是“修正”舊的行為,依據禪學上引導來進行的;用“心”體驗微端行為,判別是否合生活價值意義上或者符合生活規律,進行“取與舍”。

“庖丁解牛”是庖丁殺一頭牛時,眼睛裡,已經是沒有牛了,只是牛的構架,殺牛手法也是達到爐火純青地步了。禪式生活也就是捨棄繁雜的生活方式,只求簡單,符合生活規律所必須方式,並在不斷“修正”這種生活方式,境界上的提升。西式解牛方法,大多研究牛的骨骼,肌體神經脈絡,理論相關分析之後,用手術刀,一部一部分分離,獨立出來是牛的各個身體部件組合。

《微習慣》中先了解清楚,什麼微習慣,影響微習慣的動力,意志,然後說明動力不可靠,靠意志力,但是不能夠對抗,得用很小行為,“欺騙”意志力後,回報,不斷鼓勵這種行為進行,強化,真正融入到自身習慣中。

2。兩種方式的“韌”性不同

《微習慣》一書中,所講的“回報”就是讓習慣保持和堅持下去,主要是“次級回報”起作用,注重功利性價值。

這個“次級回報”大小決定習慣的“韌”性度。

《微行動》中

禪意的這“韌”性是在體驗中自省,以“志趣”為推動力,不斷深化加厚韌度,

枡野俊明認為擺齊脫下鞋,就是治理生活的“亂”,因“心亂現於足下”,藉由養成這般習慣,生活會變得齊整,生活方式便會變得美好。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其次,禪意中“韌性”在於“巧”,不拘泥於一種看法或者習慣。

也就說,達到目標,不僅是用一種習慣;或者一個物件可以挪作他用。

“譬如有一石臼,經常年使用石槽受損,以致無法磨粉。然而並非已無用處,將此石置於庭院中,作為踏腳石使用便是。若有杯沿破損的茶杯,那便將其作為花瓶使用便是。”

顯然禪意上的習慣永續性更好些,更靈活些。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指出:“震駭一時的戰鬥,不如深沉的韌性戰鬥”。

3。禪意上的美感

《微行動》作者枡野俊明,是當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於一個禪僧世家,枡野俊明早年學習藝術,研究生畢業後迷戀枯山水、研習佛教禪宗,進而出家為僧,一心一意潛心研究枯山水,他把營造枯山水當作參禪悟道的主要修行手段,並把作品的創造過程視為修行的過程。因此枡野俊明的禪意注重於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並應用於園林庭院設計作品當中。

禪,也稱禪那,漢譯靜慮,即於一所緣境繫念寂靜、正審思慮。意思是,人的煩惱都是自找的,當心靈博大,空靈時,猶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然安靜。因而禪意的美在於捨棄,需求最簡單純樸的美,以及“謐靜”美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①禪意是生活中自然簡約的美。

禪意原本是禪宗思想的延伸,體現禪宗理念的生活方式。

《佛典》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這句偈語既蘊含著生命永恆存在的原始哲學,又揭示了枯山水的審美情趣。

表達的是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最簡單自然的美,其設計庭院理念均取材於天然,僅以石為起點,砂為河流,描摹自然景象,以視覺點不同,感受體悟生活禪意。

其次,由於極簡單,自然殘缺的物件構成景觀,展現孤寂,衰敗的景象,體現“枯寂”的美感。

②禪意是生活“謐靜”的美。

禪意生活在於修“心”,用“心”觀察,保持心的寧靜,參透生活本質,迴歸本真。

如枡野俊明介紹在生活中,要試著靜坐,打坐悟禪,留有出神時間。這樣保持“謐靜”體悟生活中事物,事件的變化,從而昇華生活的禪意。

你養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別人做的那麼美?

結束語

《微習慣》和《微行動》都是對人的微觀行為重視和培養,但《微行動》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微觀習慣改造,以追求更高生活要求,更貼近生活,親近自然。

生活本身就是禪,隨時隨地留意即是禪意;正如枡野俊明所說,“用盡全力於當下這一瞬間——人生是且長且短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