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經過多年古窯址考察和對收集到的古汝瓷片研究發現,位於河南魯山縣段店村的古瓷窯址在宋代也燒製汝瓷,且燒造規模較大、時間長、品種豐富。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魯山窯也稱段店窯,在盛唐時期以燒製花釉鼓瓷聞名於世。該窯在唐宋時期為中原地區著名制瓷窯場,其制瓷技術精湛、質量上乘、品種豐富,為歷代官府所青睞。

現該窯又發現大量宋代汝瓷遺存,且器型各異、釉色多樣,且不少還帶有銘文和紀年款識。結合歷史記載,經推測,該窯很可能為北宋時期皇家和官府用瓷的燒造中心。

魯山縣和寶豐縣在北宋時期均為汝州所轄,段店窯和寶豐清涼寺窯地理直線距離不足25公里,從兩窯出土的汝瓷從器型和釉色來看,應該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魯山“段店瓷窯遺址”碑

段店汝瓷與清涼寺宋代汝瓷的區別是:

器形:

清涼寺窯

已公佈的器型,段店幾乎都有,如:三足洗、三足尊、平底盤、碗、水仙盆洗、套盒,龍、獅型燻爐等。

除此外還要更多,如鼎、簋、出戟尊、三犧尊、貫耳瓶、鼓釘洗、海棠洗、帽簷洗、七管瓶、四合一攢盒、唾壺香爐、鳥食罐、燈臺、生肖、文房、單體龍,多種造型的燻爐等,以及一些與佛教有關的或不知名的器物。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汝窯天青釉刻花蓮瓣紋燻爐修復件 北宋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清涼寺村窯址出土

段店窯

大型器較多如:梅瓶、大盤、花盆、佛像等,而清涼寺卻少有出現。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 魯山段店窯天青汝釉圈足洗修復件,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藏

製作工藝:

清涼寺窯

器物在製作工藝上比段店稍遜,雖然其產品也使用了模具,但大部胎體較厚,異型器較少且工藝較差。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汝窯天青釉花形溫碗,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清涼寺村窯址出土

段店窯

器物的製作工藝較精細,其使用了大量的模製技術和鏤空技藝,器物較規範、胎體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兩毫米。因模具的廣泛使用,異形器物得以大量生產。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段店窯青釉折沿盤

胎質:

清涼寺窯

有土黃、淺灰或灰白色,又稱香灰胎,其胎質疏鬆,胎泥加工粗糙,有氣孔,吸水率高,入水洗過後多時不幹,似半瓷半陶,敲之聲悶,手感較輕。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汝窯窯有土黃、淺灰或灰白色,又稱香灰胎

段店窯

有土黃、淺灰、灰白、黑灰、黑,胎質大部堅硬緻密,胎泥加工較精細有油膩感,敲之聲脆,手感較重;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段店窯汝窯胎質有土黃、淺灰、灰白、黑灰、黑

刻劃工藝:

清涼寺窯

只見有龍紋,其它極少見。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汝窯天青釉刻花龍紋瓶 北宋,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清涼寺村窯址出土

段店窯

在胎體上出現大量的刻劃工藝,除有部分印花工藝的龍紋、花卉,還有很多刻花工藝,在梅瓶、盤、枕面、筆筒、碗等器物,上刻有龍、鳳、鹿、魚、蓮、纏枝花等;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青釉刻花碗 金代 ,魯山縣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

燃料及窯溫:

清涼寺窯

則以燒柴為主,各種釉色經試燒,窯溫在1160—1220攝氏度之間。

段店窯

大部以煤炭為主要燃料、薪柴次之,窯溫高於1250攝氏度;

釉色及開片:

段店窯

有月白(有稱白汝)、天藍、天青、粉青,灰青、艾青(有稱秘色類)、土黃、醬褐等釉色,釉色種類繁多,有些釉面玻璃質感強,光亮如新;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宋代 青釉弦紋投擲器,魯山縣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

清涼寺窯

天青、粉青、灰青、灰白淺色釉較多,月白極少,因釉料配比原因釉面光亮者少。

因以薪柴為燃料的清涼寺窯因其產生還原焰效果,窯內氣氛較好且釉面較勻淨,而以煤炭為燃料生成氧化焰的段店窯其釉面色相不穩,有偏色現象。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晚期 汝窯青釉花口盤,2001年河南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

兩窯產品釉面開片現象普遍,開片紋路效果均類似,段店窯還有出現無開片的現象,其冰裂紋較多且漂亮,其中,月白釉色的器物其釉層較厚、釉面開片較大類似傳說的宋官窯,有些器物釉面棕眼較多,被一些文獻稱為梨皮紋或蟹爪紋,也有傳說中的魚子紋的現象,但清涼寺窯卻極少。

段店窯有些器物口沿處釉薄處呈銅色,曾被稱為紫泥骨子,但清涼寺窯卻少見。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段店折沿盤瓷片呈銅色

施釉方法:

清涼寺窯

在這類器物內施釉較吝嗇,大部不掛釉,其它相同,部分器底無釉,且釉層稍薄,因釉層薄,經近千年土層腐蝕,相當部分已失去釉面和光澤,幾近露胎。

段店窯

施釉飽滿,尤其瓶類和其它器物的器內幾乎滿釉,釉層厚者較多,不少器物口沿處有積釉並略有下垂,這種現象曾被稱為“累若瓊脂”。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段店折沿盤瓷片,支釘墊燒工藝

燒製工藝:

兩窯口的燒造工藝幾乎相同,如施滿釉的情況下大部採用細小支釘(有稱芝麻釘)在器底支燒,根據器物的大小,選擇粗細不同的支釘,一般數量為三到六枚,還有在器物的足牆採用三角形支條支燒,數量為三、五枚;如果器物的足底無釉,就採取墊餅墊燒,這類器物所佔比例較小;

另外兩窯的器物均為二次燒成,即先用低溫燒成素胎後再掛釉,再以高溫燒製。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清涼寺窯瓷片

試釉片:

清涼寺汝窯

的試片較少,且色差較小,色相較穩定,反映了清涼寺窯汝瓷燒製的經驗較成熟。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段店窯

發現了大量的以天晴釉為基色的深淺不一有各色階釉面的試燒片。

這些試釉片大部採用素燒的殘器片試燒(應為廢物利用),一部分用較標準的梯形半釉半素且帶圓孔的瓷片試燒,釉色由淺(月白)到深(深青灰),色差較大,品種較多、這反映了段店汝窯燒製時間較長所致。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宋代青釉瓷碗殘件,平頂山博物館藏

款識:

段店窯

還出現器物底部有明、暗刻紀年款和其它文字的現象;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白釉珍珠地劃花“元符三年五月”梅瓶, 魯山縣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

清涼寺窯

鮮少有發現。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早期 白釉記事瓷枕標本,1988年清涼寺汝官窯遺址I區出土

質量:

清涼寺窯

胎料加工較粗,胎質疏鬆,間或有孔洞,密度小,手感輕。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汝窯天青釉刻花蓮瓣紋溫碗 北宋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清涼寺村窯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段店窯

胎料加工較精細、密度大,手感重;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北宋 青釉印花碗,平頂山博物館藏

燒製年代:

清涼寺窯

經考古發掘後推測,其汝瓷燒製年代為宋哲宗元祐年至宋徽宗崇寧時期的二十多年;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汝窯天青釉三足洗 北宋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清涼寺村窯址出土

段店窯汝瓷

燒製時間明顯比清涼寺要長,僅憑發現北宋中早期的器型和紀年款推算,在北宋時期燒製時期就已達一百多年。

另外這兩個窯址的汝瓷燒造區的相同點都是在村莊現民居之下。

清涼寺與段店汝窯分析

青釉柳條缽 金代,魯山縣段店窯文化研究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