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有這麼一個玉石,號稱是玉石界的帝皇,一小塊品級較高產品就價值十幾甚至幾十萬。

而一些頂級的產品,在蘇富比或是佳士得這種大型國際拍賣場上更是動輒拍出八位數甚至九位數的天價。

這個玉石品種就是翡翠!

可是您是否有想過,這一個在我國玉石文化甚至號稱歷史程序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玉石種類實際上卻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呢?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翡翠價值不菲,號稱玉石皇帝,可是卻是玉石商人精心編制的一個騙局。

翡翠雖然號稱玉石皇帝,可是實際上在我國大規模應用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60年!

現如今的市場之上,要說翡翠是高檔珠寶玉石,估計大家應該不會有什麼意見。

畢竟,動輒上萬的售價實在是不能算是親民。

不過,在古代,可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

翡翠,在世界上目前的主要產地:緬甸、俄羅斯、瓜地馬拉、美國。而市面上超過百分之90的翡翠原料均是緬甸所產,寶石級的翡翠更是有95%產自緬甸。那些緬甸的玉石礦主將開採出來的原料集中進行拍賣,也就是所謂的“大公盤”。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緬甸大公盤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護市場,穩定翡翠價格,緬甸政府很早就已經限定,只能夠從公盤購買原石,而公盤的准入資格要求非常苛刻,絕對不是個人或者是一般的小公司能夠進入的。

能夠進入公盤的全部為一些大型的原材料批發商或者說是小公盤的老闆以及部分拍賣行。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戳破了部分玉石銷售者和那些微商、網店主的西洋鏡,他們號稱的自己是原產地拿貨根本就不可能。

我國的雲南瑞麗、騰衝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聚集了大批的翡翠商人,時間久了之後,這裡逐漸的形成了有一個翡翠批發市場,也就是所謂的“小公盤”。

而小公盤是面向所有經銷商或者是那些微商、網商的。

所以,他們口中所說的貨源地直銷,只有在小公盤才有可能。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雲南的瑞麗、騰衝的翡翠市場有小公盤之稱

不過,這樣一來,實際上同一件產品的價格已經

經過了兩次加價

並非最初的那個價格

了。

有關於翡翠到底是何時進入中國市場的,現在主要有了兩種看法:

一說是在漢代就傳入了中國。

據史籍記載,在東漢永元9年(公元97年),雲南永昌(今天保山)徼外蠻及撣國王雍“調譴重澤奉國珍寶”。

而這是緬甸玉石首次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

不過由於緬甸所產玉石並非只有翡翠一種,因此此處所記載的是否為翡翠尚且不能確定。

另一說則是明朝以後。

根據考古發掘,目前基本可以確定在元代以前墓葬中並沒有翡翠的隨葬品。

根據《雲南冀勘察記》中的記載,早在明朝初年,就有云南騰衝入進入到翡翠的集散地勐拱經商,到了明朝末年,雲南騰衝的玉石業已經呈一定的規模了。

而在明末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間(1683~1639),著名探險家徐霞客先生在途經騰衝時,曾停留了40天,目睹了騰衝的玉石業,經歷了一連串與翡翠有關的人和事,併購入了兩塊翡翠,記載於其書中,稱之為翠生玉。

《徐霞客遊記》中是翡翠作為玉石第一次正式的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隆重登場。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在所有文獻之中最早有關於翡翠的記載是出自《徐霞客遊記》。

在徐霞客之前,也有一些文獻中曾提及“翡翠”一詞,但大部分的內容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是指翡翠鳥,而非玉石。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他的《歸田錄》卷二中曾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餘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嘗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真宗朝老內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雲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庫中有翡翠盞一隻,所以識也。”

不過,這文中所說的翡翠是否是現在所說的翡翠仍然存在疑問。

有關於這一點,可以在清代紀曉嵐的著作中可以找到佐證,因為對於翡翠,紀曉嵐曾經說過:

翡翠在其幼時,時人“不以玉視之”。

也就是說,在紀曉嵐的小時候,翡翠都不被當時的人當成是玉,就更不用說是更早的宋代了。

而且,按照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習慣來看,如果說在當時翡翠就已經是中國市場上為大眾接受的玉石的話,是不可能出現陪葬品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材料的現象的。

除此以外,在之前的文獻之中並沒有任何提及與騰衝、緬甸等概念相關的資訊,在已知的所有文獻之中徐霞客才是將翡翠和翡翠文化記錄在冊並傳世的第一人。

在此之前,曾經有一則被許多翡翠玉石銷售商大量轉載的訊息——大唐公主墓發現翡翠戒指的訊息。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李仙蕙公主陵被髮掘。

這位李仙蕙是武則天的親孫女,其墓葬規格極其豪華。

而在14-15年左右,網路上盛傳在這位大唐公主的遺骸之上,發現了一枚翡翠鑲嵌戒指。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網傳永泰公主陪葬翡翠戒指

那麼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在1964年的《文物》第1期第7頁的《唐永泰公主墓發掘簡報》中可以看到,整個墓葬陪葬品之中玉器共有10件,但卻並

沒有關於翡翠的任何記載

而在1999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月刊》的《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玉器研究》一文中記載:永泰公主墓共出土玉器十件,從已發表的照片可知有玉璜、玉佩、玉框、偏心孔環等。材質均為和田玉中的白玉與碧玉和青玉,並沒有翡翠的存在。

這些種種足以證明這則訊息就是一個蹭熱度的假新聞罷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這些傳言是假的,就連翡翠本身也是建立在一個驚天的謊言上。

在前面,我們也已經提到了,紀曉嵐曾經說過翡翠這種材質在當時並不被當做玉石來看待。

而這種材料並沒有在明代之前的陪葬物品之中出現過。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換句話來說,

中國人其實歷來講究的玉石的基本要求是溫潤

,這明顯是指的和田玉和岫巖玉這一類的材質。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我們國家的玉石文化中所說的其實主要是和田玉一類的材質。

至於孔子所說的“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指的也是和田玉這一類的材質。

而在所謂的傳統玉石文化之中,

玉石的價值排序為白色>碧色>青色>黑色

這一點上從最早的紅山文化中所發掘的玉器就可見端倪。

實際上,翡翠從原本無人問津的普通材料到受人追捧的高檔材料完全是源於一次“事件營銷”。

而策劃了這場營銷活動的不是別人,正是清代的翡翠商人們。

雖然,早在明代時期翡翠就已經由緬甸傳入我國,並且在市面上開始銷售,不過由於其並不符合國人審美,導致其價格極低,甚至於一般的平民家中都能有一兩件質量相當不錯的翡翠玉器。

到了清代,一直苦於無法開啟市場,提升價格的翡翠玉商們便策劃了一場活動。

在那時,玉石商們改變了自己的策略,不再寄希望於市場的自我認可,而是想方設法去和一些貴重物品聯絡到一起。

起先,他們的設想是將這一材料進行包裝,他們編造了一個說法:翡翠是由一種長相美麗的奇鳥翡翠鳥所化,產量極其稀少,製造出了一種稀有的假象。

可是這種策略並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不過,卻使得翡翠的名稱得到了確立,從此以後,“翡翠”一詞就成了這種緬甸出產玉石的專有稱呼。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和傳國玉璽聯絡到一起!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傳國玉璽成了翡翠商人們的營銷工具。

要說名貴,只怕再沒有比傳說之中的傳國玉璽更名貴的玉器了。

而這件傳說中的至寶由於戰爭緣故,在宋代之時就已經失去了蹤跡,以至於後人已經完全不清楚這件寶物的真面目了。

湊巧的是,在五代時期的道士杜光庭的小說《錄異記》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於是,在這群玉石商人的精心包裝之下,傳國玉璽是由翡翠雕琢而成的說法應運而生。同時,還高價找了一大批的金石研究者以及考證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煞有介事的考證。

這種廣告確實見效,翡翠的價值一下子被拉昇了起來,從原本的平民材料一躍成為了高檔玉石。

說法出現的時間大約在清代雍正—乾隆期間,而流傳下來的這一時期的清宮玉器以及清宮文獻記載之中也能夠清楚地看出這一點。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這樣子,還不足以將翡翠推到現在的地位。

這還要感謝一位代言人,而這位代言人不是別人,正是在我國曆史上絕對算得上出名的慈禧老佛爺!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慈禧太后堪稱是翡翠產品最大牌的代言人。

或許是由於出身緣故,慈禧並不像其他的貴族一般,對於玉石的材料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這麼大。

她對於寶石類以及翡翠這一類的高透明度和高光彩度的材料極其喜愛,而這些翡翠玉商們也懂得投其所好,借當時的官員之手像慈禧太后進獻了多件翡翠珍品。

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

常言說“上行下效”,整個帝國的最高領導對於這東西情有獨鍾,那民眾自然也緊隨其後了。

現在的翡翠之所以價值高昂,與緬甸政府的推波助瀾也不無關係。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緬甸政府是現代翡翠市場的最大操盤手。

事實上,翡翠的產量雖然不能說巨大,可是翡翠的產量也卻不能算作稀少。

以緬甸的10大礦坑來舉例,每年的原材料總產量不會低於5000噸,可製作翡翠類首飾超過10萬件。

不過因為不管是翡翠還是和田玉,此類的玉石消費市場只侷限於中國以及日本、韓國小範圍地區,這就註定了市場的潛力有限,很容易達成飽和。

市場一旦進入飽和狀態,那麼原本就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的翡翠價值暴跌是毫無疑問的。

作為緬甸的支柱產業之一,翡翠的價值如果真的出現暴跌,毫無疑問是緬甸政府無法承受的。

為了規避這一現象,緬甸政府接連出臺了限制翡翠原料出口、提高大公盤的入場資格等等手段。

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保持翡翠在市場上的價值。

可事實上,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如果真的想要透過購買翡翠類產品來保值或者投資增值的話會發現此類產品變現極其艱難,並非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ps:本文由《雜看世界》作者原創,並首發今日頭條,版權獨有,謝謝。

參考資料:《唐永泰公主墓發掘簡報》、《中國通史》、《故宮文物月刊》、《說文解字》、《雲南冀勘察記》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並轉發,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來自歷史上的一次最成功的營銷:翡翠—實際上是一場驚天大騙局!